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2月《茶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一书从文本、历史、文化、实践四个维度对推进当代基督教的中国化实践做了创新性的论证。在书中,作者对山东基督教在推进中国化进程中的内外挑战与瓶颈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基督教入华的历史教训和近年来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等,发掘出以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为切入点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苏志明 《中国宗教》2017,(10):80-81
茶文化和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平民布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诗酒茶",都体现着茶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喝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品茗则是高尚的精神享受。茶文化是修身养性的文化,是清心和谐的象征。茶兴盛世,盛世品茗。茶文化因着与儒释道文化的关联,形成了不同内涵的茶道哲学和茶道美学;同样,茶文化也可以与基督教文化相关联,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因素与基督教文化内涵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3.
胡玉明 《天风》2023,(2):34-35
<正>从福音传入中国本土开始,基督教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和合本》圣经的出版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座里程碑,使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人能够直接面对上帝的言说,也给福音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三自爱国运动不断深入,神学思想建设初见成效,中国教会与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教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面对文化处境,福音只有融入中华文化,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会吸收中华文化进行管理和牧养,就会有更广阔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教会的牧养和管理一定要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幸平 《天风》2016,(9):48-48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茶文化传统,西汉时就有国人饮茶的文献记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是国人从礼仪到精神品质的重要体现。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摇篮。中国茶品种繁多,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等应有尽有。茶叶,是上帝赐给人的一份美好礼物。饮茶,既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认识与研究,经过几年的积淀,目前已基本形成政界、学界和教界三方面的互动关系。政界主要指主管宗教的政府部门,他们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强调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张基督教中国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基督教会;学界主要指从学术层面关注中国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问题的学者,他们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强调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中西文化互补的大框架下,探讨基督教哲理层面的中国化;至于教界,当然是指基督教会自身,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  相似文献   

6.
赵紫宸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他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诠释基督教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诠释为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提供一种心理、社会和文化的根基;他是中国最早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的知识分子,也是第一位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的基督教思想家;他撰写了国人第一部宗教哲学方面的著作,第一部关于耶稣的详尽的传记.他在西方基督教思想界也享有较高声望,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7.
林超群 《天风》2016,(11):16-17
正文化认同和适应是中国基督教避免国人误解的关键。平心而论,基督教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在某些时候遭到误解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正确的处理对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至关重要。一、社会上有哪些误解?社会上对基督教最根本的误解是认为基督教是洋教,基督教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当然不是所有舶来品都被人们排斥和拒  相似文献   

8.
陈永涛 《天风》2018,(7):26-26
不可否认,基督教在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而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中国化是其必由之路。基督教中国化乃来承道成肉身的原则,因此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权宜之计,它的意义是使耶稣基督的道在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得以具体化.作为一个中国基督徒.  相似文献   

9.
犹太教作为犹太民族的宗教随着犹太人的到来而进入我国。其传入历史相当久远,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历史相仿。有关史料表明,犹太教自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几乎没有中断过。只是由于犹太教不像侧重在中国社会传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基本不在中国人中宣传其教义,更不发展其信徒,它的长期历史存在才很少为国人所察觉。本文拟通过犹太会堂在我国有关城市的历史对犹太教在我国存在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同时兼论我国历代政府对犹太教所持的态度和实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自1924年非基督教运动再次爆发以来,基督教与帝国主义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非基督教知识分子指出:"神父牧师里头走,军舰兵队后面跟"。作为民国时期基督教知识分子的张亦镜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否认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中国人自己种下的恶因所结出的恶果"。但是五卅运动以后,张亦镜受民族主义触动,其立场发生了重大改变,承认基督教与帝国主义相勾结,认为"有一半是误会,一半是教会自召"。我们可以看出,张亦镜在尊重本国主权的层面上对五卅运动后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性质的非基督教运动抱有同情,甚至支持的态度;但基督教的特质以及他们作为受攻击者的身份,也使得他难以接受本国人那种"革命"的态度。因此,在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中,中国基督徒如何整合身份认同与基督信仰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用的基督教中国化概念,旨在立足于学术的立场来更客观、更理性地探讨基督教何以能够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通过中韩基督教史比较、当代中国宗教生态和国际宗教对话动向三方面的思考,笔者力主如下结论:社会实践是检验宗教信仰的唯一标准;就当今中国国情而言,基督教中国化的必由之路在于,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三自爱国运动,从五十年代发起之初到如今,成绩巨大,有目共睹。主要成就有:使中国的基督徒成了爱国者;去掉了基督教的“洋教”帽子,改变了国人对基督教的观感;提高了中国教会与信徒在国际中的威望与地位;推动了中国教会各项事工的展开;协助政府贯彻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了教会的合法权益;抵制了海外敌对势力  相似文献   

13.
张存信 《天风》2014,(12):38-40
圣诞节作为一个基督教的节日,十多年前对多数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但现在,诸多国人皆接受并过这一"洋节"。这与基督教广泛传播、不同文化不断交流及商家大肆炒作等密不可分。如今,圣诞节不仅对全球基督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是借文化与商业全球化,而成为全世界最大、最隆重的节日,真可谓是"普天同庆"!  相似文献   

14.
裴连山 《天风》2023,(1):12-15
<正>中国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上要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神学思想的中国化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和灵魂,自然成为整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回顾基督教前辈们的思想历程可以继往开来,对当下的基督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房赢 《天风》2022,(10):4-7
徐以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今后,基督教中国化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是如何在教会内切实落地,克服形式化、口号化、庸俗化等弊病;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在中国社会中发挥更积极、正面的作用;三是如何对外讲好基督教中国化的故事,使基督教中国化成为继"三自爱国运动"后中国基督教的正面形象符号和国际名片;四是如何建立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体系、思想体系、礼仪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推进.  相似文献   

17.
陈小勇 《天风》2018,(10):44-45
由于历史原因,诸多国人把外国人称为"洋人",其所信奉的基督教被称为"洋教",入教的中国人则被称为"洋教徒"。而在教会内,信徒会把非基督教信仰的人称作是"外邦人"。"洋教徒"与"外邦人"这两个称谓常常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因着近代基督教入华的历史因素和对现今中国基督教认知滞后的原因,民众与教徒双方在某些概念上存在着理解的偏差,阻碍了双方的彼此接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进行神学反思,并扼要地谈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会,以更好地探研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更全面地、深入地、有效地、具体地促进基督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肖安平 《天风》2016,(2):13-14
正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国传统节日和礼仪风俗习惯是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具有文化、伦理道德、理想等价值内涵。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对基督徒来讲,参与有意义、能联络情谊的中国传统风俗活动,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因为中国基督徒能否正确对待传统风俗习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1,(8):2-2
<正>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英文网站开通本刊讯(中国基督教网站):中国基督教两会将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美国再次举办主题为"尔道即真理"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为了让海外弟兄姊妹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教会、了解圣经事工展,中国基督教两会设立了专门网站:www.bibleinchina.or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