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基督教是爱的宗教,教会和信徒是爱的使者,奉献和传播爱,让慈善走动起来,是对教会和信徒的信仰要求。公益慈善事业是奉献爱心、彰显美德、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崇高事业,是国家和社会的正能量。基督教是生命的宗教,也是爱的宗教,决定了教会和信徒必须是爱的使者,奉献和传播爱,让慈善走动起来。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以"爱国爱教、荣神益人"为宗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是一种以"爱的宗教"和"和好的福音"著称的世界伦理宗教,蕴含丰富的和谐伦理资源。基督教和谐伦理的一个根本理念和主题是重新寻获和谐统一的世界,重建"神-人-自然-世界"的和谐统一。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即终极性的和谐、救赎性的和谐、爱的和谐和关系性的和谐探讨基督教和谐伦理的本质,指出贯穿基督教和谐伦理思想的主线是"关系性"或"相互关联性"。基督教的和谐伦理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和谐理论的完善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天风》2009,(2):36-36
<正>爱,可使和谐变为现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在《中国民族报》793期《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一文中认为:"爱"在中国的贡献既是出自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督宗教的"爱人"与儒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宗教关系的和谐是宗教界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努力途径。这些年来,上海基督教在自身工作中努力探索构建和谐的宗教关系,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有益经验。众所周知,对未登记的基督教活动点的治理一直是个难点,同时也关系到基督教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相似文献   

5.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丁光训主教提出,新时期基督教要做到“三个和谐”。首先是基督教要和国家利益和谐。实践证明,爱国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独立办教是中国基督教安身立命之本。现在境外敌对势力企图恢复他们的势力,甚至挑唆基督教反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越是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越要高举“三自”旗帜,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使基督教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全和谐起来。其次是基督教要与法治社会和谐。宗教事务是一项社会事务,必须与法治和谐起来,在法制框架内开展宗教活动。《宗教…  相似文献   

6.
<正>一、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宗教,只有实现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基督教来说,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完成从"基督教在中国"向"中国基督教"的转变,这既是党和政府的期望,更是中国基督教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国教会和谐健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6,(3)
正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理性地介绍基督教,展示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促进和谐。自古及今,宗教多元化的现象由来已久。面对世界上多种多样的其他宗教,我们基督教应当作何处之?是与之对立对抗,抑或与之对话,谋求和谐共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一、宗教间对话的原则和方式(一)对话的原则笔者认为,不同宗教间的对话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平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局长,我再次来到洛城,与在座的美国基督教的朋友们进行交流与分享。我想,各位感兴趣的首要问题,是我怎么看中国的基督教?我愿意高兴地告诉大家,摘掉了“洋教”帽子,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找回了自我的中国基督教,已经成为真正体现爱德、弘扬文化传统的宗教,成了中国人民自办的宗教事业,成为团结信徒、建设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中国教会是属于基督的,也是属于中国的。中国教会以其完整、独立的教格,以其爱为上、和为贵的精神,致力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成为“耶稣基督在中国的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9.
会议     
《天风》2009,(11):32-32
天津市基督教两会组织教牧同工召开构建“和谐宗教场所”会议 2009年9月10日,天津市基督教两会召开了有关“建立和谐宗教场所”的会议。传达了基督教全国两会关于建立和谐宗教场所的有关文件精神,宣读了天津市基督教两会制定的关于“建立和谐场所”的计划书,鼓励各堂积极投身到此计划中,并要求各地教会在两年内为构建“和谐宗教场所”取得较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支持基督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手抓团结引导,一手抓教育管理,形成了全省基督教与社会相和谐的良好局面。江苏是全国基督教工作重点省份,现有基督教信教群众24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3%,教堂和固定处所4639处,教职人员5803人,基督教院校两所。多年来,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支持基督教坚持中国化方  相似文献   

11.
张谦 《天风》2014,(5):18-19
<正>基督教八福养老院是一间以圣经教训"爱"为宗旨的特殊的养老院,主办方是包头市东河区基督教西门教会,从创建者到管理者、服务人员,都是基督徒;这是一间博爱的养老院,院里住着许多贫困老人、残疾人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这是一间充满了和谐和友爱的养老院,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和睦相处,充分体现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理念。从2006年成立至今,八福养老院一直秉承"彰显上帝荣耀、用爱侍奉老人"的理念,为老人们提供家一般的温暖服务。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曾活跃着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回儒”和“西儒”。他们分别致力于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思想文化的融合,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而且以和平对话的方式促进了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分析比较“回儒”和“西儒”在思想、活动、贡献等方面的异同,对现在及将来宗教自身尤其是外来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不同宗教、文化、文明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对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倡导的我国宗教应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努力挖掘和发扬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根据江主席所阐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含义,基督教界人士寻找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的结合点和交汇点,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建设,努力共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信仰是以"神爱世人"的圣经教导,将"爱人如己"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并将基督的爱作为价值取向,这与当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在基督教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发挥基督教界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基督教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中所呈现的正能量与时代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狄明 《天风》2006,(9):34-37
宗教是感官的直接性和精神的抽象性的某种独特的混合,这样便形成了一定的情感的张力,一种特别真诚和稳固的内在关系,一种面向更高秩序的主体立场,这才是和谐的真谛。在俗世缺乏道德权威的情况下,道德法则便以圣主的诫命的面目出现了。宗教仪式中把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溶为一体。宗教作为社会分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培育社会道德中具有高效率。基督教与我国其他宗教一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是现代社会分工赋予的角色。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宗教是一个无时不在的监督者, 在监督缺失,监督不力的地方,需要一个镶嵌在内心的至高无上的监督者。民众心中神祗观念根深蒂固,爱国的基督教的发展是对信仰真空的填补。  相似文献   

16.
吴耀宗先生当年之所以归向基督,首先是被基督福音的伦理内容所吸引。他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信的宗教,而且也是行的宗教,是伦理的宗教。做基督徒的要以行为来考验信仰、实践信仰和证明信仰,做信行相符、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而不是耶稣所痛恨的能说不能行、信行不符的假冒为善之人。他强调基督徒要肯定教会以外的善行和善人,如同耶稣肯定那个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因为一切的善都是从上帝而来。行善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督教信仰,都是上帝所悦纳的。他认为爱是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但其具体实行要和处境相联系。他把基督教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最高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处境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督徒指明了爱国爱教的道路与方向,使中国基督教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他的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7,(11)
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再次访美据新华社报道,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指出,中国基督教将和其它宗教一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各宗教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为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而共同努力。这是她在当地4月12日与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国研究讲座主持人、资深中国  相似文献   

18.
高明 《中国宗教》2018,(9):54-55
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宗教爱国组织的首要职能。邪教冒用宗教名义,破坏正常的宗教活动,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是社会的毒瘤。基督教爱国组织自觉抵制异端与极端思想,积极配合政府依法打击邪教,维护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是履行自身职能的重要体现。山东省基督教两会立足当前实际,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在反邪教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06,(8):62-62
田薇在2006年第2期《世界宗教研究》上发表文章《试论基督教的神圣原则》。基督教伦理作为一种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区别在于后者立足于世间生活和人类行为自身,道德的根据在于人的自律而不是神律,不是从神圣命令推出道德,而是从自我命令推出道德,道德是人的自律之域。文章从基督教伦理的上帝信仰、人性论预设、救赎观念、爱的规范、终末盼望等几个方面来阐释基督教伦理的神圣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青少年的宗教性:以甘肃农村基督教群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琰  万明钢  王微  刘显翠 《心理学报》2008,40(11):1197-1202
以148名基督教青少年为被试,研究了基督教青少年的宗教性。研究结果表明,(1)基督教青少年的宗教信仰的坚定性在减弱,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的青少年的宗教坚定性高于某个时期皈依的青少年;(2) 宗教倾向包括内倾宗教、外倾个人和外倾社会等三个方面,以外在个人倾向为主,不存在性别差异,“保持宗教者”在内倾宗教和外在个人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脱离宗教者”;(3)高宗教卷入的基督教青少年在内倾宗教和外倾个人维度的得分显著地高于低宗教卷入的基督教青少年;(4 )宗教倾向内部各维度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宗教态度的各维度与宗教卷入、内倾宗教倾向和外在个人宗教倾向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