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多 《中国宗教》2021,(3):70-71
明清时期南北地区宗教音乐的交流融合,对不同地区宗教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考察这一段历史,不但对于研究中国宗教音乐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明清时期是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王帅 《中国宗教》2015,(4):76-77
首届"中国宗教音乐雅集"不仅仅是一场艺术表演,它更通过音乐艺术形式实现各种宗教之间的交流,体现一种和谐之美。4月1 1日,"首届中国宗教音乐雅集"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这次活动是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继成功主办"首届中国宗教艺术展"之后,再次将五大宗教的艺术汇聚一堂的有益尝试,系国内首次以音乐为媒介,在学术的平台上实现国内各种宗教如佛教、道教、基  相似文献   

3.
我国宗教音乐要积极地从世界各地的宗教音乐中吸取优秀的元素,让我们的宗教音乐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让世界的宗教音乐发展更为丰富多彩。一、宗教音乐——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慰藉心灵,陶冶情操。宗教音乐的产生伴随着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始终,宗教音乐的历史可以说与宗教一样久远。宗  相似文献   

4.
唐静 《佛教文化》2009,(4):64-69
引言 近一百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斗争都曾指向过宗教及其文化,自清末政府在维新派影响下公布“废庙兴学令”开始,宗教就几乎成了迷信的同义词。“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更是将宗教文化及一切与宗教有关的东西全部摒弃,中国的音乐家们,也因此而忽略了对中国宗教音乐的研究。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学术思想逐渐活跃,中国宗教音乐逐渐被专家学者们所重视,他们开始全力投身于中国各地宗教音乐的挖掘、抢救、整理、研究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人在对九华山佛教音乐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关于九华山佛教音乐方面的资料非常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将丽江洞经音乐作为一种宗教音乐文化现象 ,将其放在独特文化背景与信仰之中 ,并置于独特的时空位置之中 ,从地理的、历史的、宗教的、文化的、社会的诸多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基督宗教赞美诗集是当时“西方音乐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载体”。(王震亚:《西洋乐理输入探源》)这一时期编印出版了很多风格各异的赞美诗集,反映了在当时特殊环境下的基督宗教音乐中国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音乐艺术,不仅使中国宗教音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形成了中国宗教音乐的多样性传统。从此之后,中国宗教音乐的艺术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延续、发展。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更是中国和亚欧各国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特殊意  相似文献   

8.
伴随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历史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诞生,对宗教的研究和把握已经走出原有的神学和宗教哲学视域,人们开始自觉地把宗教现象置于人的文化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加以把握,并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宗教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我们揭开许多历史之谜和破解各种关于宗教的神话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形式在人类生活的自觉文化模式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还不甚清晰,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本文力求从人的生存活动和人的本性等维度探讨宗教的地位和价值,进而探讨宗教在文化模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的思考——兼谈新兴宗教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传统历史文化的现象之一。几千年来,宗教一直在世界历史舞台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很多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直到现在,仍然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与之伴随而生的新兴宗教现象,则是世界宗教历史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探讨。本文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做一些学理性的讨论,不确之处,欢迎方家指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宗教美学研究越来越成为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虽然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学研究及宗教美学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广泛的受众基础,再通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内宗教美学研究特别是道教美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本文试图从学科建设、研究领域以及多元文化影响几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宗教美学研究出现的新动向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1.
美国民众的宗教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精神现象,它对社会与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作者提出:要了解美国社会与美国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就不能不研究美国的宗教教育。文章从美国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出发,列举事实说明贯穿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教育和官方怎样对民众施加宗教影响。分析教会在给信仰者提供生活意义;在孕育、传播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在把民众整合到一个个相互认同的群体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的宗教概念是斯宾诺莎主义的重要方面。这一少有人作专门研究的宗教概念应当受到关注,这对于我们的斯宾诺莎研究的深入是绝对必要的;对于我们的今日宗教问题的思考亦绝非无益。本文拟从斯宾诺莎的著作出发,考察其宗教概念的特有内涵和本质,并对它作出应有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3.
宗教传播与文化交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宗教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关系,区分了迄今文化交流的两种范式。范式Ⅰ表现为同行专家的直接交流与对话;范式Ⅱ是历史上常见的,以战争、贸易、传教等为载体和中介。本文分别称之为范式Ⅱ-1,Ⅱ-2,Ⅱ-3。三者的共同点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武士、商人、传教士,其过程表现为战争、贸易和传教,所追求的目标是战胜对手,赚钱赢利,弘扬所传之教。范式Ⅱ所起的文化交流的作用不是行为主体的动机和目的,往往是历史活动的客观后果。由于宗教本身是其文化的核心,在异质文化区传教必然引发两种文化深层上冲突或融合,因而传教士必须对异质文化有基本的研究,所以Ⅱ-3的文化含量远高于Ⅱ-2、Ⅱ-1。人文社科各学科,也必须不同程度地研究宗教和宗教传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牛津大字典》对宗教的解释,引申到基督宗教的自我解释,作为本文的导言。 接着由文化的涵义,回顾中华古老文化发展的简要历史,摘取中华文化中有关对天主的认识,说明中华文化接受基督福音是有基础的。 再从基督宗教在欧洲近两千来的历史中所起的作用,说明基督宗教在推动世界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其积极作用。应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深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思想、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哲学理念、弗雷泽的"巫术先行论"和冯特民族文化宗教心理观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力求运用类比推理揭示宗教心理的深层根源;主张通过科学的信念战胜非理性的宗教幻觉;试图依据摩西案例阐明宗教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历史贡献在于:在探讨宗教信仰深层心理机制方面独树一帜;延续了冯特开创的宗教文化心理的研究取向;针对传统宗教弊端的揭批精神值得后人铭记。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夸大了本能冲突在宗教心理形成中的作用;用强迫症案例类推宗教心理缺乏科学依据;对宗教功能的绝对否定伤害了信徒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隐含着人类历史的文化基因.男女两性共同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文化.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视角下社会性别研究的兴起,学术界对宗教的研究也开拓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学术旨趣,如女性与宗教这一新动向的出现.云南民族众多,由于其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不均衡性,其宗教类型齐全,信仰内涵丰富.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近些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的相关研究情况,分别作一宗教人类学理论视角下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外来宗教,借助当地的文化形式来传播自身思想的策略,在文化传播史上屡见不鲜。因此可以推测,唐代景教音乐也可能采用了当时中国传统的音乐曲调。而这对于当前基督宗教音乐的中国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中,一直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等问题无法解释,即使是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就给宗教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同的宗教在传播的过程中,音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伴随着宗教文化的日臻完善,宗教音乐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形式,存在于浩瀚的音乐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宗教研究,在人类历史中一直关涉到人类如何生存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讨论宗教与人类自身反思的两种方式的关系,特别讨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对宗教问题反思方式的改变;其次,讨论现代性与宗教学术研究必备条件之间的关系;第三,讨论在现代学术形态的宗教研究中,必然出现的对宗教意义理解的两重性矛盾。本文强调,当前的宗教研究,只有正视这个矛盾,宗教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才能被正确看待。  相似文献   

20.
<正>一、宗教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宗教中国化其实质是宗教真正融入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过程,其目的是让中国人通过自己的文化来理解宗教,使宗教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本土化。历史表明,宗教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其所处社会相适应,坚持本土化道路。宗教的本土化就是宗教主动适应所在地风土人情、融入所在地文化体系,成为本地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宗教本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