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凝聚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象征和标志。宗教事务治理的范畴既囊括民事领域,又包含行政领域,既涉及人身关系,也覆盖财产关系。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必然与宗教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更好地支撑宗教事务治理法治体系,必将对推进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宗教法治化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宗教中国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中国宗教法治化建设的新阶段,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宗教法治化建设成就斐然,《宗教事务条例》修订,《民法典》颁布,地方性宗教事务条例、宗教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和实施,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宗教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法律保障与规范体系,是法治国家处理宗教事务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标志;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是一部蕴含法治理念及法治化治理原则的法律文献,其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宗教治理法治化建设迈入实质性阶段;建立健全与法治精神相契合的宗教工作运行机制、信教公民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以及《条例》实施成效的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机制,是践行新修订《条例》法治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的中国宗教法治,其基础和关键在于中国当今社会的宗教理解。只有弄清了对宗教"怎么看"的问题,才有可能客观、稳妥、正确地提出并实施对宗教"怎么办"的举措。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依法治国"的时代,如何依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亦已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宗教法治,其基础和关键在于中国当今社会的宗教理解。只有弄清了对宗教"怎  相似文献   

5.
<正>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理顺国法与教规的关系、保障宗教活动在法律的范围内开展、维护宗教合法权益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方面。法律是一种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中共中央关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途径与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也是一种集约的管理模式。因此,必须重视和解决一些重要的和更为具体的问题:在立法层面,要解决无法可依与有法难依问题,根据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加大宗教法制建设力度;在执法层面,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重视和应对《行政许可法》实施对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影响,研究和解决基层宗教事务管理主体的不适格问题,把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融入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政府各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要加强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在守法层面,要不断提高宗教界人士和宗教信仰者的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宗教事务条例》作为第一部宗教事务方面比较完备的综合性行政法规,自2005年实施以来,在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规范宗教活动与宗教事务的管理、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进程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十多年来,《宗教事务条例》的实施与贯彻,对于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的同时,解决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14,(11):24-28
<正>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宗教工作干部及宗教界的共同努力,贯彻《条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宗教工作法治化进程,有力维护了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开创了宗教工作新局面。一、宗教事务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一是《条例》配套规章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条例》颁布实施后,为使《条例》更具有操作性,国家宗教局抓紧制定《条例》的配套规章,截至目前已先后制定发布了11部部门规章,基本涵盖了宗教事务的主要方面。二是地方性  相似文献   

10.
<正>《宗教事务条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以"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为立法宗旨。条例实施5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宗教事务作法律上的规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我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新时期新阶段积极推进宗教立法应当以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抵制境外宗教渗透为宗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以及政教分离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是新一轮发展的"指挥棒"。宗教工作部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应以此为方向和遵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是新一轮发展的"指挥棒"。宗教工作部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应以此为方向和遵循。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5)
正一、台湾地区宗教事务的管理机关台湾地区宗教事务的管理机关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最上面是"内政部"的民政司与社会司;其中负责宗教社团法人事务的是"内政部"社会司人民团体科,负责宗教财团法人、寺庙、神坛、聚会所等宗教事务是"内政部"民政司宗教辅导科。宗教团体的活动如果涉及其它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时,则由相应的机关管理,例如,宗教团体开设医院从事医疗活动的,管理机关是卫生部门。  相似文献   

14.
《宗教事务条例》作为第一部宗教事务方面比较完备的综合性行政法规,自2005年实施以来,在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规范宗教活动与宗教事务的管理、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进程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十多年来,《宗教事务条例》的实施与贯彻,对于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的同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宗教工作中如何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促进宗教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结合无锡市宗教工作实践,作以下探讨。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法治思维,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按照法治的理念、角度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本质要求。作为一种基于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4月22至23日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重申了十五年前提出的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个方针包涵了党的宗教工作的两个维度:统战维度和管理维度,而作为推进宗教法治具体方略的宗教工作法治化,则既是管理维度的重心,也是连接两个维度的纽带,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17,(8):30-31
在宗教工作中如何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促进宗教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结合无锡市宗教工作实践,作以下探讨。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法治思维,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按照法治的理念、角度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董慧凝 《中国宗教》2014,(11):36-3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明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这对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法律上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是法治国家保护宗教界合法财产,正确处理宗教实体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必然要求。一、《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财产保护和监督的规定及实施成绩长期以来,我国宗教立法一直坚持依法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立法成果,  相似文献   

19.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认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宗教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问题往往与国家主权、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际交往等问题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敏感。对公民的宗教信仰,党和政府一贯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因系社会公共事务,必须受到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必须纳入国家依法管理的法制化轨道,以保障国家和全体公民(包括信教公民)的利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宗教立法工作,从上世纪90…  相似文献   

20.
论美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由于较早开始社会的近现代化,其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相对成型.借鉴美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确立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哲学理念,诉诸法律,并不断在宗教管理的支持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上取得弹性平衡是我国宗教事务管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