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我省民间信仰历史悠久。仅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总数当数以十万计,在群众中的影响也超过现有的五大宗教。其宫庙及信众之多,覆盖面之广,为各省所仅见。我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主要分布在闽南的农村、集镇和沿海的山区。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社会现象,它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公元7世纪以后,基督教在拜占庭社会公共活动和思想观念方面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教会通过教堂、修道院和慈善机构扩大影响。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拜占庭教堂基督教绘画更强调精神世界的表现,它用图像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一种神圣和永恒之美,形成了"东方式"的装饰性和抽象性风格。其艺术本质,是借助造型艺术形式表达神学意义的一种象征艺术,而图式精神的读解,则是建立在信众心灵的皈依和对上帝的信仰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宗教建筑作为神圣信仰展示的空间,其对信众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社会组织力,引领和规约着信众的宗教情感;作为信仰的物质载体和文化审美符号,其不仅凸现着自身特有的宗教精神品质和艺术风格,还吸纳和融汇了各民族文化的要素和建筑哲理,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物质文化形态;作为信仰存在最直接的物质见证和人类文化发展的物态标志,宗教建筑的样态传递了信仰传播的特征。尤其是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汉地伊斯兰建筑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四川阆中清真古寺和巴巴寺的实地考察,揭示了映现于其中的文化交融为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4.
<正>彩色玻璃的使用至少开始于7世纪,到罗马式教堂兴起之后得到充分发展。其内容主要叙述圣经故事。彩色玻璃可以使教堂内部的色彩更加丰富、绚丽。一在中西方音乐交流史上,西洋音乐是以宗教作为媒介传入中国的。音乐被称为是"无国界的语言",同样,作为提升信众对于教义的理解、减少中西文化的隔膜,音乐当然是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方式。它既可以帮助信众理解教义、坚定信仰,也可以起到心灵安抚的作用。这个交流过程始于明清时期来华的天主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省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丰富,场所和信众数量大、涉及面广。据普查统计,全省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约28000座,各地供奉的民间信仰神祇超过千余种,在闽台两地和海外侨胞中拥有广泛的信众。近年来,在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福建省通过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5,(2)
关于信仰与道德的关系,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的"儒佛双美论"强调,"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信仰能使净土宗信众内心变得十分纯净,并且生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此力量可引领信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成为世俗的道德楷模;而在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看来,对"至善"的追求和对上帝和天堂的信仰能引领人们严格地实践道德,认真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不畏惧因坚守道德而吃亏。由此可见,以信仰引领道德,道德因信仰而周全,此乃印光和康德在思想上的一个契合点。从这一契合点出发,我们关注和思考当代社会道德危机的根源与出路。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各地的民间信仰迅速恢复并得到发展。各地民间信仰的庙宇或重建或重修,广布城乡地区。第二,民间信仰的信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职业、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均有参与。第三,广东的民间信仰富有华南地域特色。一是民间信仰中的"神诞"或"庙诞"不止是一种节日,民间信仰场所能把个体与所拜祭的神、个体与他人的存在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沿丝绸之路传入,在华夏大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于广大信众而言,信仰需要对象,而形象化的事物往往比晦涩高深的佛教教义和经文更能深入人心,所以艺术形象在这里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与艺术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关系。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向信徒阐释佛法和传递信息,不同的佛像姿态就是佛法的一种宣示,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典籍。佛像姿态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心灵手巧的艺术家们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虔诚信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绝伦的艺术佳品。  相似文献   

9.
观音菩萨属于佛教中最富盛名的菩萨,因为有普度众生的慈悲心而被广大信众尊崇。从唐代开始,汉地民间信仰中出现观世音菩萨四臂观音、六臂观音这种化身,而观音菩萨的化相在藏传佛教中更加丰富多姿。藏传佛教中的菩萨造型相对于汉地更加复杂、繁多,这源自民族信仰的区别。藏传佛像中的所有形象都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信仰的体现。在中国佛教的两大系统,即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观音菩萨都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尊神。随着佛教信仰的民间化,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 寺院是佛教活动的中心,是信仰理念展现和发挥的枢纽,是修行实践和社会教化的基地;是反映佛教面貌的一面镜子,是了解佛教精神的一个窗口,是佛教荣辱兴衰的一种象征。因此,寺院的社会价值不应仅仅在于其艺术形式的壮美,而主要在于其精神内涵的崇高,在于其价值取向的积极意义。所以,寺院不但是佛教活动的物质载体,而且更是佛教信仰的精神实体,其信仰建设才是根本。 寺院主要由出家僧众住持,因此,信仰建设首先应从出家僧众开始。更重要的,他们(她们)是在家信众的领路人,是他们的精神导师和人格楷模。对一般信仰者来说…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中关于业力轮回的众生命运和通过身、语、意的修持而达圆觉成佛之境的信仰通过其纷繁眩目的宗教物象让僧侣和信众获得了关于佛教奥义的“经验”、“体验”和“认知”,并由此循环往复地在社区和家庭中代际传递,令信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成就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物象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程式化图像和习俗化行为的典型分析,试图解答藏传佛教借助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把“经验”和“认知”整合起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信仰环境和心理真实,这种借由时间和空间范畴的物象体系建构起来的视知觉的格式塔,作为族群的集体经验表达,或者说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引领和结构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唐小蓉,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心理学系讲师;陈昌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2.
泰山娘娘与女性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管子学刊》2007,(3):102-106
泰山娘娘信仰的核心问题是女性问题。妇女是泰山娘娘信众中的"主力军",在泰山娘娘信仰的传播和兴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泰山娘娘信仰也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女性的宗教信仰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膜拜的是神,而神的背后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强大力量;我们认同的是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和不竭动力。应邀参加谷关大道院的"八八蟠桃圣会",是我第二次到台湾参访。这也使我又一次有机会亲身感受到道教作为信仰、作为中华文化的纽带将两岸信众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一、盛大的"八八蟠桃圣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 ,道教神仙信仰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呈现出了明显的信众分层现象 :在学者型道士和一般民众阶层 ,神仙信仰内涵并不一致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5.
《华严经》是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而文殊菩萨又是诸佛之母、显密共尊的首席菩萨,所以,文殊信仰就成了五台山文化的核心。自唐代宗和不空三藏将文殊信仰弘扬到海内外以来,五台山就成了海内外佛教信众梦寐朝拜的圣地,而文殊信仰即五台山信仰也就影响到了哲学、史学、美学、文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文化艺术领域。《杨家将演义》中讲述了杨五郎出家五台山后,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在北宋诸帝的领导下,和其祖孙几代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坚决抗击北辽侵略,誓死捍卫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悲壮事迹,阐明了佛教是一种以智慧、慈悲和方便法门,制止暴力,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的宗教。  相似文献   

16.
宋元之际,炽盛光佛信仰是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密教信仰之一,人们大量雕造或图绘炽盛光佛像及刻印其经咒,以消灾祈福。经言:当天象发生灾异时,可以炽盛光佛为本尊,设立曼荼罗坛场,持诵密咒以修法,可消灾纳福,因此,深得朝野上下广大信众的推崇。本文即以此为视角,引经据典,进一步说明华梵交融,对当时信众精神生活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7.
10月27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世界上的邪教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无不在老百姓日常最为关注的健康、祛病问题上打主意、做文章“。美国人民圣殿教教主琼斯,刚开始靠“信仰治病“俘获信众;太阳教的头号教主若雷在瑞士开设心理诊所,“立竿见影“的心理疗法使他的病人成为他的信众;日本奥姆真理教的麻原也是从传  相似文献   

18.
惭愧祖师本是粤东客家人的重要民间信仰。祖师原型是唐代高僧潘了拳,来自福建汀州,至粤东阴那山行化,祖庙为梅县阴那山灵光寺,信仰圈主要涵盖梅县、大埔、兴宁等县,清代传至台湾。但现在台湾的惭愧祖师庙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南投县,信众多是来自漳州的移民后裔,族群属性为福佬人。台湾一般信众已不了解祖师的身世,产生了种种附会的说法。祖师塑像为文武装,与阴那山祖庙的塑像迥异。惭愧祖师信仰由客家原乡辗转传至台湾,祖师身世、功能、神性、形象乃至信众族群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与台湾南投等地拓垦初期的族群性质及自然环境、现实需要有深刻的内在关联,也反映了民间信仰因环境转变而移易混化的现象。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希图揭示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道教科仪是体现道教信仰内容的行为方式,俗话称“道场”。它是道教信仰者接受道教教化、加强道教信仰、培养道教情感、以及交流思想见解的重要手段。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宗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道教科仪。信众邀请道士为他们举行消灾延生或超度道场,我们道士要为他们念经拜忏,举行步罡踏斗、破狱冲表等科仪,从而,使信众的心灵得到慰藉,愿望得到满足,但从一个道教徒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宗教科仪有些什么功能、有些什么作用呢?值得我们深思。一、通神和济度功能道教信众来到宫观做道场,或为了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日喀则7月1日电(记者多穷)今天下午,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其主寺扎什伦布寺,为僧俗信众举行“十三尊大威德金刚”灌顶仪式。这是十一世班禅自认定、坐床以后第二次为信众灌顶。下午2时40分,随着清脆的唢呐声,十一世班禅在侍从喇嘛的簇拥下,满面笑容出现在多佳大院。此时,全体信众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向十一世班禅叩头三拜,以示最诚挚的欢迎。十一世班禅登上宝座,通过扩音机向信众咏诵《大威德金刚经》,他还不时解析经文意义,教导信众热爱自己信仰的宗教,清净身心、利乐众生。十一世班禅口齿清晰,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