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举办第四届中国天主教本地化暨中国化神学论坛,可以说正当其时,意义深远。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不仅是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天主教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项工作不但要抓紧抓常,而且要抓细抓好,抓出力度,抓出成效;不但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要大力抓,而且各地天主教两会也要大力抓。这次论坛经过了认真筹备,得到了大家的有力支持,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为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进程起好调开好头。借此机会,我也就此问题谈点认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通联员穆卫宾)第十二届多哈国际宗教对话会议暨第三届"2016多哈宗教对话国际奖章"大会于2016年2月1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一行2人应邀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多哈国际宗教对话中心举办,主题为"从宗教教义的角度审视精神与文化安全"。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专家学者、宗教人士和宗教机构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理念进行解读。结合我国天主教实际,从"政治上自觉认同、在文化上自觉融合、在社会上自觉适应"等方面,对"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指出"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与普世天主教会倡导的"本地化"精神并不矛盾,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就是"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王涵 《中国宗教》2022,(1):88-89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宗教要坚持中国化方向。天主教如何践行中国化,或许可以在《处境中的探索与思考》一书中找到答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处境中的探索与思考》一书,是一部关于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研究的文集汇编,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在《中国宗教》《人民政协报》《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等期刊报纸上发表的论文和译文共67篇。作者周太良先生,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从事研究和文秘工作30余年,他不仅储备了丰富的教会知识,而且还一直笔耕不辍,研究视野纵横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正8月10日,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推动福建天主教神学理论研究开好头、起好步,第八届福建省天主教"两会"神学研究工作委员会首次工作会在武夷山市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颁发的《推进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讨论了筹办福建天主教中国化神学思想研讨会的有关情况。会议认为,天主教中国化是福建教会未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坚持中国化意义重大。改革开放40年来,福建天主教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牧灵福传  相似文献   

6.
<正>宗教对话向来就是宗教研究最持续、最热门和实践性最强的议题之一。宗教对话的含义非常广泛,因此界定宗教对话就与界定宗教本身一样困难。我对宗教对话作了宽泛地界定,即关于宗教议题的教内对话、教际对话,政教对话以及社会与宗教对话。一、在中国开展宗教对话的现实背景除了一般的动因外,中国宗教对话还有以下特殊的背景。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教人数的较快增长。总的来说,中国是一个"宗教性较弱"的国家,这主要指宗教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较低,以及国民宗教性较弱等。但中  相似文献   

7.
正第11届多哈国际宗教对话会议于2014年3月25至2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本次会议由卡塔尔宗教对话国际中心主办,会议主题是"青年在加强宗教对话价值中的角色"。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四百位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宗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学者、宗教人士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国宗教代表团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历史经验、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天主教为例,就如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大理天主教的中国化进程1.大理天主教的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由于内地严行禁教,许多天主教信徒流入云南,部分来到大理。1835年,大理天主教在洱源  相似文献   

9.
国际动态     
伊斯兰教与东正教、伊斯兰教与天主教对话会议分别举行2008年12月11日至13日,伊斯兰教与东正教代表在希腊雅典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缔造宗教协谈的可能性"的研讨会。本次活动由东正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同志于2015年提出的我国宗教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中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再次重申了我国宗教的这一发展目标。就天主教而言,宗教中国化与天主教本地化是一脉相承的。纵观天主教传入中国700余年的历史可知,其本地化的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在总结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文化实际和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上,江西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面就作出了积极贡献。佛教"农禅并重"发源于江西,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江西,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江西。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传教期间形成"南昌传教模式""利玛窦规矩",是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2016年以来,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以及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在推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  相似文献   

12.
正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而言,日本宗教学研究起步较早,宗教对话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众多日本学者将欧美具有代表性的宗教对话理论介绍到日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梳理。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思考了佛教、日本神道等东方宗教特点,积极推进以佛教与天主教对话为代表的宗教对话实践,积累了大量对话理论研究的真知灼见与实践经验。星川启慈是日本宗教对话理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作为一位无宗教信仰的宗教学者,他借鉴了日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考量因素(一)教职人员中国化。由中国人担任宗教教职人员,并由其主持宗教仪式和活动是考量宗教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首要因素。以天主教为例,自明朝万历年间传入我国至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为外国传教士所控制,我国的神长教友长期处于无权地位。1948年,在我国境内的137个天主教教区中,只有2名中国籍主教,当时  相似文献   

14.
<正>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论坛与会代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全面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安徽省基督教两会于8月5日至7日在黄山举办论坛,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论坛得到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的学术支持。近些年来大力推动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学术界代表人士,如卓新平、  相似文献   

15.
宗教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宗教所处的地域不同,其社会作用和文化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在欧美影响较大的是基督宗教,在中东和亚洲一些国家影响较大的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佛、道、伊、天、基五大宗教各有千秋,和谐相处,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宗教文化。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一论断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指导性,因而立即在我国宗教界引起广泛响应。笔者认为,融入我国优秀文化,是天主教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宗教领袖对话从"中国梦"到"亚太梦"的真诚呼吁,不仅表明了佛教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品格,也表明佛教思想契合当前信息科技时代条件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于3月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宗教议题进入博鳌,始于2015年。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推出"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的压轴和亮点,本场论坛引发广泛关注,多家主流媒体如新华网、光明网、中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回顾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有关宗教对话的两份重要文献;其次,评介天主教思想家不断更新的宗教对话观念;最后,试论前两部分内容对于中国天主教神学建设的理论启发。作者的主要结论为:中国天主教神学的本土化建设理应伴随时代步伐、关注现实问题、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7月11日至12日,由复旦大学-加州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办,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项目、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项目和亚洲研究中心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联合举办了一场研讨会。研讨会分为"宗教政策与社会变迁""文化与本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宗教中国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5月18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他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2016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22,(5):44-45
一博鳌亚洲论坛“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于4月20日至22日举行。论坛以“千江映月·美美与共——文明因交融会通而历久弥新”为主题,邀请宗教领袖与文化大家汇聚一堂,围绕宗教与文明间的融合交流、和平共存、和谐发展等议题展开对话,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国内外宗教界、文化界给予大力支持,境内外上百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在海内外宗教界、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