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磊 《中国宗教》2023,(2):34-35
<正>宗教活动场所档案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在开展宗教活动、场所软硬件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内部事务管理档案、宗教活动档案、宗教建筑档案等。宗教档案是宗教事务管理的基础,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档案管理,对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保持宗教领域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度重视并审慎处理大学宗教信仰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信仰宗教大学生,一方面,在尊重大学生教徒信仰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到经过登记的场所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外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3.
梁丽萍 《宗教学研究》2005,8(1):118-125
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两种方法,对130名宗教徒的宗教皈依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宗教徒的宗教皈依是一个渐进、单一的过程,并且更具有"内生型皈依"的特征,生活的压力、挫折或生命的危机状态不是促使宗教徒皈依的普遍因素,但功利性的欲求、心灵的空乏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满足感是潜在涌动的促使教徒皈依宗教的内在张力.不同宗教信仰类别宗教徒的皈依历程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不同文化程度宗教徒的皈依历程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时常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到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宗教信仰德,不但影响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还规范教徒的社会行为:宗教仪式则维护了宗教活动的基本规范、价值和宗教感情。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等等,藉此陶冶教徒的人格,同时也主导着教徒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上海教区于本月十五日在徐家汇天主教堂举行宗教活动,庆祝天主教的传统节日“圣母升天占礼”。在细雨绵绵中,来自各区和附近地区的教徒三千多人,从清晨起就陆续到教堂参加弥撒。教区神职人员为虔敬的教友们举行了隆重的弥撒和各种宗教活动。对远道来的,还从生活服务方面给予关心。广大教徒深为喜悦,体验到宗教政策真正得到了落实,对独  相似文献   

6.
一 宗教要走和平发展之路必须强化伦理淡化政治社会的发展无疑必须以经济为基础 ,然而要使发展有序而稳定 ,法律和道德必不可少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还要依靠宗教。当今世界 ,宗教政治化的倾向日趋严重 ,在国际和地区的矛盾冲突之中 ,宗教的因素十分突出。宗教的价值趋向究竟何在 ?它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应当是什么 ?这类问题值得思考和讨论。依笔者之见 ,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趋向主要有两方面 :艺术的和伦理道德的 ,即宗教艺术和宗教伦理。有些宗教徒对此不理解或反感 ,认为这是在淡化削弱宗教 ;有些教徒更可能愤怒、憎恨 ,认为这是在毁灭宗…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宗教趋向 《陕西民族宗教》2003年夏季卷刊载了黄心川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宗教趋向》一文,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宗教,包括世界宗教和民族宗教,都发生着剧烈变化,表现为教徒的绝对数相对数增加,教派组织层出不穷,宗教思想、信仰日益向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渊源于东方的世界性宗教都在向西方乃至全世界发展,各种形式的原教旨主义应时而起,呈现出如下趋向:民族宗教冲突日益激烈,甚至诉诸武装斗争;宗教日益世俗化,与政治结上了不解之缘;宗教的普世化与本色化;新兴宗教异军突起;东西方宗教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2,(6):1
每位宗教信徒都具备两种基本身份,一是公民身份,二是教徒身份。每个宗教团体同样具备这样的双重身份。作为宗教信徒和宗教团体,既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又要遵守宗教的相关"清规戒律"。对于信众来说,在精神层面,宗教或许高于一切;但在中国的历史现实中,从来是王权大于教权,历朝政府都  相似文献   

9.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宗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固定场所。在我们国家,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是指寺庙、教堂、宫观或简易的宗教活动点。根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府和法律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保护各教的宗教活动场所。设置一定量的宗教活动场所,是落实宗教政策,保障宗教活动正常化的物质条件。但宗教信仰自由并不等于可以随意开放宗教活动场所,一些地区滥建寺观教堂,宗教与迷信混杂交织,修建小寺小庙热有增无减,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坚持合理的原则,以免一哄而起,一放就乱。具体说来:(1)教徒聚居地原有寺观教堂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乡村教徒以当地方式信仰、礼敬天主、耶稣、玛利亚、圣人与天使,但懂得只有天主是最终的依赖者,大部分教徒不懂与天主进行交流,信仰目的兼有世俗功利性与信仰功利性,宗教活动中加入本地宗教活动内容,其信仰已相当程度上本土化,但其崇拜对象、信仰方式、宗教活动都尚在天主教教义的范围之内。与知识分子教徒相比,他们的信仰知识有限,缺乏救世、奉献精神,他们的信仰是天主教文化与中国乡土文化互相交流、融合而成的新信仰,具有西方天主教没有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佛教有神灵,这是有目可睹的事实。但是关于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来分析认识。一是从佛教的民间化来看,佛教的神灵观的确在教徒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释迦佛为首的神灵系统中,包括了诸天、阿罗汉、阎王、小鬼等各种神祇,它们被塑成各种模样,竖立在佛教殿堂中间,供教徒礼拜。在许多佛教的著述中也记有神灵的大量故事,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二是从佛教的基本理论来看,释迦牟尼创教,旨在解决人生的问题,因此小乘佛教认为,每个人的宗教生活是一个自修自度的过程,解脱涅槃依靠的是每个人的自力,即用  相似文献   

12.
宁德市位于福建东部,是一个多宗教地区,目前 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宗教团体39个,宗教活动场所1557处,教职人员5050人,教徒人数达22.35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宁德市宗教问题具有历史长、教徒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是全省以至全国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作为宗教工作重点地区的宁德市委党校,在党政干部培训中,做好在校学员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的教学工作,提高他们做好宗教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在…  相似文献   

13.
张礼刚 《学海》2008,(3):45-49
本文以近代历史文献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开封犹太人身份的理解.由于缺乏宗教知识特别是犹太教知识,许多近代知识分子将开封一赐乐业教徒误认为天主教徒或景教徒.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和一些知识分子游历海外,19世纪末期中国知识界开始把开封一赐乐业教徒和西方犹太人联系起来,并认为古代开封犹太人已经完全失去其民族特性,同化于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4.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宗教的存在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社会压迫和自然压迫的结果。因此,当宗教的社会物质根源还存在的时候,宗教信仰便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到以后陆续出现的哲理深邃的宗教、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在四川的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宗教有原始宗教、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各种宗教的信徒在社会总人口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各种宗教的教理、教规所形成的生育观以及它们对教徒婚姻家庭生活的干与,不能不对社会人口繁衍的数量和素质程度不同地带来一些影响。四川历史上所出现的主要宗教均延续到现在,即使  相似文献   

15.
郭丽娜  陈静 《宗教学研究》2008,1(1):116-121
清代中叶是四川天主教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负责四川教务的巴黎外方传教会强调造就耶稣的忠实信徒,通过神父和会长对教徒进行双层监管,要求教徒遵守中国礼仪禁令,向教徒灌输宗教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教徒的经济行为.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坚定教徒的宗教信仰,增加教会的凝聚力和促进教会发展;另一方面其明显的保守和内敛特征实际上是意图割断教徒与教外群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联系,从而造成民教分离.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2,(6):1-1
每位宗教信徒都具备两种基本身份,一是公民身份,二是教徒身份。每个宗教团体伺样具备这样的双重身份。作为宗教信徒和宗教团体,既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又要遵守宗教的相关“清规戒律”。对于信众来说,在精神层面,宗教或许高于一切;但在中国的历史现实中,从来是王权大于教权,历朝政府都制订了许多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规章。  相似文献   

17.
出世与入世之间——论道教伦理之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既是宗教神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宗教修行实践的指导,是宗教信徒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因此宗教伦理思想比起宗教的其他神学理论,在教徒中有着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对教徒的精神和社会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教伦理是以道教信仰为基础的人伦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道教以其“仙道贵生”的生命伦理、“尊道贵德”的社会伦理、“敬神感通”的神学伦理以及“道法自然”与“知和曰常”的生态伦理,涵盖了人与个体(自我)生命、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等多重道德关系,以其特有的方式,传递着社会系统的思…  相似文献   

18.
宗教既有各不同宗教间的融合性,又有与同一宗教内部之间的排斥性。而对每个宗教来说,争取教徒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这个宗教势力的盛衰消长。下面这篇文章就非常典型,一个是20世纪出现的新兴宗教,另一个是属于传统宗教的基督教会,两者在日本为了争取教徒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争斗,由是演出了诸如“宗教绑架”和“清毒洗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国的佛教源自印度。因此,不少中国人便以为印度真像《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佛界净土一样,是一个佛教国家。其实不然。印度是个宗教国家不假,但其宗教种类繁多,佛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占的比例相当小。根据2003年的《印度年鉴》,印度99.57%以上的人口信仰宗教,其中印度教徒占82.41%,穆斯林11.67%,基督教徒2.32%,锡克教徒1.99%,佛教徒0.77%,耆那教徒0.41%,另有少部分人信仰祅教、犹太教等。由于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与印度教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渊源关系,不少人把它们看作印度教大家庭中的成员,与印度教一起构成印度文化的基石和主体。…  相似文献   

20.
印度掠影     
众所周知,中国的佛教源自印度。因此,不少 中国人便以为印度真像《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佛界净土一样,是一个佛教国家。其实不然。印度宗教种类繁多,佛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占的比例相当小。根据2001年的《印度年鉴》,印度99.57%以上的人口信仰宗教,其中印度教徒占82.41%,穆斯林占11.67%,基督教徒占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另有少部分人信仰祆教、犹太教等。这表明,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由于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与印度教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渊源关系,不少人把他们看作印度教大家庭中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