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为,农村脆弱的经济基础、社会的巨变、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民间宗教复兴的社会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宗教出现了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争取合法地位、加快民间信仰化进程等动向.论文分析了当代民间宗教的主要职能,充分肯定其社会价值,并剖析了民间宗教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认为从"大宗教观"看,应该把民间宗教纳入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从多元信仰的角度看,民间信仰是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传统文化的构成看,民间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看,民间宗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正面的社会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那仓 《法音》2003,(6):7-8
各位朋友,各位领导: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年度报告中攻击西藏和其他藏区藏传佛教信仰状况,说什么“西藏严厉控制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也是没有道理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自由的权利和风俗习惯。政府在致力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进步,提高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对各民族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进行普查…  相似文献   

3.
正流传于各地农村的民间信仰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地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引导民间信仰文化,深入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助推经济的重要作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的问题。一、民间信仰文化在乡村地区的功能民间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当代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道教文化包罗万象,其中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要解决当前保护面临的问题,需要多方力量引起重视,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加以保护。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信仰来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自东汉年间产生教团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时间,其历史的悠久、绵延不断的传承使得道教文化遗产丰富,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一种最为广义的"圣像"理解,以之为从古典时代直至宗教改革之前基督教世界宗教文化基本形态的概括,用"圣像敬拜"来描述一种信仰生活方式。那么,"宗教改革"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宗教真理的定义及证明问题;当我们谈论"圣像破坏"时,话题也远远超出了宗教艺术、美学,甚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我们谈论的,实际上是信仰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艺术分属不同的领域,一个是信仰的层面,一个是审美的范畴,功能与作用各不相同。但宗教与艺术又联系密切:宗教形式中含有大量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第三十周年,在过去三十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涨,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宗教工作方面,党和政府认真履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宗教的信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宗教的信仰功能辛世俊“没有功能的东西便不再存在,这是功能理论的公理,既然宗教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着,显然它具有一方面甚至是一系列的功能。”——[美]托马斯·奥戴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信仰归结为宗教,这是不科学的。宗教是信仰,但并非任何信仰都是宗教。除了...  相似文献   

9.
澳门虽然没有出台具体的有关民间信仰管理的制度或条例,但将民间信仰及其庙宇作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管理,受到《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保护,突出民间信仰及其庙宇的文化属性,从而将民间信仰的宗教色彩大大降低。澳门民间信仰盛行,民间信仰庙宇大约有49座,广泛分布在澳门三大区域,且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澳门半岛分布有31座,路环和氹仔岛分别有9座,虽然数量不多,但相较于澳门的面积,澳门民间信仰庙宇的密度还是很密集的。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殊像寺佛教音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台山佛乐"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与保护情况能够充分反映出整个五台山佛乐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其进行考察,我们也能了解到当前我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加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旅游开发在宗教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对当前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作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宗教神圣性功能分析入手,揭示宗教社会作用的复杂性,进而就如何发挥宗教有益于社会的积极方面,提出一些理念和原则。一、宗教神圣性功能及其特点宗教神圣性功能是指与对神的信仰、崇拜有内在联系的,并通过宗教经典、教规、教义和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把“神”神圣化而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功能。主要包括信仰认同功能、信众牵引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调适功能等。1、信仰认同功能。宗教是以对神的信仰为前提的。信仰认同首先要求信徒对教规、教义的认同,特别是对创造、操控自然、社会及人的命运的神或被神化了的人的认同,认同神的…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真实地反映了生产生活实际,真切地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特征,充分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后继乏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加快制定;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急需完善;等等。因此,抢救、保护和有效利用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振兴地域传统工艺产业等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法律法规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即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科学的。在庐剧艺术中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鲜活的历史发展的记忆和特定的民族精神的折射;二是文化价值: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化石,不断碰撞的文化原生态;三是艺术审美价值,艺术资源的核心地带,审美创造的不竭之源;四是科技价值,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良性互动,传承发展与科学利用相得益彰。庐剧艺术浸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和科学等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围场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新宪法公布后,组织部分神长教友进行学习,颇有收获。宪法第三十六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岐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相似文献   

16.
苟波  彭博 《宗教学研究》2023,(6):137-143
一切“有形”的事物皆源自于“无形”的“神秘力量”并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始信仰,是人类早期“超越性”的宗教-审美思维的来源;为了实现从“有形”到“无形”的跨越,特殊的物质和行为被运用于巫术-仪式以激发参与者的“狂热情感”并获得“超越性”的宗教-审美体验;在记录和阐释巫术-仪式的古代神话中,“有形-无形”的“超越性”思维和体验则通过高山、通天树、飞鸟等特定的意象以及飞升和游历“另一世界”等象征性情节表现出来;原始信仰、巫术-仪式和古代神话所对应的,也正是“无形”的原始信仰和神话思维通过宗教和审美等“有形”的手段来获得生动表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相当数量。本刊从本期开始对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进行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超越自我的信仰追求。在这种追求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精神向往,灵性需求和纯正信仰。宗教所展示的乃人类文化大树上一朵灵性之花。从其闪烁迷离的花影中,我们依稀可以总结出人类上下求索、追求美好、向往超凡脱俗的历程。作为穿越永恒的现实,无限之间的精神飞舟,宗教表达了人的叹息、惊讶、不安和渴求。宗教具有的这种神秘感和超越感,诉说着人的生命意义和文化的真谛。宗教作为信仰之本,信仰之感和信仰之思,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久远流传令人惊叹。对于宗教文化中的有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2,(9)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2)我国各宗教一律平等。(3)宗教与国家政权相分离。宗教不能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国家政权也不能用来推行或禁止某种  相似文献   

20.
道教戒律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宗教,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以"道"立教,以"道"化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深邃的生态智慧,在推崇可持续发展的当今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一些西方生态伦理学家认为,道教思想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在道教的各种戒律中,对于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重温这些戒律,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论文包括四个部分:(一)、关于保护动物的思想;(二)、关于保护植物的思想;(三)、关于保护水土资源的思想;(四)、道教戒律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