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法的总纲是戒、定、慧三学。修学佛法的次第是持戒修定,开发智慧。所以,又叫此三学为三增上学。所谓戒,是戒律,防非止恶叫做戒;所谓定,是禅定,静虑澄心叫做定;所谓慧,是智慧,研真断惑叫做慧。戒定慧三学应以先修习戒学为基础,所谓由戒资定,依定发慧。戒为定慧之基,定生后,戒即与之相应而成为定共戒;慧发后,戒即与慧相应而成为道共戒。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以知道戒律在佛教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故《华严经》上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学佛的目的,就在于求解脱、了生死,证得无上菩提,所以无论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部必须以戒为师,以严持戒律为根本;如舍此求定慧,无异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傅熹年与刘九庵两位先生都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工作,并长于书画鉴定。两位学者的书画鉴定方法,都以书画史研究为基础,又各成体系。前者侧重宏观入手,层层递进,最后到达微观;后者直入微观,并提出了一系列如各家笔墨特点、署款特点、纸绢材料、装帧形式等具体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五、清净的心理现象(一) 戒定慧三学佛学所说的清净,具有至真、至善、至美三合为一的含义.人们在转依后,转八识成四智,其心全面清净而无杂染.未转依前全属杂染,预流、一来、不还及登地菩萨染净相参.佛陀得大转依,依其所证清净真如,建立教法,即戒定慧三学.三学是由清净法界平等流出,亦属清净,因而戒学之戒得名净戒;定学之定得名净定;慧学之慧得名净慧.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江苏是书画创作、收藏的中心,产生了大量的画学伪作,但针对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至今鲜见。因《书画传习录》具有较强代表性,故作为研究切入点。在前人基础上,结合《书画传习录》层云阁刊本的内容,对王绂与嵇承咸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并对以下三点进行创新性研究:一是通过对《书画传习录》“灵异门”托伪内容的考释,将成书时间基本锁定在万历年间,系前人之未有;二是结合明朝社会背景分析了伪作泛滥的原因,阐明了《书画传习录》成书于万历年间的合理性;三是尝试还原托伪者的原貌,解释《书画传习录》百年后现世的缘故。最终得出结论,《书画传习录》并非王绂所撰或嵇承咸作伪,而是出自明万历年间人士之手,为日后《书画传习录》的辨伪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电视媒介对于书画艺术传播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这就是:一、电视媒介对于书画艺术传播的作用与效应,是其它任何传播媒介所不可代替的;二、可以及时地发现书画人才;三、展现书画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四、电视媒介大大拓宽了书画艺术的欣赏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电视媒介对于书画艺术传播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这就是:一、电视媒介对于书画艺术传播的作用与效应,是其它任何传播媒介所不可代替的;二、可以及时地发现书画人才;三、展现书画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四、电视媒介大大拓宽了书画艺术的欣赏功能。  相似文献   

8.
紧张的工作之余翻翻碑贴,练几笔书画,写几幅条幅,画几幅喜欢的绘画,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又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心理的调谐。书画创作需要凝神静思,书画前思想要集中,想书画的立意、造型、章法、构思、神情等要素;在书画过程中更是要心无他用,目不斜视,耳不旁听,专心致志,几乎达到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使作者追求某种美好意念与驾驭艺术技巧高度统一起来,从而创作出较好的书画作品来。凝神静  相似文献   

9.
<正>陈晨,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妇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女子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7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内外书画大展,曾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版协、中国新闻出版社、中国新闻报社颁发的全国首届  相似文献   

10.
正书画是道家、道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情趣与审美情操,而且蕴含的"自然超脱、恬淡清净、返璞归真"的主题风格,体现出书画者"以艺显道"、"由技入道"的理想追求。历代悟道修真之士大多潜心书画,将其视为修行修炼的重要途径;历代文人书画家也大多把道家、道教思想和精神境界融入艺术追求之中。道门中人的书画艺术与深受道家、道教思想文化影响的文人书画艺术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   总被引:110,自引:0,他引:110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积极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672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不高,学习倦怠的水平较高。在性别上,男生在理想承诺和成就感低上好于女生,男生的情绪低落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大一、大四学生的情感承诺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在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和总倦怠上高于大一学生,大四学生的成就感好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学科上,文、理科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低于医科、工科和术科学生,文、理科学生的总倦怠水平高于医科和工科学生;在院校类型上,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低,且学习倦怠水平最高。情感承诺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2.
正米芾,初名黻,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蜀素帖》为米  相似文献   

13.
<正>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政府宏观政策的驱动下,一大批地方高校开始探索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截止目前,全国招收本科书法学的高校有147所,其中多为地方性高校,他们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本科书法学有实践性强、实用性高的专业独特性,其具体的应用能力培养课程可以为:书法培训与管理、书画推广营销、书画装裱、碑林设计、博物馆学、书画出版等。可在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重其占比,提高其课程地位,设置成与书法技法、书法理论同样重要,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道教书画是道教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情趣与审美情操,而且作品所蕴含"自然超脱、恬淡清静、返朴归真"的主题风格,又体现了书画者"以艺显道"、"由技入道"的理想追求。因此,历代的务道修真之人大多视潜心书画为修行修炼的重要途径;历代的文人书画名家也大多把道教思想和精神境界融入自己的艺术追求中。  相似文献   

15.
古人常说:"笔墨精良,人生一乐。"古人对笔墨纸砚等书画材料的艺术性追求,绝不仅是士大夫趣味的苛求,它是书画需求的实际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书画可作在墙面、陶瓷、帛、绢、纸、扇等器物之上,但从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自汉代发明了造纸术以来,纸就成为最主要的书画载体。随着经济发展,文化兴起,书画流派的出现,中国书画创作也是异彩纷呈,并逐步将书法、绘画、印章、诗文等这些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书画的多样性发展。这种发展与书画载体品种、制作、性能的演变息息相关。可以说,书画艺术促进书画载体的发展,而书画载体的演变又影响了书画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禅意书画旨在探讨禅学对整个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禅与书画艺术,亦即儒、释、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本文在既有认识之上,从禅意书画涉及的基本范畴、玄禅背景下书法艺术的自觉、玄禅背景下绘画艺术的自觉、禅学与书画艺术的总体演进方向等四个方面对禅意书画的内涵作了新的阐发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禅意书画旨在探讨禅学对整个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禅与书画艺术,亦即儒、释、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本文在既有认识之上,从禅意书画涉及的基本范畴、玄禅背景下书法艺术的自觉、玄禅背景下绘画艺术的自觉、禅学与书画艺术的总体演进方向等四个方面对禅意书画的内涵作了新的阐发与探究。  相似文献   

18.
历来讨论书画之关系,尤其论"书画同源"者,无不溯源至张彦远,而对其书画关系论的丰富性及其思想背景的复杂性,乃鲜见留意。张彦远关于书画关系的论述,有三方面内容:一、书画同体。此问题后来演变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书画同源"。二、书画用笔同法,这是张彦远书画关系思想的核心。此问题经元代文人画的激荡,发展成绘画的书法性问题。三、书画道殊。此问题后来被文人画的浪潮淹没了,却正是我们今天思考书画之关系需要重新检视的。  相似文献   

19.
马西园,回族,甘肃兰州人,现为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书画创作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甘肃省分会会员,兰州飞天书画学会顾问,兰州民族书画学会顾问。他的书画博采众长,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5,(5):125-128
江苏地区的书画市场在当代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为第一阶段,书画市场在建国以来数代书画艺术家精心打造和积累的艺术底蕴深厚、供货资源充足的客观条件下取得了发展的先机。本世纪初至今则为第二阶段,书画市场在伪作横行、购买者鉴赏能力较低、购买心理扭曲以及"假拍"抬价等问题的影响下面临发展瓶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理顺书画市场和与之相关的各社会群体的关系,各单位、各行业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