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禅并重"是汉传佛教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它一方面解决或缓解了寺院大规模的食物需求问题,另一方面叉为佛教徒提供了实践佛法的修行平台。历经一千多年传承,"农禅并重"制度在佛教各宗派间发扬光大,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环境与一千多年前相去甚远,"农禅并重"的实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本文在梳理了"农禅并重"兴起的背景和演化脉络的基础上,以北京龙泉寺"大地心"农场为例,分析了"农禅并重"在当代的实践与经验。该农场的独特理念和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也许在短时期内它不具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能,但至少在概念上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张敬川 《中国宗教》2018,(11):60-61
佛教若想有良好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重视僧教育问题。如何恢复古代丛林制度的宗风,如何重新确立古德学修一致的传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2018年10月16日,湖南药山寺首届“宗风与丛林教育座谈会”在药山寺竹林禅院举行。来自湖南省常德市民宗局、津市人民政府的相关领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黄梅四祖寺、黄州安国寺等寺院的法师共五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诸位与会人员围绕宗风与丛林教育这一主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僧众因地制宜,积极从事粮食、蔬菜、竹木、茶叶等多种农副业生产,并坚持禅诵,做到生产、修持两不误,在短短的两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真如寺创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9~820),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曹洞宗的祖庭之一。历代文人学士如白居易、苏东坡、秦少游等均曾游历其间,留下了许多诗词和佳话。该寺的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6,(4)
本刊讯浙江省温州市宗教事务局于4月16日至18日,在泰顺县宝林寺召开了佛教界坚持农禅并重、以寺养寺现场会。来自全市各县的佛教界代表及宗教科干部40余人参加了会议。泰顺县佛协悟觉法师在会上介绍了宝林、明山、崇教三寺坚持农禅并重、以寺养寺的经验.宝林、明山、崇教三寺地处泰顺县的中部,现住僧尼54人,有水田28亩,旱地14亩,茶园51亩,毛竹93亩,山林3205亩,机械化茶叶加工场一座.在“文革”期间,这三座寺院受到很大破坏.党的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宜黄县石门寺的僧人,继承了我国佛教寺庙实行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既精进修持,又辛勤劳作。他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事油茶、笋干,木材和粮食等多种项目的生产,过着丰衣足食、身安道隆的农禅生活。石门寺座落在宜黄县兰水公社杨坊大队朱家斜生产队,属于曹洞宗的寺庙,创建于中唐时期。一九二五年由竹慧和尚募缘重修,欧阳竟无居士撰《重修石门寺碑记》,至今仍屹立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农禅并重,当地的农民以日常的农耕方式,收获了健康自然的食物,也带动了经济发展。农禅虽不高深,却是佛教质朴观点的一种体现:为农民创收,农民才得以安适自在。一历史上在农耕为重的中一国,禅宗首倡"农禅并举",《百丈清规》里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佛法不离日用,直心即是道场,农禅成为禅宗僧侣必不可少的修行法门之一。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怀海禅师一生奉行、倡导这一制度,彻底改变了旧禅规里重  相似文献   

7.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纪实黄明尧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营,于今年8月14日至20日在河北赵州柏林寺举行。参加这次夏令营的营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正式录取的283人,义工30余人,随喜参加的3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河北、辽宁等20...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问题。这段话,是我1993年7月参加河北赵县柏林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在开营式上代表学者致辞中所言。所谓宗教问题,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文化语  相似文献   

9.
正佛教的寺、僧依所属宗派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自唐宋以来"禅"、"讲"、"律"三分天下寺院,乃为定式。所谓"禅",指禅寺、禅僧,由禅僧住持,代表禅僧宗尚虚寂;所谓"讲",指讲寺(是天台、华严、唯识、净土诸宗寺院之通称)、教僧,由教僧住持,代表教僧精研释典;所谓"律",指律寺、律僧,由律师住持,专门学习和弘扬戒律,代表律僧严行戒律,此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2)
山因寺增辉,寺藉山生色。这是佛教名山与古刹相得益彰的一大特点。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约30公里处的云居山巅。背靠五老峰,面对匡庐。因其山顶常年云封雾锁,却有“天上云居”之称。真如寺的历史沿革,本刊1987年第四期刊有传印法师《云  相似文献   

11.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对于唐宋以来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但均无中其肯綮,本文从"以禅喻诗"的源头——禅宗本体入手,指出严羽"以禅喻诗"就是通过诗来传达色相俱泯、色即是空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2.
马立华 《中国宗教》2014,(11):70-72
扬州高旻寺是中国四大古禅宗道场之一,长江流域素来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说。高旻寺"冬禅夏学"、"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素来为无数海内外信众所敬仰,每年有许多东南亚和欧洲国家的信众来这里坐禅修行,海内外许多禅宗道场都是以高旻寺为模板和榜样。一说起高旻寺禅宗修行,最具特色的就是"冬季结制禅七活动"。高旻寺是临济宗法脉,至今已历传四十七世,每年越冬打"禅七"是高旻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佛事活动。此制度依佛制而立,秋尽冬至,  相似文献   

13.
纪华传 《法音》2007,(11):59-61
本刊讯10月24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灵云院国际禅交流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关山慧玄无相大师的禅风"暨"则竹秀南法师中文版《东瀛禅语》首发式"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召开。国家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14.
水的禅机     
因为这个"禅"字常常与"佛"字相连,世人便觉得它玄机重重、深奥难懂,其实,只要你看一看禅师是怎样以水为禅机来示悟弟子的,就知道禅不过是生活的智慧与心灵的启惑罢了。仪山禅师主持曹源寺的时候,因为道行很高,便有许多人前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佛教研究的深入,加强教界与学界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11月6日至9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和杭州西天目山禅源寺共同主办、禅源寺承办的“中国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临济宗祖庭——临安禅源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位专家、学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10月24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灵云院国际禅交流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关山慧玄无相大师的禅风——纪念无相大师圆寂650周年"为主题,会议庄严隆重,学术气息浓厚,并始终洋溢着中日人民和睦友好的情谊。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3)
正一、曹山宝积寺简介曹山宝积寺,简称曹山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十一年至十四年间(870-873),由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世称"曹洞祖庭"。这是一家已有1200年历史的江南古寺,座落于宜黄城西12.5公里形如莲花瓣的曹山之中,占地52亩,山林400多亩。1985年,省政府把曹山宝积寺和本寂禅师墓塔列为全省第一批风景名胜点,1994年8月,县人民政府批准曹山寺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我们耕地除草,老百姓也耕地除草,这里面的风味是不一样的,我们跟老百姓最大的不同就是心性的不同,僧人把禅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禅的真心本性来做农活,农就是道,来搬柴运水,这都是道。”  相似文献   

19.
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等等,已经成为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在现代语境中,禅茶真谛正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释戒毓 《佛教文化》2010,(1):109-115
<正> 讲禅和茶,是现在人的时尚,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人们谈到茶就会联想到禅,谈到禅就联想到茶,禅和茶紧紧的联系到一起。"茶"和"禅"的相结合,茶已不是简简单单的茶,而是赋予禅的精神,把茶提升到文化上,精神层面上,使茶更具有魅力。"禅"和"茶"结合在一起,以为非常高深的"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会得到,感受得到,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