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音》2016,(7)
正(2016年7月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50周年。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出席今天纪念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和良好祝愿。一个半世纪前,杨仁山居士联合佛教界有识之士发起刻印《净土四经》。这一今天看来普通的经典刻印行动,就如一缕希望的曙光,刺破民族危机与佛教衰颓的暗夜,标志着金陵刻经处的成立,揭开了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序幕。金陵刻经处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策源  相似文献   

2.
<正>150年前,杨仁山居士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国佛教的宏誓悲愿,发起创办金陵刻经处,倾力刻印和潜心研习佛教经典,开掘佛教文化的智慧和价值,重塑民族文化的自信,可谓功德无量。今天,我们相聚在南京,隆重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50周年,共同缅怀先贤大德、传承精神遗产、探究佛教义理、弘扬优秀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150年前,杨仁山居士以弘  相似文献   

3.
金陵刻经处创办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吕建福金陵刻经处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由杨仁山居士于清同治五年(1866)创办。作为居士道场及刻印流通经籍之场所,金陵刻经处曾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金陵刻经处以佛学研究为基础,以印经、讲学为事业...  相似文献   

4.
晚清之际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都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阴影之中,救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爱教人士的重大使命。在此背景下,杨仁山居士于1866年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刻经弘法、办学育人、振兴义学,成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重要奠基人。本文详细回顾了金陵刻经处创办150年以来的曲折历程与卓异成果,展现了杨仁山居士、太虚大师、欧阳竟无、赵朴初居士等著名佛教人士为全面复兴中国佛教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清晰梳理了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经典翻译及义学研究的嬗变脉络,尤为翔实地阐述了金陵刻经处对近现代佛教义学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文中引用大量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金陵刻经处从出版、教育、研究到统一佛教组织、创办佛教刊物,从博搜广弘大乘经典、重兴义学研究热潮到启迪社会革新思想,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坚守到世界弘法的国际视野等多方面历史贡献,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思想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世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吕建福(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佛教经书出版机构和佛学研究机构,现在创办《佛教图书评论》,是继承了金陵刻经处的优良传 优良传统,也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杨仁山老居士当年创办金陵刻经处,不只是为了印行经书,更主要的是,他目睹当时佛教的衰颓之状及对佛教振兴能对当时社会大众作出贡献的信念而发下这个愿来,创下了这份事业,可以说是艰苦创业,惨淡经营,后来舍宅为“处”,使金陵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7)
正南京金陵刻经处由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居士于1866年所创立,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校勘、刻印、流通佛教经典,并办有癨洹精舍,开中国近代佛教教育之先河。另外,他还首倡建立佛学研究会,其思想主张,与时俱进,深具世界性眼光,给当时的佛教界、文化界以深刻影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杨仁山如此评价:"晚清所谓新学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归依文会。"正因如此,金陵刻经处成为了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的策源地、中国佛教教育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8,(1)
正本刊讯为纪念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奠基人杨仁山居士诞辰180周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9日至30日,在中国佛教协会和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指导下,由南京金陵刻经处主办的"高山仰止文会金陵——纪念杨仁山居士180周年"系列活动在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6,(8)
正一个半世纪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国力衰弱、列强入侵、国内战争、社会动荡的内忧外患之中,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第一主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创立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佛教文化出版机构——金陵刻经处,刻经演教,育才研究,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弘法利生的光辉历程,直接推动了中国佛教的近代复兴,同时也为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独特宝贵的精神资源,被公认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  相似文献   

9.
杨仁山与近代佛教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仁山与近代佛教振兴张华本文通过杨仁山居士佛教振兴的理念四大方面的分析和叙述,充分展示杨仁山开创近代佛教新风的先师地位,及其拓展佛教复兴局面的宏大气魄,并可给当代佛教革新提供借鉴。也谨以此纪念杨仁山居士诞辰160周年及金陵刻经处创办130周年。一、引...  相似文献   

10.
肖永明 《法音》2006,(7):45-45
本刊讯创办于1866年的金陵刻经处,至今已有140年历史。9月22日,金陵刻经处将举办140周年纪念活动。值此即将举办金陵刻经处14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金陵刻经处至今一直保存使用的传统木刻雕版印刷工艺,作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项目,于今年5月20日,又被国务院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中央电视台专题宣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系列节目“中国记忆”,对金陵刻经处进行了实地拍摄。金陵刻经处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肖永明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7)
正2016年7月5日上午,中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策源地——金陵刻经处成立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南京隆重开幕。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副局长蒋坚永,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王志刚,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江苏省宗教事务局局长李国华,南京市市长缪瑞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长老,澳门佛教总会会长健钊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心澄  相似文献   

12.
深柳堂及其后院(又称塔院)中的杨仁山居士墓塔,就在金陵刻经处内。在国外享有盛誉的金陵刻经处,位置在南京城内东南,现址为淮海路35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刻经处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它创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刻经处,也是近代第一家私人创办的融经书雕刻、印刷、流通及佛学研究于一体的佛经出版机构。金陵刻经处成立以后,如皋、杭  相似文献   

13.
金陵刻经处是一个佛教文化学术机构,清末安徽石埭杨仁山居士(1837—1911)创办。他学佛以后,感到当时的明刻书本藏经《嘉兴藏》版已毁于兵火,无书流通,乃发起组织金陵刻经处,重刻新版,以飨读者。1866年创刻了第一部书《净土四经》。刻经处的今址淮海路35号,原是他自建的住宅,1897年施舍给刻经处,只是当时的大门在延龄巷,现改在淮海路。我国佛教到了清末,宗风衰歇,义学消沉。杨仁山创办刻经处,注重学术,提倡研究,门下人才济济,谭嗣同善华严,黎端甫善三论,桂伯华善密宗,法相唯识之学有欧阳竟无、  相似文献   

14.
江南佳丽地,六朝古都南京繁华竞富的市中心,有一极清净的去处,这便是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金陵刻经处。看云起潮落,红尘扰攘之中,金陵刻经处闹中取静,历140年风雨历程,一路走到了今天。2006年9月22日,秋风劲爽度江天,海会云集聚金陵,各方大德长老、檀越信施来到金陵刻经处,共同纪念金陵刻经处创立140周年,庆祝金陵刻经处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祝祷赞颂,法喜充满。光风霁月,天欢地喜之中,金陵刻经处140年风雨历程,一幕一幕,一点一点,都在向我们演音说法……  相似文献   

15.
吕建福 《法音》2008,(12):13-20
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才的事业.为推动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杨仁山因之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先行者和振兴者。关于杨仁山居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7)
正金陵刻经处是海内外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由杨仁山居士于清同治五年(1866)创办,作为居士道场及经籍刻印、流通之场所,杨仁山居士在此讲学刻经40余年,刻印流通佛教经典百余万卷,印刷佛像十余万张,设立"癨洹精舍"、"佛学研究会"等佛教讲学和研究机构,造就了众多佛学人才,开中国近代佛学教育新风,对后来的佛学研究和佛教教育影响深远。杨仁山居士之后,欧阳竟无及吕贗先生等,复创支那内学院,精研法相,影响广泛,为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复兴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为中国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1)
<正>本刊讯2016年12月27日,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金陵刻经处传习所揭牌仪式在金陵刻经处举行,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雁行,南京市民宗局副局长纪勤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金陵刻经处传习所揭牌。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2016,(4):2-3
2016年7月5日上午,中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策源地——金陵刻经处成立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南京隆重开幕。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王志刚,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江苏省宗教事务局局长李国华,南京市市长缪瑞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奋起末法苍茫、宗风歇绝之会,以身任道,论师、法将、藏主、经坊,四事勇兼,毕生不倦,精诚旁薄。”(沈曾植《杨仁山居士塔铭》)居士起晚清中国佛教之衰,肇现代中国佛教之兴,其于中国佛教之大贡献,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对于杨仁山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兴复中国佛教之前的“序分缘起”,我们却知之甚少。仅有的一些文献资料只有引起我们更多的疑情──造就一代大师的一方水土的本地风光到底如何?徜徉在花木扶疏的金陵刻经处内、深柳堂前、杨仁山墓塔下,我们时时涌动着拂之不去的愿望:去杨…  相似文献   

20.
在近世佛教思想以及现代中国思想史上,欧阳竟无先生(1871-1943年)是致力于研究、弘扬■传唯识学的著名佛教学者。1911年杨文会居土(1837—1911年)去世后,欧阳接替文会,主持金陵刻经处的佛经校刻事宜,1922年复创立支那内学院,节节贯通阿含、般若、瑜伽、涅■等“佛学四科”。三十年代以后,竟无先生又本其于内学的心得,回过头来重新解读孔学,因而有“孔子真精神”的提出,以及真孔学的再抉发。欧阳一生所学,可以真佛、真孔两大观念来概括。真佛,诠释内学之实旨;真孔,诠释孔学之本义。可是,在不久前召开的金陵刻经处13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