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暗  训谋 《中国宗教》1995,(1):51-52
美国基督教印象竹暗,训谋去年9月,我们作为中国部分省、市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负责人代表团成员,应邀赴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访问。可能主要是考察美国基督教的缘故,我们所到之地,处处感到基督教的影响。考察的时间虽短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形国教:世俗国家与基督...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1)
正2019年11月18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牧师接待来自美国的基督教访问团一行7人。该访问团由美国圣经研习团契、达拉斯神学院、福音事工机构"生命之光"的代表组成。徐晓鸿牧师介绍了中国基督教两会近期的重点工作,如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教会规章制度建设、社会服务工作等。双方还就新媒体事工、书刊出版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众神之王宙斯为惩罚罪孽深重的人们,从天上降下洪水,淹没了整个世界,陷万物于灭顶之灾。唯有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受父亲的启示,早早打造了一只小船——后来被人称作的“诺亚方舟”,当洪水汹涌而来时,丢卡利翁和妻子皮拉藉着小船得以活命,而这个劫后幸存的唯一家庭,使人类得到再生。 现代人都喜欢把家庭称之为“诺亚方舟”,希望这只方舟能够载着相亲相爱的男女,闯过生活的激流,创造人生的辉煌。所以,当每对男女准备为自己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保守派是当今美国社会和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的一股政治力量,作为一种兼具宗教和政治成分的组织,基督教保守派宗教上笃信原教旨主义,政治上坚持保守主义,对有违上帝旨意的观念和行为深恶痛绝,对社会道德大滑坡现象心神不安。为了制止和扭转这一切,基督教保守派主张恢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精神,鼓励教徒们争做再生基督徒,并借助传播上帝福音拯救美国人目益走向堕落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5,(4):F002-F003
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于2005年2月2日-26日访问美国教会,为今秋即将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做前期准备。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执行副总干事陈美麟同工、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包佳源牧师等。访问期间曹牧师还应邀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总统早餐祈祷会,并在纽约圣约翰大教堂讲道。  相似文献   

6.
《天风》1998,(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与海外教会的友好关系有很大发展。但海外仍有一小部分教会或教会团体不尊重我们教会的三自原则,擅自以帮助中国教会的名义,搞一些不正当的活动,如过去较多的募捐走私圣经进入我国,现在又来了一个募捐帮我们建神学院之事。不是说中国教会不能接受外援,问题是海外教会或教会团体必须尊重我国教会的三自原则。这一点我们一再申明,但有些人置若阁闻,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徐晓鸿 《天风》2010,(11):40-42
<正>《闽中诸公赠诗》又名《熙朝崇正集》,原稿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为钞本部中文七○六六,共29页。书名页右题"闽中诸公赠泰西诸先生诗初集",参与赠诗者计71人,共收录诗歌84首。从书名来看,应该刊刻于清康熙年间。该书的价值在于它恰好反映了明末清初鲜为人知的文人墨客对基督教的认识,加之该手抄本为孤本,因此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据方豪先生考证,该诗集是福建文人赠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用的基督教中国化概念,旨在立足于学术的立场来更客观、更理性地探讨基督教何以能够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通过中韩基督教史比较、当代中国宗教生态和国际宗教对话动向三方面的思考,笔者力主如下结论:社会实践是检验宗教信仰的唯一标准;就当今中国国情而言,基督教中国化的必由之路在于,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荣伟 《天风》2009,(4):F0002-F0002
美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会(NCCUSA)会长威肯·艾卡赞大主教(Archbishop Vicken Neeim Aykazian)和总干事迈克尔·金纳蒙牧师(Rev.Dr.Michael Kurt Kinnamon)等组成的代表团一行,于2009年2月26日,访问中国基督教两会。  相似文献   

10.
张玉红 《美与时代》2007,(5):103-105
基督教在历史上对美国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既是美国文学的文化背景,也是美国文学的源泉.许多美国文学作品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其中许多作品都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1.
《天风》1996,(10):16-18
7月23日至8月5日,正值炎炎夏日,酷暑难当的季节。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接待了来自美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的访华代表团。代表团在该联合会总干事琼·坎布尔博士的率领下,一行13人访问了我上海、杭州、宜兴、南京、西安、北京等地教会。该代表团代表了美国基督教33个不同宗派的5000多万基督徒,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四月十八日上午,我全国“两会“负责人杨高坚、涂世华、傅铁山,汤履道、刘柏年、朱世昌、王子澄与兄弟教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知名人士一道,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与美国基督教福音派领袖葛培里座谈。葛培里1918年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1950年创立葛培里福音协会,进行广播布道和教堂外的大规模巡回布道,其协会还主办电台专题节目,撰等专栏文章,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曾在30年中30次被列入“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他的夫人鲁思生于江苏省淮阴市,曾长期在该市仁慈医院  相似文献   

13.
14.
王从联 《天风》2010,(3):17-19
<正>根据基督教全国两会的《章程》以及其中有关"宗旨"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带领、引导、提供服务,等等。可见,"两会"组织与教会之间是指导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基督教界探讨“自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传是长期任务●基督教是注重传教的宗教。每次礼拜时,都要讲道,由教牧人员对未信教的朋友或已经信教的信徒阐述教义。为使听者易于接受,讲者力求用生动的语言,结合听者的思想实际及内心需要来进行讲解,其内容除圣经章节、神学教义,还涉及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等...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2,(6):36-37
3月31日至4月1日,"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来自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大学或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部分领导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在研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诸多困难与阻力,需要政界、教界、学界通力合作。下面是几位主要发言者的发言概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基督教是目前世界基督教会中普世化——多宗派联合最为超前的教会,因为曾经有着七十几个宗派的教会放弃了原有宗派的界限与宗派结构间的差异,联合成为今天"后宗派"的中国基督教。可以说中国教会"后宗派"模式相对于现今普世教会合作运动致力于"求同存异"模式更加超前,因为在这一模式之中,宗派之间的差异和宗派的结构或隐或显仍然存在,却并非分开的;在上帝的道与圣礼中的崇拜中使得信仰的合一成为外在、可见的。在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大陆的教会由于政治的压力而放弃了宗派。因为当时时局的变化是非常迅速又强烈的,故而来不及发展与形成中国基督教会后宗派身份的神学基础。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基督教的教会结构也是复杂而脆弱的。即便中国教会后宗派的模式对世界基督教是一重要的贡献,也迫切需要神学的强化,从而拥有更加成熟的教会论,因为中国教会是正在走向合一的教会。本文认为正在呈现出来的后宗派主义如果与圣餐团契教会论——目前最具活力、占主导位置的普世基督教合一模式结合起来,将有利于中国教会的巩固与发展。有一基本的共识,即教会的标志就是上帝纯正的道被宣讲、圣礼(洗礼与圣餐礼)得以正确施行。基督教会最基本的信仰生活,那就是在一起崇拜,上帝的道的宣讲和圣餐中领受耶稣基督的宝血与身体,如此才使得团契成为现实。只要基督教在这一点能够达至共识,信仰的多样性处境化表述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在联合崇拜中,中国基督徒可以在研究圣经、早期教会一些教会论上分歧观点的基础之上,借此形成某些共同的神学表述。也许编写一本后宗派的教义问答,可以作为最基本阐述和教导共同信仰的依据。希望合宜的圣餐礼的认识能够在中国教会中不断得到提升,这也将强化中国教会作为真正普世教会一部分的身份。结合圣餐团契教会论的实现,后宗派的理念具有巨大的普世合作潜力。这两种可以相互获益:圣餐团契的教会论为后宗派主义提供更大的神学支持,而后宗派主义挑战了传统的教会,寻求勇敢的进步,促动宗派放弃那些导致教会分裂的传统和教政体制,以求基督的教会能够获得可见的合一。新教教会正形成不断增长的趋势,那就是致力于除去宗派之间的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中,中国基督教的后宗派经验将对全世界基督教普世合作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3年2月27日于洛杉矶)(接上期) 二、中国的宗教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朋友们,我知道你们把对圣经的信靠和传福音视作自己的生命,正如使徒保罗所说:“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新约》哥林多前书9:16)。其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