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明代贵州发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同时结合地方史志和碑刻文献,对梵净山《敕赐碑》进行了比较深入地考证和研究。本文指出:明代中后期梵净山地区发生一系列大规模苗民起义,促成了梵净山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重建。明王朝为稳定梵净山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武力征剿,另一方面又在此大力推崇佛教,兴修庙宇,敕封加冕,藉以强化佛教对少数民族的教化功能。万历四十六年,明神宗任妙玄为钦命僧,重建梵净山金顶古寺,赐镇山之印,梵净山逐渐形成"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四十八大脚庵"的格局。明代梵净山佛教的鼎盛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必然结果,为清代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敕赐碑》透露以上众多历史信息,是为梵净山镇山之宝。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28日至29日,"2010’中国梵净山弥勒道场金玉弥勒开光仪式暨佛教文化研讨会"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隆重举行。会议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中国宗教杂志社、贵州省宗教学会主办,铜仁地区佛教协会、铜仁地区民宗委等承办。国家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大和尚、贵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心照大和尚,以及贵州省政协、贵州省宗教局、铜仁地委等单位的领导亲临会场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3.
路过浙江奉化,听说这里颇重"弥勒文化",不由好奇。何以此亦"文化",且这"文化"偏看中了此时、此地、此神?我便一路向当地群众请教。看中此时,是因为2008年真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论述弥勒文化的性质、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弥勒文化可以为全球共享的理念。本文认为,印度佛教中弥勒文化本质上是其整体教义的一种集萃、提炼和概括。中国弥勒文化更多加入了中国固有文化元素,使弥勒文化的内容更丰富,世俗化程度更高,国际适应性更强。在当今世界局势处于巨变时期,倡导全球共享弥勒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有利于激发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感情共鸣,有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8日至9日,由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共奉化市委统战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奉化溪口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6.
至明代,地处贵州铜仁地区印江江口的梵净山已有兴隆的佛教活动。其时,因得明神宗母亲作佛法外护,山中各处均有起寺造塔的记载。万历神宗皇帝(1573-  相似文献   

7.
正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第6天,位于我国贵州省铜仁市的第53处世界遗产——梵净山迎来了成功申遗后的第一场盛会——"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7月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铜仁市隆重举行。"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8.
学诚 《法音》2010,(9):5-6
<正>(2010年8月29日)无论是"天下名山僧建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都形象地描述了名山与佛教之间的不解之缘。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因分别为文殊菩萨、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弥勒信仰曾一度盛行,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作为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的内容之一,可在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中找到渊源。只是到大乘佛教形成时,为了解决人生未来问题,才在其净土信仰的系统思想中,产生了弥勒兜率净土的内容。这种思想,在印度的影响并不太大,但到传入中国以后,因与特定的社会条件相结合,却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崇拜弥勒的思想,跟随着不同时代的步伐,最先得到传播的是弥勒上  相似文献   

10.
11月8日,2008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隆重开幕。新落成的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总高56.74米,其中佛像高33米。来自两岸三地佛教界、政界、商界、文化界及新闻界的数千人参加了此次文化节活动。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化。化离不开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而各民族人民语言不同,历史发展不同,地理环境各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有别,所以,化总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一般来说,化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许多古典的东西甚至可以保持几百年、几千年,后人还是继承它、喜欢它。提起俄罗斯民族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普希金的诗歌和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提起日耳曼民族化,人们就会想到歌德、海涅的诗歌、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师、专家学者、嘉宾朋友们:在五台山申遗成功和第二十届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暨第六届佛教文化节开幕之际,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首届五台山论坛”的举办。本次论坛主要目的就是诚邀社会各界、海内外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积极探讨遗产保护管理措施,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我代表五台县委、县政府、景区党委、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区的弥勒信仰始于东晋中期,受到西凉和襄阳佛教的影响.随着弥勒信仰的盛行,四川出现了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弥勒造像碑.这些造像受南朝“秀骨清像”风格的影响,题材反映出当时弥勒佛和阿弥陀佛共存的情况.由造像题记则可以看出齐梁之际从弥勒下生信仰到上生信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登梵净山     
《法音》1992,(2)
以往《法音》“胜迹巡礼”一栏的文章,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内容也大抵以介绍寺庙沿革、建筑布局为主。郑茜居士《游梵净山》一文,文情并茂,清新有味,令人大有耳目一新之感。希望以后能经常见到这样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漫话弥勒佛     
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为姓,一说名阿夷多。佛教认为,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迎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里就已经出现了。在《阿含经》中,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的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女…  相似文献   

16.
弥勒趣联     
弥勒趣联李诚南我国地广寺多,许多地方的寺院都塑有弥勒之像,这些塑像形态上笑容可掬,人见人爱。塑像两旁的对联各言其妙,各具春秋,让人读来浮想万千。这些对联除了描写弥勒的形态之外,有的托物寓理,教导人们待人接物应厚道宽容;有的对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写道:孙悟空被妖怪阻挡在“小雷音寺”,不得前进,在“东求西告枉劳心”时,弥勒佛降临告诉悟空:“他(妖怪)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内看宁,他把我这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行者  相似文献   

18.
<正>四五年前,佛教界启动敬造奉化弥勒露天佛像工程时,我参与做了些工作,因此同奉化结下善缘。但我从来没有来过奉化,这是头一回。奉化是布袋和尚的故乡,是弥勒佛应化的道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  相似文献   

19.
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第6天,位于我国贵州省铜仁市的第53处世界遗产——梵净山迎来了成功申遗后的第一场盛会——"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7月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铜仁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正座谈会大致达成了几点共识:一是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重要贡献。二是道教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要找好定位,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三是道教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固本培元,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推动全国道教界人士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更加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