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吾角生于青海省同仁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一级/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大师。  相似文献   

2.
"热贡"即藏语对同仁地区的称谓,意为"金色的谷地"。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内,东临甘肃夏河,西连贵德,南接泽库,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黄河上游主要支流隆务河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23,(10):F0004-F0004
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热贡艺术发源于公元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普贤菩萨》彩唐《文殊菩萨》泥塑夏吾角俗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 隆务河从青藏高原东部的麦秀山谷湍湍流出,进入青海省黄南自治州的同仁县,在这块土地上,因为有了这条河,才有了这片葱郁的绿洲,才有了一个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才有了这里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无止无息。从公元14世纪开始,大批江南移民迁来此地屯垦戍边,并与当地藏民结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族信仰和语言文字,同时,也创造出了辉煌独特的民族艺术。这一带藏语称为热贡地区,所以,人们又把当地的艺术称为热贡艺术。热贡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源于藏传佛教艺术、汉传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23,(10):24-25
热贡艺术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为核心区域的藏、土族民间艺人传授制作知识、手工技能,并以唐卡、壁画、堆绣、雕塑、沙画坛城、建筑彩绘等为表现形式,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以及传统文化为内容的造型艺术。热贡艺术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传承历史,一代代热贡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传承弘扬着令黄南人为之骄傲的热贡艺术。  相似文献   

6.
筱扬 《佛教文化》2011,(2):30-33
记者:说到热贡艺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唐卡,对雕塑提及不多,这是为什么? 夏吾角:这和当下的艺术品市场有很大关系.在我开始学艺的时候,热贡艺术一直是雕塑最有名,其次才是唐卡.在佛像雕塑的行当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尼泊尔做的面相,汉族人做的衣饰,热贡做的身体比例."讲的就是热贡雕塑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米桠 《佛教文化》2011,(2):23-25
热贡画院院长娘本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有时间画唐卡. "人家说热贡画院是七百年来,热贡艺术首次以企业化模式运作.在我看来,热贡画院只是在追求一种现代的经营理念.下一步,我准备把经营和管理全部交给我弟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这一块." 占地面积二千多平方米的热贡画院,与周围"热贡艺人之家"的独门小院,形成鲜明对比.热...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6)
<正>本刊讯5月31日上午,"相法心源——夏吾角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隆重开展。此次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青海省文化厅、北京艺术博物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宣传部联合主办,共展出夏吾角先生多年来创作的部分艺术精品,包括泥塑、唐卡、堆绣、木雕、铜雕等藏传佛教艺术作品120余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艺术,异彩纷呈,精美绝伦,充满魅力,在佛教艺术各门类中独树一帜。热贡艺术,尤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她融宗教艺术的神圣肃穆、民间艺术的纯朴自然与同仁地方特色于一炉,如一枝出墙红杏开放在青藏雪域,为广大信众所珍爱,并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0.
热贡艺术以其神圣性和神秘性吸引了众多人在此驻足,其浓厚的宗教氛围一次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与雪域高原神圣和神秘相关的就是引领人们精神世界的藏传佛教。热贡艺术就是其藏传佛教下的产物,带有典型藏传佛教气息的吾屯村落唐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吾屯村落唐卡富有民族气息的绘画艺术,它承载着藏民族关于艺术与美的集体记忆,是藏民族智慧与美的体现,浓缩了深奥的藏传佛教教义。  相似文献   

11.
在理论界,艺术在几个层面上已被理论研究者钉上终结的标签,但就现实的艺术创作活动而言,所谓"艺术终结"本质上不过是一个伪命题。尽管如此,这一论断的提出仍有其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正处于一个亟需新的艺术叙事和艺术理论来引导、解释与统摄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的当口;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艺术作为一个与个体心灵直接发生关联的人类活动,其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当、必须且只能是人类心灵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12.
桑吉扎西 《法音》2015,(6):67-68
5月31日上午,"相法心源——夏吾角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隆重开展。此次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青海省文化厅、北京艺术博物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宣传部联合主办,共展出夏吾角先生多年来创作的部分艺术精品,包括泥塑、唐卡、堆绣、木雕、铜雕等藏传佛教艺术作品120余件。  相似文献   

13.
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伊·加塞特看来,现代艺术家观念中的艺术似乎被彻底还原成为一种无足轻重的游戏。他在《艺术的去人性化》一书中阐述的方法与观点,向读者还原出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现代主义"。这个"现代主义"将跨越人文科学与图像艺术两个支点;其将现代"去人性化"的新艺术与"人性化"的传统资源背后的两种价值阐释体系进行再比较,以建构出一个社会学、哲学架构下的早期现代艺术1流变之脉络及缘由:从"画什么"到"怎么画"。此种脉络及缘由有艺术家的因素,亦当是文明演进大局的一个微妙侧面,即人类思考、观看与创造方式之嬗变。  相似文献   

14.
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论式的反映,艺术的根源在社会生活,谁不承认这一说法,就被扣上"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这种观点至今仍然占据着艺术理论的教科书.在我看来,艺术不属于认识论范畴.无所谓"唯物"、"唯心"之分.艺术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价值——情感的形象建构,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生存结构和精神结构之中.人类的生存结构是艺术发生发展的根据,人类的精神结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源泉.与艺术相关的人类的精神结构有四个层次,它包含着人类进化史、社会发展史、当前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价值事件在人类心灵中的深厚积淀和人类的理想与想象的丰富内容.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和确定艺术的根源,把艺术只当做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论式的反映,是极其浅陋的,它会引导艺术退化为非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性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生物,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后现代"话题。近代以来的女性艺术中,"性别"这一人类最大、最根本的裂变和区分对艺术的作用十分明显,她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具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从女性的角度来阐释世界。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孕育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即信息艺术,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和多维的向度,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与艺术握手的结果.而"分形艺术"-信息艺术宽阔海洋中的一个小点以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展示给人们,使人们认识到该艺术和传统艺术一样具有和谐、对称等特征的美学标准.同时,"分形艺术"的生命力也非常强大,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从艺术到哲学,从哲学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哲学,我始终是一个"徘徊者"。一面是对艺术的本然兴趣,另一面是对哲学的后天兴趣,正是这种"内在的张力",使得我从事美学研究感到非常非常的愉悦,或者说,我基本上是以一种"美学的态度"来研究美学的。从"生活美学"、"艺术终结"直到"分析美学"的思考,为我目前的美学研究划出了一道浅浅的印迹。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当中,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向来老死不相往来.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经说过:"批评的功能是对艺术作品感知力的再教育过程;在此艰辛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学看、学听的过程中,批评的功能起一种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亨利·摩尔艺术语言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于材料;要有充分的三维"视觉真实";对自然物体的观察;生命力和表现力是亨利·摩尔艺术语言的四个组成部分.亨利·摩尔的艺术不是停留在视觉表层自然"物象"的层面上,也不止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形式,他的艺术是对生活意义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多元化滥觞于马塞尔·杜尚,他改变了西方艺术史的进程,对波普艺术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反艺术"理念证明他是一个敢于打破世俗标准的人,不只是流行标准,甚至是千年不变的标准,独自走另一个方向,这是惊天动地的勇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