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荣伟 《天风》2007,(15):22-23
2007年7月1日-5日,本刊记者藉着在青岛参加中国基督教发行工作会议之际,采访了青岛市基督教两会及江苏路基督教教堂,见证这座充满活力与恩典的城市与教会,在上帝恩佑下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敏 《中国宗教》2023,(9):88-89
<正>浙江近代中国化的基督教堂中,有一些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更多的则是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或者由西方教堂建筑的外部造型搭配浙江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或者在西式教堂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总体上而言,这些教堂建筑进行了中国化的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田素良 《天风》2011,(9):12-13
青岛市江苏路基督教堂是一座有着一百年历史的老教堂。一百年的血雨风霜,不但没有剥蚀教堂的雄姿,反而把教堂洗刷得更加亮丽……这是中国教会第一座对外旅游开放的基督教堂,更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基督教堂。她像一部书,承载着中国教会的历史;浸润着基督教丰富灿烂的文化;见证了中国基督教会对外友好的深情厚意;彰显了神创造的大能和智慧,谱写了一曲荣神益人的动人赞歌。  相似文献   

4.
苏喜乐 《天风》2018,(5):11-12
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教堂建筑中国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过往人们总是以西方教堂的样式为教堂建筑的“样板”,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丰富的建筑文化,基督教在某一处境中要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这融合当然也包括基督教教堂建筑方面的融合。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同工讨论教堂建筑应有的中国元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22,(6):F0004-F0004
山东省青岛市清和路基督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于1940年,当时命名为"青岛基督教信义会路德堂"。教堂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红墙灰瓦,飞檐翘角,立柱采用中国华表样式,刻有祥云图案。  相似文献   

6.
<正>基督教圣恩堂地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栖霞路,总建筑面积4933.61平方米,主体建筑长48.5米,高40.5米。教堂建筑体现了宗教中国化的实践——以改造哥特式建筑,融合中国传统会堂式样为主要风格。近年来,东营市基督教圣恩堂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自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不断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督教堂,既可以为"体现中国特色"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教堂建筑的多样性"提供样本,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基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准确把握教堂建筑对宗教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堂建筑与传统建筑、民族建筑的关系。在我国现存很多具  相似文献   

8.
朱明华 《天风》2011,(4):41-42
2011-4话题关注教会档案管理扬州市基督教萃园路教堂和扬州基督教两会都是文革以后复堂和成立的。萃园路教堂是市区唯一对外开放的基督教活动场所,在册信徒4000人,主日聚会人数达2000人,一周各种聚会有8次。随着教堂和基督教两会的建设和发展,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件,财务、设备、房产、照片、实物等材料,为我们了解教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随着时代的变迁,基督教两会工作人员和老一辈教牧人员年事已高,因病相继离世,  相似文献   

9.
<正>一100多年前,济南自开商埠,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在商埠区经四路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教堂,全称为"山东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大礼拜堂",又称经四路教堂。它是一座由中国人投资、设计、建造的大型基督教建筑。1924年开工,历时两年建成,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2013年,教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建筑面积1331.3平方米。其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8,(2):18-18
<正>4月谈基督教圣乐的中国化5月谈教堂建筑的中国化6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7月谈教会礼仪的中国化8月谈教会管理的中国化9月谈教会牧养模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胡泉源 《天风》2016,(10):27-29
正教堂建筑伴随着教会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会之所信在特定时代的一种表达和传递。基督教在华的发展历史,同样也可从教堂建筑的发展中一窥端倪。当下在教堂建筑上存在的种种现象,也恰恰成了此时期教会在表达信仰的核心内容(神学思想)上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从中发现从原封不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初,受"中西交融"建筑思潮和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些中国建筑风格的教堂,如广东汕头的礐石堂、北京的缸瓦市堂、陕西三原的基督教堂、安徽宿州的福音堂、上海的鸿德堂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会建造了大量教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集体宗教生活需要,但这些新建教堂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  相似文献   

13.
吴志福 《天风》2018,(5):16-17
中式风格教堂建筑正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外在表达,能够消除外界对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印象,更好地促进中国教会的发展。几年前,曲阜教堂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我所在的一个文化群里,也在热烈讨论这件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2,(6):20-20
7月教堂建筑中国化8月教会节期中国化9月灵修生活中国化我国基督教中国化如何在教会走深走实,是当前广大教牧同工与信徒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因此,请牧者同工从中国各地教会的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围绕教堂建筑、教会节期、灵修生活等方面的中国化的经验、措施与展望展开讨论。篇幅在2000字以内。投稿邮箱:tianfeng@ccctspm.org。  相似文献   

15.
正西五马路基督教堂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后几经修缮。这座百年教堂在吉林省基督教历史上有着重要位置,曾是省市两级爱国基督教团体的办公所在地,今天仍是长春市基督教两会的驻地,曾先后荣获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全国第二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6.
阚保平 《天风》2014,(7):10-13
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就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与中国文化结合,而教堂建筑风格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7.
阚保平 《天风》2014,(7):10-13
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就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与中国文化结合,而教堂建筑风格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4,(7)
<正>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就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与中国文化结合,而教堂建筑风格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中国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主要指经济模式的改革,但深层次上是文化观念上的改变。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发生了积极的文化改变,也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国内新闻     
《天风》2015,(7)
<正>各地基督教两会消息吉林省基督教两会于2015年5月14日,在长春市西五马路教堂举行"吉林省基督教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会",邀请吉林省委党校的宋文新教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讲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时代内涵;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存在的不确定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途径等丰富内容.湖北省基督教两会和中南神学院于2015年5月20日下午,在湖北省基督教感恩堂举行"新  相似文献   

20.
宝岛台湾省,全境天主堂林立,分布着420多所公开举行弥撒的教堂,规模庞大的哥特式或罗马式的教堂建筑不多见,一般都是中小型圣堂为主,历史较短。近年新造的教堂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装饰,趋向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格局新颖、色彩和谐,体现出现代气息。特征标志:十字架古老的十字架,历来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共同标志。在一般情况下,教堂的十字架总是安置在建筑物的制高点,好让人们从老远的距离就看到,引起注目;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