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乘菩萨道思想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般学界咸认为大乘菩萨道是在西元前后才建构起来,但有种种迹象显示,远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可见大乘菩萨道之端倪。本文欲从形成佛教的外在条件与内部因素来分析:大乘菩萨道思想在原始佛教就已有萌芽的征兆。  相似文献   

2.
一、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赵哲伟$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相似文献   

3.
正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名臣,又是公认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其《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妇孺皆知。读此句,在朗朗上口的同时,又无不为其拳拳赤子之心而慨叹不已。范仲淹的"忧乐观"所体现的济世利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恰恰与大乘佛教的"菩萨道"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5.
赵朴老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说:“佛法不只是讲出世,还有许多是讲入世的,应该把有关入世法的论著加以搜集整理,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提供资粮。”朴老的远见卓识有待志士仁人去实现,而本栏则愿以一席之地聊供浅谈。浅谈,是指篇幅不大,题目不大,决非指蕴含不丰富、道理不深刻。我们力争每一篇都能小中见大,浅中寓深,将佛法与人世密切联系,为“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做一份努力赵朴老在谈话中还提到革命先烈翟秋白。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便曾经说他自己之献身革命,恰恰是由于受到“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的影响。佛教思想能产生这样一种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有些人认为学佛便会消极,其实,原子能可以发电、治病,也可以杀人;原子能自身并无是非,是非都在运用的人身上。佛教思想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原子能”?  相似文献   

6.
一、忏悔与五法忏悔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一说,忏悔是其中之一。忏悔是华梵合成词,忏即忏摩的略称,梵语ksama之音译,意思是请求被冒犯对方息瞋,容恕自己的过错,因为请恕必须用一定仪式表达,使  相似文献   

7.
杨钊 《法音》2012,(5):32-33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举办,举世瞩目,法喜充满。今届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作为企业家的佛弟子,在企业成功以后、富了以后,它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回馈社会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目标。近十  相似文献   

8.
佛教从公元前三世纪自印度传入斯里兰卡之后的二百多年中,一直是统一的,全国僧俗四众都承认大寺的权威。到瓦勒沙姆巴国王在位的公元前一世纪时,从大寺中分裂出了一个无畏山寺派。无畏山寺中的许多僧侣,吸收了大乘佛教的思想和教义,与格守上座部传统的大寺派,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瓦勒沙姆巴继位不久,南印度泰米尔人就侵占了斯里兰卡的国都阿努拉特普罗。瓦勒迦姆巴逃往深山野林,招集旧部和敌人艰苦斗争十三年,才收复了国都,恢复了王位。在艰难困苦的战斗年月里,国王曾经得到一个名叫摩诃帝沙的长老的帮助,为了报答长老的恩情,国…  相似文献   

9.
《大乘起信论》的组织结构,和一般佛典相类似而又有些不同。一般的佛书大都分为三部分,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而《大乘起信论》则分为五部分,即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和劝修利益分。因缘分,相当于一般佛典的序分,主要说明撰写此论的原因。立义分,主要阐明大乘佛法的全部要义。解释分,即对大乘佛法的全部要义进行详细的解释。修行信心分,主要论述起信、修行的方法,以坚定信仰大乘佛教的决心,指出通向涅槃解脱的途径。以上三部分,相当于一般佛典的正宗分。劝修利益分,相当于一般佛典的流通  相似文献   

10.
姚卫群 《法音》2008,(12):6-12
奥义书是印度古代宗教哲学圣典.是印度出现系统哲学思想的开端。它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仅是婆罗门教或印度教思想的理论源头,而且与佛教许多思想的提出也有关联。本文侧重对奥义书中与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考察.就其中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这类理论不少,此处仅探讨其中的三个。  相似文献   

11.
12.
13.
僧肇之学 ,远承印度高僧龙树中观之论 ,吸纳老、庄、玄学 ,精阐大乘中观般若学之旨 ,被鸠摩罗什誉为“解空第一者” ,僧肇因而成为印度佛学中国化的关键人物。今据《肇论》(下引只注篇名 ) ,对其般若学再做探讨 ,欢迎方家匡正。一、非有非无、不落两边的“不真空论”非有非无 ,非真非俗 ,不落两边 ,想入“非非” ,诸如此类否定性思维方法 ,是僧肇般若学阐发大乘空义的根本特色。《不真空论》开宗明义云 :“夫至虚无生者 ,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 ,有物之宗极也。自非圣明特达 ,何能契神于有无之间哉 ?是以至人通神心于无穷 ,穷所不能滞 ;极耳目…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文化的核心是文殊信仰,文殊信仰的灵魂是文殊思想。中道是文殊的主要思想,也是佛法的根本思想及佛教的特色,还是中国乃至东方的根本思想。因此说,中道就成了天下的中正大道,且具有世界观、方法论和促进人和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鸠摩罗什入关后《大智度论》的译出,使中国学僧首次接触到了较为详细的印度佛身理论。庐山慧远正值此时,较早学习了《大智度论》,并就佛身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法身”存在的诸多疑问求教罗什。在两人的书信集《大乘大义章》中,慧远将法身理解为有形有相的实体。与罗什交流后,慧远对法身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纠正,但法身实有思想仍未改观,这为晋宋之际佛教义学的转向发挥了重要的理论铺垫作用。因此,探讨东晋庐山慧远的法身思想,有助于凸显其在中国佛学思潮转向中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印度大乘佛教的兴起,佛国思想开始大量出现在佛经中,并在传入汉地后以净土信仰的方式广泛影响佛教修行者的宗教实践。净土的词源来自早期大乘佛经中佛土清净与佛土庄严的表述,两种表述之间存在所指意义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心的清净和佛土的清净之间具有极强的语义关联。在《维摩诘经》中,两个有关心净土净的命题为这种关联提供了合乎佛理的哲学诠释,并深刻影响了后世净土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罗什外传─—关于七寺一切经中《大乘菩萨入道三种观》等问题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佛教大学教授牧田谛亮为纪念鸠摩罗什诞生1650周年,第五次日中佛教学术会议在这里召开了。在感谢会议主办者给予我这次发言机会的同时,又不禁使我深深地缅怀至今对日本佛教界仍有巨大影...  相似文献   

18.
忙碌的菩萨     
有几篇新闻报道,一篇是关于“春都”集团启用“算命大师”,听信谗言,不惜花重金改造厂门,办公室朝向等,甚至全体中层以上干部都被安排听“大师”们讲“意念”。当然,每次给大师讲课费用也不会太少。结果,使原本就人不敷出的资金更加短缺。另一篇是说山西一家煤矿发生事故,27名井下工人丧生,检查事故原因时发现,该矿没有任何安全措施,而该矿老板却花费近万元建了一个供“窑神”的庙,每逢初一、十五该矿老板还要亲自入庙上香。还有一篇来自湖北潜江的报道,说的是一位11岁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9.
华严法界缘起思想在大乘解脱论中的真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业 《法音》2006,(12):12-18
佛教各学派的教义理论虽然存在种种差异,但它们的终极取向还是归摄在如何修证佛法、如何达到解脱的目标上。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华严宗有关修行解脱论中的教义也不例外。天台与华严同为中国佛学显教体系的精华,然天台宗的教理在诠述诸法实相,而以性具说为依归,教观总持是天台佛学体系的最高真诠。华严宗则综合天台的实相论与缘起论,一统印度中观、瑜珈两大学系的论争,而以诠述唯心缘起无碍法界不思议为宗趣,而以性起说为归宗。此二派的学理,堪称中国佛学显教体系之精华。华严宗是依《大方广佛华严经》所建立的一个大乘宗派。此经是…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1)
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一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一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