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行世七周年,订户今达万五千。近代佛刊推第一,后来居上庆空前!我国佛教刊物,创始于近代上海。七十余年来,国内各地佛刊出版,据现有资料统计不下百余种,而发行范围之广,订户读者之多,要推中国佛教协会于1981年1月创刊的《法音》为第一。  相似文献   

2.
李文斌 《天风》2011,(8):7-8
经文:尼1:1-11,4:1—2 3,6:15—16尼希米元"祭司"之位,又非"光知"之职,但同样上帝藉他成就了大事!一个普通人要跻身王宫成为王之亲信固然不易,但欲抽身引退于既得之高官厚禄,成为上帝仆人则更难!  相似文献   

3.
佛言祖語     
《法音》1991,(1)
高庵(禅师)闻(法)成枯木(禅师)住(持)金山(寺),受用侈靡,叹息久之曰:比丘之法,所贵清俭,岂宜如此,徒与后生辈习轻肥者,增无厌之求,得不愧古人乎! 高庵(禅师)曰:住持大体,以丛林为家,区别得宜,付授当器,举措系安危之理,得失关教化之源,为人模范,安可容易!未  相似文献   

4.
原文:   或问:死者无知,世言人死为鬼,鬼死为聻,何也?曰:张读宣室志云:“裴渐隐居伊上,有道士李君曰:‘当今除鬼,无过渐耳.‘时朝士皆书‘聻‘于门上.“按裴渐人品端方,道士所谓除鬼者,乃隐语耳.鬼者,佞幸、壬人之谓,非鬼神之鬼也.朝士书“聻“于门,重裴之人品,法裴之德行,岂欲驱鬼崇乎?后世讹传,谓书此字于门傍,则百鬼远离,遂谓聻为辟邪之符,又从而益之以人死为鬼、鬼死为聻之说,其妄孰甚焉!……  相似文献   

5.
据史料记载 :长春真人自雪山应聘返回燕京后 ,于丙戌春 (12 2 6年 )应京东诸绅之请 ,往盘山栖云观作醮 ,据《宝玄观活死柏碑》云 :路经平谷县玄宝观 ,见观中一枯柏 ,用手摩之而叹曰 :“可惜 !可惜 !”异年其枝叶复茂如故 ,众人奇之。当时乡绅赵铸为此事写记 ,张天度写诗歌颂之。并刻石立碑 ,以传永久。现将碑文照录于下 :赵铸碑记窃以理之在天下 ,未有不以耳目所接为有 ,而所不接为无 ,此事之必然 ,势之必至也。昔东汉任处士 ,叱未朽黄水边已枯之杨 ,而李唐吕仙人药仅落萌城南久毙之树 ,虽闻其语 ,未见其人 ,而信之心未笃。岁次丁亥 ,长春真…  相似文献   

6.
忆法尊上师     
同杰 《法音》1990,(12)
法尊上师是我在汉藏教理院第一届普通科到专修科,足足六年半的代理院长和佛学专任教师(因为头半年他还未回来),虽时逾四十多年,法乳深恩,不敢一时忘怀!今值法尊上师示寂十周年之际,谨缀芜文,以志缅怀先哲之思!我初到汉藏教理院的时候,只见一些先去的同学,随时随地都拿着藏文本子死读,颈子像黄桷根,声音震得嘶哑,费了九牛二  相似文献   

7.
佛言祖语     
《法音》1993,(8)
虽诵一千言,若无义理者, 不如一义语,闻已得寂静。虽诵千句偈,若无义理者, 不如一句偈,闻已得寂静。彼诵百句偈,若无义理者, 不如一法句,闻已得寂静。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 未若克己者,战士之最上!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天神乾闼婆,魔王并梵天,  相似文献   

8.
近日重读李元松之著作《现代人如何学禅》,曾经熟悉之文字重现眼前,亦勾起对李元松老师无尽之怀念。 禅宗自达摩初祖传布东土,经历代祖师之弘传,兴盛于唐宋年间,祖师辈出,五叶流芳,后经千年之流变,虽影响至巨,然至清末已是徒具形式!而禅宗对于佛教之地位正如太虚大师所言:  相似文献   

9.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独居田园,静享天籁之音,让妙响涤尘,月籁洗心,把心沉淀于浮尘之底,把时光隔在尘世之外!  相似文献   

10.
马公相伯赞     
天厚地丰,追念马公:龚土功名,学贯西中。著书盈尺,《马氏文通》。倡建铁路,振绩发聋。毁家兴学,科学攻穷。震旦、复旦,双树沪东。桃李天下,海内一翁。侨寇掠华,忿气塞衷!笔伐口休:“人类顽凶”。忧国忧时,浩气九穿!抚我于孺子兮,督我之学以成。教我处尘世兮,待人之心必诚。滔滔  相似文献   

11.
编后语     
《法音》1990,(12)
法尊法师是著名的高僧和藏文翻译家.他英年入佛,广涉内典,壮游藏卫,精娴藏语,译著等身;蜀岭京华,弘宗演教,作育僧材,鞠躬尽瘁!今年是他老人家圆寂十周年,本刊为纪念法师一生为沟通汉藏佛教和文化所成就的光辉业绩,除协助编辑出版《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以外,本期发表三篇纪念文章以显彰法师生前如圭如璋之行,以寄托我们缅怀先哲功德之思!  相似文献   

12.
论亲属法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法的伦理精神以婚姻家庭伦理在人性假设上的逻辑推演为基石,型塑于自由、平等、人道之原理,贯注于婚姻家庭伦理实体和伦理关系之理性精神,体现为亲属法上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的伦理观念,以实现个体幸福和家庭和谐的最终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什么地方,当你在一方或者一个单位显山露水之时,总会有长者谆谆告诫你,“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含蓄点的说法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有些时候,强者往往容易遭人嫉妒,遭人暗算。是不是所有的“秀于林”的“木”“风”都“必摧之”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强者,你怎样让自己少受伤?你又怎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相似文献   

14.
<正> 也曾问道于泰山之巅,时序盛夏,日暮时分,华灯初上,与友携行,深夜登临,可谓风餐露宿。身为炎黄子孙、齐鲁儿女,早知巍巍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东方,昂首天外,五岳独尊。今日始能亲身感受泰山之博大,初则山势平缓,徐徐而进,时而峰回路转,蜿延回环,途中劳逸结合,且走且停,夜深露凝,时闻虫鸣,微风徐徐,惬意非常,于不知不觉间已到中天门矣!抬眼望去,前方一灯如炬,悬挂于极高远处,望  相似文献   

15.
祖国安定繁荣,佛教法矩重辉。在纪念中国佛教协会迈入不惑之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于10月1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了。我们谨向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民族、各宗派的大德、长老和长者居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义净 《法音》2004,(5):1-1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胜光王曰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味著过患。王今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于无量劫,时有一人,游于旷野,为恶象所逐,怖走无依。见一空井,傍有树根,即寻根下,潜身井中。有黑白二鼠,互啮树根;于井四边,  相似文献   

17.
和平万岁     
正清 《天风》2002,(2):16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啊!你的公义和慈爱上及诸天,达于穹苍,充满万有,托住四方。战争使多少无辜之徒,亡于枪林弹雨之中。无数难民忍受着战争的残酷威胁,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谁不渴望和平?和平之君我主耶稣基督啊,求你伸张正义,败坏制造战争和策划战争的计谋。使他们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也不再学习战事,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7,(12)
<正>诗歌是一种书写心灵的文学艺术。《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诗歌抒发内心之愿望与情怀。一轮明白,数点寒星,映照羊身色如银,数位牧人和蔼可亲,围坐草地叙寒温;奇光灿烂,歌声绵蛮,牧人俯伏愕且惊!云中天使报告同声,神子已生伯利恒。  相似文献   

19.
佛言祖语     
法护 《法音》2005,(12):1-1
复次,海意!有三种法增长大乘。何等为三?一者发菩提心增修善根,二者为善知识之所摄受不生疲懈,三者建立大悲而无退转。此之三法增长大乘。复有三法增长大乘。何等为三?一者勤修胜行,二者伺察诸行,三者于胜行中为诸众生而善成办。复有三法:一者摄止悭心,二者广行施舍,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自集净戒,二者将护破戒之人,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心无障碍,二者忿恚众生令得清净,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精进无倦,二者懈怠众生而能将护,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从禅定生,二者不著禅定,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勤求多闻,二…  相似文献   

20.
幸福如风     
风,是大自然的呼吸,她总是带来清新和鲜活,驱散污浊和死寂,从而彰显着天地万象的祥和之景。凡是风不能流通的地方,必然瘴气弥漫,毒菌疯长,近之者伤,触之者亡,往往是一片令人不堪入目的惨况……幸福,是我们灵魂的呼吸!若我们的精神世界,荡荡如原野一样的空旷,那么,风,便会来于四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