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双选择oddball实验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情绪对行为抑制的影响以及外倾性的调节作用。行为数据发现,相比标准刺激,被试对偏差刺激的反应时显著更慢,证明实验成功诱发了行为抑制效应。在内倾组,负性刺激下偏差与标准刺激反应时差值显著长于正性刺激条件,而在外倾组无显著差异。脑电数据发现,在N2成分上,内倾组在正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小于负性和中性情绪,而在外倾组,不同情绪下的波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P3成分上,内倾组在正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大于负性和中性情绪,相反,外倾组在负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大于正性和中性情绪。结果表明,情绪对行为抑制的影响受到了个体外倾性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个实验考察不同效价的情绪信息在竞争注意资源的优先权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作为干扰刺激呈现,只有负性干扰刺激诱发了Ei B,而且在lag-1条件时干扰作用最强;(2)作为靶刺激呈现,正、负性刺激在lag-1条件时对T2的干扰显著大于中性刺激。研究表明负性刺激的优先权很强;正性刺激在与任务目标相关时具有认知加工的优先权;情绪信息的优先权在刺激最初呈现时最强烈,然后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3.
成瘾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心理和脑机能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海洛因成瘾者存在对情绪刺激的加工缺陷.这些认知变化被认为与成瘾者脑内“奖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但这种认知功能缺陷是否随着戒断进行而有所恢复还未得到明确结论.该研究采用ERP技术,记录了控制组、短期戒断组、中期戒断组和长期戒断组被试在情绪刺激加工过程中的神经电活动.结果发现,与中性刺激相比,长期组与控制组一致,正、负性刺激诱发被试更大的P300和SPW平均波幅,两类情绪刺激诱发的SPW波幅差异不显著;中期组被试的正性和负性刺激诱发的P300和SPW波幅都显著大于中性刺激,且负性刺激诱发的两成分的波幅显著大于正性刺激;短期组被试的负性刺激引起的P300和SPW波幅显著大于中性和正性刺激,但是正性和中性刺激诱发的P300或SPW波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随着戒断进行,海洛因戒断者情绪加工能力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对正性情绪刺激加工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了奖赏预期对人类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实验采用线索-目标范式, 分别记录了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以及无奖赏预期条件下对正性、中性和负性面孔进行情绪辨别任务的ERP数据。行为结果显示, 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 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快于对中性面孔的反应时。ERPs数据显示, 奖赏线索比无奖赏线索诱发了更正的P1、P2和P300成分。目标刺激诱发的P1、N170波幅以及N300均受到奖赏预期的调节, 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目标诱发了更正的ERPs。P1、N170、VPP等成分没有受到面孔情绪的影响, 而额中央位置的N300波幅显示情绪(正性与负性)面孔与中性面孔加工的差异。重要的是, N300波幅出现奖赏预期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正、负情绪加工效应以及负性偏向效应受奖赏预期的差异性影响。正性情绪加工效应不受奖赏预期的影响, 而负性情绪加工效应和负性偏向效应在奖赏预期条件下显著大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这些结果说明, 奖赏预期能够调节对面孔情绪的加工, 且不同加工进程中奖赏对情绪加工的调节作用不同。动机性信息调节注意资源的分配, 促进了个体在加工面孔情绪时的负性偏向。  相似文献   

5.
个体情绪加工具有其生物基础,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和非社会性情绪刺激加工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然而,以往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负性情绪的加工差异。因此,本研究选取大学生被试20名采用图片感知范式(Picture Perception Paradigm)探讨个体在加工社会性和非社会性正性情绪刺激的脑电位活动差异。研究发现:(1)在P1成分上,情绪图片诱发的波幅要显著大于中性图片。(2)在N2成分上,正性社会情绪图片诱发的波幅要显著大于正性非社会情绪图片(3)在早期时间窗中,由正性社会情绪图片与非社会情绪图片诱发的LPP波幅差异不显著。在中期时间窗中,正性社会情绪图片与非社会情绪图片的LPP波幅差异显著。晚期时间窗中,正性社会情绪图片诱发的LPP波幅显著大于正性非社会情绪图片。由此,相对于非社会性请刺激来说,正性社会情绪刺激在加工上可能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ERP技术研究13例正常青年人在声音诱发的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的影响,并试图阐明其潜在脑机制。实验中选择正、中、负三种声音各50种,作为诱发情绪的刺激材料。结果发现Go条件下的反应时在负性、中性、正性条件下依次减短;Go与Nogo刺激均诱发出显著的N1成分,中性条件下波幅显著大于正负性情绪条件。此外,三种情绪背景下, Nogo刺激诱发出显著的N2与P3成分。Nogo-N2主要分布在头皮前中部,在Fz点波幅最大。Nogo-P3主要分布在头皮中部,Pz点波幅最大。中性条件下Nogo-N2波幅显著大于负性与正性条件,而正性和负性之间差异不显著。行为结果表明,听觉负性情绪诱发对反应执行有干扰作用;ERP结果表明声音诱发的情绪对早期听觉选择性注意具有调节作用。听觉情绪诱发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早期反应冲突监控阶段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探讨了暴力犯罪者对情绪刺激(愤怒面孔与高兴面孔)的注意偏向特点。行为数据显示,相比非暴力组,暴力组对愤怒面孔的反应要显著快于高兴面孔,初步验证了暴力犯罪者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ERP数据进一步表明,当目标刺激为愤怒面孔时,暴力组N2pc的潜伏期要显著小于非暴力组,说明暴力犯罪者对愤怒面孔的觉察早于高兴面孔,对负性情绪刺激更为敏感。由于N2pc的波幅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反应时和潜伏期,说明暴力犯能够更快的觉察到负性情绪面孔,但并没有对其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出现回避模式,表明暴力犯对负性情绪信息的加工是一种警觉—回避模式。  相似文献   

8.
罗文波  齐正阳 《心理学报》2022,54(2):111-121
具体性和抽象性是词汇同一特性的两极, 是直接影响词汇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 结合脑电技术探讨在有限注意资源内,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受到情绪效价的调节, 情绪词比中性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也受到词汇具体性的调节, 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词汇具体性影响情绪名词加工的晚期阶段, LPC波幅能够分辨出不同情绪效价的抽象词, 对于具体词仅能区分出情绪与非情绪, 这说明抽象词可能比具体词负载了更多的情绪信息, 反映出对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9.
负性情绪干扰行为抑制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辛勇  李红  袁加锦 《心理学报》2010,42(3):334-341
以往研究提示,行为抑制控制与视觉情绪加工的神经活动存在交互作用,而视觉材料诱发的正、负情绪如何影响行为控制加工过程尚不清楚。采用双选择情绪oddball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本研究假设视觉情绪刺激的呈现对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实验要求被试对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85%vs.15%)分别做不同的按键反应。偏差刺激由正、负、中三种来自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情绪图片组成。行为结果发现,负性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中性与正性条件,而三类偏差刺激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ERP结果显示,不论效价,在240~300ms与350~550ms两个时间窗口,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诱发的平均波幅差异显著,表明本研究条件下行为抑制控制效应显著。在代表行为控制加工的偏差-标准差异波中,在上述两窗口内分别出现显著的N2与P3成分。负性条件下N2及P3潜伏期显著长于中性条件;而负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大于而P3波幅显著小于中性条件。相反,正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小于而P3波幅显著大于中性条件。因此,本研究从行为与脑电两个层面揭示了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的影响:负性情绪减弱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导致个体对反应冲突的觉察变慢及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过程更长。相反,正性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脑机制,建立了情境图片、面孔、汉字和声音四个系列组成的中国情感刺激材料库,并通过ERP实验对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的关系以及特质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 负性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至少在注意、评价及反应准备这几个阶段具有某种优先权,注意偏向也可在内隐任务下发生,负性刺激对注意资源不足具有某种补偿作用;⑵ 威胁性视觉提示对其后的视觉加工具有调节作用,高焦虑个体对这类性刺激投入了更多的视觉加工资源,而且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可以跨通道进行,威胁性的视觉刺激可以影响触觉注意;⑶ 在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面,负性情绪下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引起的P300波幅减小,这种效应可能是基于情绪对顶叶注意系统的调节作用,而在词语工作记忆任务中这种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11.
运用ERPs技术探讨了正常和抑郁个体在中性和负性情境诱导下的情绪Stroop效应。结果发现正常被试在负性情境下对中性词判断的错误率比在中性情境下更高,对负性词加工的P1波幅减小、N1增大,出现了Stroop效应;抑郁被试在两种情境下对负性词加工的P1和 N1波幅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抑郁个体在负性情境下出现注意脱离困难和资源不足,难以解决情绪冲突任务,支持了注意脱离损伤假说,并进一步说明抑郁个体的情绪选择性注意加工会受到心境一致性状态的影响,因过多的注意资源卷入从而出现负性情绪调节不良。实验结果为探讨抑郁个体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加工和调节过程提供了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音乐情绪识别能力是利用音乐开展情绪调节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情绪调节和音乐治疗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是研究音乐情绪识别的有效音乐刺激。本研究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 通过人际反应指针问卷筛选出高、低共情组被试各36人参加脑电实验, 考察共情能力对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的影响。脑电数据显示, 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内隐识别时, 将宫调和羽调音乐作为启动刺激, 诱发了中期的P2、N400以及晚期正成分LPC (Late Positive Component)。低共情组P2和N400成分的波幅大于高共情组, 高共情组LPC成分的波幅大于低共情组。本研究第一次从电生理层面考察了不同共情能力的个体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时的神经反应差异。高低共情组在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不同阶段的注意投入可能影响了其对音乐刺激的感受, 进而影响音乐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13.
杏仁核是情绪信息加工的关键脑区。近年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发现了杏仁核情绪加工的效价特异性现象,并且整体存在左侧杏仁核对正性情绪、右侧杏仁核对负性情绪以及双侧杏仁核负性偏好的特异性趋势,且受到材料突出特征、个体差异、任务条件的调节。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注意对杏仁核情绪效价特异性的调节作用,探究动态情绪刺激加工时杏仁核的活动特点,考察心理障碍患者加工负性情绪时的杏仁核激活模式,并确定杏仁核的效价特异性在思维、计划、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社会与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是否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P2成分上,成人在情绪刺激下诱发的波幅大于儿童;N2成分上,儿童在三种情绪刺激条件下波幅无显著差异。成人在社会性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在中性情绪刺激条件和非社会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波幅;在LPP早、中、晚时间窗中,儿童的LPP波幅大于成人。由此,儿童与成人在社会和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成人比儿童对社会性情绪刺激更加敏感且在情绪加工中耗费较少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15.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 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 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索消失后, 对位置进行快而准地辨别反应, 分别探索中性和情绪性提示线索下被试的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在中性线索条件下, 高焦虑个体平均反应时慢于低焦虑个体。(2) 在情绪线索条件下, 高焦虑个体在负性线索下的反应时小于在正性线索下的反应时; 高、低焦虑个体在各种SOA条件下均出现了返回抑制, 但各组返回抑制量受到情绪线索的调节:在正性情绪线索条件下, 两组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 在负性情绪线索下, 高焦虑个体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低焦虑个体。这表明, (1)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受到刺激信息的影响:只对负性情绪线索出现注意警觉; (2)只有在涉及负性情绪信息时高、低焦虑个体返回抑制能力才有差异, 高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情绪线索的抑制困难。  相似文献   

16.
情绪记忆增强(Emotionally Enhanced Memory, EEM)效应受到刺激的唤醒度和效价的影响。Kensinger 等人提出依赖于唤醒的 EEM 效应与自动加工相联系,依赖于效价的 EEM 效应与控制加工相联系。然而现有研究并不能为这一假设提供充分的证据。本研究的三个实验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和 DA 范式(divided attention paradigm)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考察了在两种注意条件下依赖于唤醒和依赖于效价的EEM 效应在编码阶段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中性词、正性非唤醒词、负性非唤醒词在集中注意条件下的记忆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分散注意条件下的记忆再认成绩;正性唤醒词在集中注意条件下的记忆再认成绩也显著高于分散注意条件下的记忆再认成绩,但负性唤醒词的记忆再认成绩在两种注意条件下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依赖于效价的 EEM 效应与控制加工相联系,而依赖于唤醒的 EEM 效应并不总是与自动加工相联系,其加工还受到情绪效价的调节,对于负性刺激,依赖于唤醒的 EEM 效应与自动加工相联系;对于正性刺激,依赖于唤醒的EEM效应则与控制加工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叶榕  余凤琼  蒋玉宝  汪凯 《心理学报》2011,43(5):483-493
情绪性刺激的加工是否受注意影响目前尚存争论。基于许多操纵空间注意焦点的研究未能在注意资源的分配上进行精确的调节, 本实验将时间维度的注意瞬脱范式与负载理论相结合, 通过调节注意瞬脱中T1刺激物知觉负载水平的高低(箭头朝向相同与否), 观察被试在四种时间延迟条件下(延迟2, 延迟3, 延迟5, 延迟8)T2目标侦测任务恐惧和中性面孔的反应正确率, 从而对情绪性刺激的加工特征进行研究。实验发现:对恐惧面孔侦测的正确率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显著降低, 而中性面孔则不受知觉负载水平影响, 并且这种高知觉负载对恐惧面孔加工的抑制作用仅发生在注意瞬脱中的短延迟条件下。说明在知觉加工资源和注意调节作用同时受限的情况下恐惧面孔的优势加工受到限制, 提示情绪性刺激的加工与中性刺激相比消耗的加工资源较少, 并依赖于注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杜忆  吴玺宏  李量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6):1020-1027
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应对多变的环境刺激,选择性注意和情绪加工一个重要的共同机制是优先化关键信息的加工。尽管情绪性刺激(特别是威胁刺激)能够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但一些关键脑区(如杏仁核)的对情绪性刺激的加工是自动化过程还是受到注意调节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最新的结合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神经生理记录研究表明,情绪加工的重要核团,杏仁核,对情绪性刺激的加工包含早期快速的不依赖于注意资源和认知加工负荷的自动化加工成分和晚期受到额-顶叶皮层自上而下的注意调控成分,这种功能整合证实杏仁核情绪性加工存在并行的皮层下和皮层通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拟采用点探测范式及不同情绪内容的面孔刺激(高兴、中性、悲伤和愤怒)考察阈下抑郁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及其内在机制。点探测任务中情绪面孔配对呈现(负性-中性、正性-中性),配对面孔中的情绪线索位置与靶刺激的位置构成负性一致/不一致和正性一致/不一致条件,同时实验中加入“中性-中性”面孔线索作为一致和不一致条件的对比基线来考察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阈下抑郁个体在负性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负性一致条件,表明阈下抑郁个体具有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进一步比较发现,阈下抑郁个体在负性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的长于“中性-中性”基线条件,而负性一致条件与基线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阈下抑郁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解脱困难。结果另发现,阈下抑郁个体未能像无抑郁对照组个体表现出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表明,处于阈下抑郁状态的个体表现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具体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解脱困难,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阈下抑郁个体在注意控制和情绪调节功能上的紊乱。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社会与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是否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P2成分上,成人在情绪刺激下诱发的波幅大于儿童;N2成分上,儿童在三种情绪刺激条件下波幅无显著差异。成人在社会性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在中性情绪刺激条件和非社会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波幅;在LPP早、中、晚时间窗中,儿童的LPP波幅大于成人。由此,儿童与成人在社会和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