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弢 《世界哲学》2007,(5):102-105
日本京都学派的西田哲学是一个在大乘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观念和逻辑方法建构起来的哲学体系。虽然从字面意义上看,该哲学的代表人物所提出的许多核心概念,如"纯粹经验"、"场所"、"自我"等似乎是出自现代西方哲学家的专业术语,但是从更为本真的意义上看,它们所反映的却是"物我相忘"、"色即是空"、"真如一心"的禅学意涵。  相似文献   

2.
龚隽 《世界哲学》2004,(2):34-37,50
毗邻中国的日本佛教和以佛教学说为基础而建构哲学系统的京都学派的哲人们,在20世纪上半叶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为了对抗西方启蒙以来现代性的压力和挑战,为他们的思想赋予了具有相当倾向性的意识形态策略。他们从佛教的传统中学习到了一些  相似文献   

3.
京都“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对21世纪的展望”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方克立教授在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文研)访问期间,日文研以方先生的研究领域为中心,集中了日本有代表性的一些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和学者,于1996年5月16日至17日,主...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发端于学派的形成之初,而贯穿在学派思想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早在1930年霍克海默就任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的就职演说中,就把文化与心理意识的关系问题列为了“社会哲学”的首要研究任务。稍后,洛文塔尔在《社会研究杂志》第一期《文学的  相似文献   

5.
批判学派:进化认识论的先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学派是活跃于 1 9、 2 0世纪之交的科学和哲学学派。该学派是现代科学革命 (物理学革命 )和哲学革命 (维也纳学派及逻辑经验论 )的先驱 ,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即名副其实的哲人科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虽然肇始于对上一个世纪之交的科学危机的反应 ,但由于他们深厚的哲学素养以及对科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机敏反思和洞见 ,他们在哲学上也颇有建树。他们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伟大哲学传统的继承者 ,是“前”现代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以"东西方宗教的相遇"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举行,以此为契机,东西宗教交流学会于1982年在京都成立。该学会始终秉承着一种探求精神,即共同致力于探求可以让佛教与基督教同时成立的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说泷泽克己的"以马内利哲学"、八木诚一的神学思想、京都学派的思想一直是学会整体的思想基础。本学会的共同语言并非单一的佛教教义或基督教神学语言,而是一种宗教哲学。此外,在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方面,东西宗教交流学会也曾在美国佛教基督教学会国际大会上设立分会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创新性本质,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虽然都是围绕这一创新性而展开,但两者无论在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的内在逻辑理解不同,而存有众多差别。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派标识即为,关注社会现象批判、理论本身彻底性检讨和马克思哲学重新构筑。从一定意义上理解,中国学派虽然也具有法兰克福学派的这些特点,但从本质意蕴上理解,中国学派的学派标识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派标识存在着原则差别,即中国学派强调对社会现实反思、对社会实践改造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诠释。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成为日本重新向民主化、近代化方向前进的转机。在哲学领域,过去淫威于世的日本主义、皇道主义的哲学也消声匿迹,而代之以复活的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实存主义、以西田、田边为首的京都学派等在战时多少被压抑的形形色色的各流派,他们在政治上都打着“民主主义”的旗号,开始展开活跃的思想活动。其  相似文献   

9.
洪谦先生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主要传人,但在历史上,第一个向国内学术界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是张申府及其胞弟张岱年.洪谦对维也纳学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冯友兰也曾对维也纳学派做过介绍和分析,并试图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处理形而上学问题.金岳霖及其学生殷海光从逻辑学研究的角度对维也纳学派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作用.洪谦与冯友兰之间在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学术争论,反映了中西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虽然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但正是由于洪谦先生毕生坚持了对维也纳学派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最终成为国际著名的哲学家.洪谦与冯友兰之间的思想交锋也反映了他们对哲学性质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京都学派的创始人,西田几多郎的"场所"思想早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发表之前就已经形成。而京都学派的其他著名人物如和辻哲郎、九鬼周造或田边元,都与海德格尔思想有所遭遇与碰撞。选取西田来与海德格尔思想进行比较,乃因其"场所"思想的内在理据,以及其"自觉"思想的概念含义,均与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主张有着相通与比较之可能。西田场所论的核心,即场所自觉的思想,可与海德格尔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进行比较,海德格尔的作为"世界内存在"的此在之自我解释与西田"以超越自我者作为自我"的自觉构造之间存在着类似性,而海德格尔存在论中的历史自觉与西田哲学中的场所自觉之间也构成了一种互激与互补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历史根源:“新哲学”是1976年6月正式诞生的,当时在《新文学》评论上首次使用“新哲学”这个名称来评论当代几位青年思想家。自从“新思潮”的发起者之一B.H.勒维提出这个名称以来,就变成一个正式称谓了。从那时起,几位被视为“新”派的哲学家就拒绝承认他们的观点是与这种思潮相一致的,而另外一些人则只反对“新哲学家”这个称号。因此很难确定谁属于这个“新思潮”,而且在哪一方面属于这个思潮;特别是已经出现了这个新学派的形形色色的追随者、评论者、甚至史学者。一般认为以下这些人属于“新哲学家”:J.P.多勒、P.内莫、M.盖林、C.让贝、G.拉尔德罗以  相似文献   

12.
1993年秋,人民中国出版社向社会推出了一本关于道教思想史论方面的新著——《中国重玄学》(作者卢国龙)。“重玄学”,这是个使一般读者感到陌生的学派名称;即使是研究哲学思想史及道教史的学术界,曾有所涉猎、关注及此的人,恐怕也为数不多;至于对它有深研、卓识的人,便更为寥寥了。然而,它确是哲学思想史上被忽略了的一个环节,是道教思想上被忽略了的一个重要思想学派。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3.
苏联A.C.Eor0Mo几OB:《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思想,出版社:《辩证法史,德国古典哲学》(1978) 10.H.八aBbl朋B:《法兰克福学派社会一哲学思 想批判》(1977) “思想》出版社:《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哲学》(1978) H.c.ABToHoMoB:《人文科学中结构分析的哲 学问题》(1977) B.C.IllBblPeB:《科学认识中的理论和经验” B.米只Ma益T邢:《伦理学与人道主义》(1977) 3.M.qy八HHoB:<<科学真理的本性》(1977) H.H.CMHpHoB:、唯物辩证法与现代进化论》 几.H.中H几,rlnoB二张萨特尔的哲学人本主义》 r.M.LIJTpaKc:<<社会矛盾》(1977) r.…  相似文献   

14.
(一)去年十一月十八日,日本京都大学教养部教授、京都日中学术交流恳谈会代表团秘书长小野信尔和京都大学教养部教授、京都日中学术交流恳谈团团员滨田启介在成都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室、四川大学哲学系部分哲学工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日本学者小野信尔主要谈了如下问题: 1、日本哲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哲学界引起兴趣是在二次大战之后,到了六十年代研究的人比较多,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所减  相似文献   

15.
廖钦彬 《现代哲学》2017,(4):106-114
京都学派创始人西田几多郎(Nishida Kitaro,1870-1945)批判欧洲哲学的心物、主客二元论,提出心物、主客未分的"纯粹经验"与"绝对无的场所"论述,为该学派哲学建基。而批判式继承西田哲学的田边元(Tanabe Hajime,1885-1962)于1922-1924年留德期间,从学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对两者哲学的批判,成为田边哲学体系形成与转变(从战前的"种的逻辑"到战后的"忏悔道哲学"、"死的哲学")的其中一个参考点。田边在批判胡塞尔的纯粹意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现象学(即存在哲学)后,提出异于两者的新哲学形态,即"绝对无即爱"的实践哲学。此种欧洲哲学与日本哲学,特别是现象学与京都学派哲学的交渉史,是审视近现代东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轴。从这种交渉史的视野来阐明田边哲学的形成及发展,不仅能够对目前的田边哲学研究或日本哲学研究提供一种新方向,而且能为当代现象学研究或对现象学的批判性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和比较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很关注社会哲学问题,有的流派(如新康德主义和解释学)致力于为社会—历史研究建立一种哲学基础,有的(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则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有的(如波普尔)对所谓“历史决定论”提出了种种“反驳”,还有的(如分析哲学和结构主义)则努力把它们的理论和方法贯彻和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在许多具体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也成为十分尖锐的哲学方法论问题。所有这些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既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也获得了在与各种思潮的斗争中发展自己的新的条件。为此,本刊开辟“国外社会哲学评介”专栏,介绍国外社会哲学方面的重要著作、观点和学派,并发表有关评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了解、分析和批判西方社会哲学是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面之一。希望本专栏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末木  文美士  龚颖 《世界哲学》2009,(5):115-125
本文通过对近年在德国出版的有关“日本哲学”的三部专著进行深度评介,思考了如下问题:即使在引入西欧哲学之后的日本近代时期,我们有可能谈论日本的哲学,那么在这之前是否存在谈论“日本哲学”的可能性呢?上述三部专著从什么观点出发使日本思想被当作“哲学”来把握成为可能呢?对于这个方法论性质的问题,本文从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方法这一角度,作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蔡元培早期曾致力于从日本引进西方近代学术,尤其是在关于哲学与宗教、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上深受日本近代佛教哲学家井上圆了的启发.但井上是以“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逻辑来论证“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意义和价值,而蔡元培无论是主张“佛教护国”论还是“科学救国”论,都是以把中国建设为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这一政治诉求作为出发点.蔡元培与井上圆了的宗教观是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折射与反映.  相似文献   

19.
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派别,是上继先秦孟子“尽心、知性、知天”和“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而形成的中国哲学特有的主观唯心主义流派。它对明清之际及近代启蒙思想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内对宋明学研究的深入,陆王心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下面择其要而述之。一、心学界定与陆王比较“陆王心学”是历史沿续下来的关于陆九渊学派与王阳明学派的合称,但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20.
维也纳学派和社会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我将在两种意义上来考虑维也纳学派与社会运动的关系,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第一,我要考虑,维也纳学派,或更确切地说,它的某些领导成员提出,科学的世界观是历史中的一项政治事业,它不仅反对奥地利思想生活中的反动势力,而且也反对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反动势力;更具体地说,是对向社会主义社会演变的社会政治运动的一项贡献。第二,我要把维也纳学派本身作为社会和历史分析的对象,作为思想运动来考察。也就是说,要把维也纳学派“作为社会运动”来考察,并且也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考察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