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托邦"是福柯重要的空间批判和现代知识批判概念,可以说这个概念和与此相关的批判方式影响了福柯的一生。通过分析了"异托邦"的六个基本特征,福柯开启了他将空间哲学与政治权力批判相结合的理论分析模式。他赋予普遍的空间现象以新的内涵,通过"异托邦"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哲学,也表征了他不同的哲学领域和哲学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2.
乌托邦和异托邦是异质思维的两种主要形式,前者代表的是可以被同化的"异",后者展示的则是无法被同化的"异"。他者在现代性进程中有其相对他性地位,在当代性中则有其绝对他性地位。福柯重点关注的是现代性批判,但当代性描述才具有实质意义。他关于乌托邦和异托邦两者之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揭示了西方文化是如何实现从现代性向当代性转型的,他性从相对他性到绝对他性、从观念性到物质性的变迁则是这一转型的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权力和资本的干涉打破了城市空间中社会关系的平衡。反思权力逻辑是为了找到主体反抗权力的可能性和突破口。福柯发现权力通过介入不同的空间去界定领土、规训身体、调控人口,因此与权力相关的空间既有生产性又有规训性。福柯对权力的空间反思,启示我们塑造一种道德主体意识和生态治理理念,并通过技术与价值结合的治理方法将乌托邦和异托邦共存的治理原则应用于城市空间之中。只有面向实践的理论才能在现实的诉求中激发活力,并为现实困境提供解决的方法,这也正是我们在当代解读福柯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身体美学与乌托邦式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鸟托邦”一词的双关含义入手,结合东西方哲学文本,阐述了乌托邦的历史传统、身体的哲学概念、身体和方位的关系等,说明身体构成我们主观体验的中心,并确立我们在世界中的空间坐标。同时,作者结合自己在日本研习禅宗的经历,描述了成功的坐禅体验,此时的身体在最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并把自身隐没到更广泛的行动中去。总之,乌托邦式身体(the utopian body)是一个不存在的美好之地,这也是作者身体美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乌托邦精神既具有批判的理论性又具有实践的意识形态性,它肇始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批判。唯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活动才能确保马克思鸟托邦精神的实现。以马克思的观点,人是能改变世界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正是无产阶级能将资本主义改变成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历史改变的机制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中得到充分阐释,因此作为一位实践者而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者,马克思既有对时代的批判,又有对未来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构筑审美乌托邦的根本途径——论马尔库塞的"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勇 《现代哲学》2008,(3):43-49
马尔库塞关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和根本意图,是通过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革命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发挥了巨大作用.想象具有异在性,是建立新感性的基础和动力.作为艺术活动基本思维方式的想象,构筑了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的两种乌托邦.简言之,想象在审美世界中的自由驰骋,成为人实现自我解放的动力,也是构筑审美鸟托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布洛赫被誉为20世纪“乌托邦哲学家”。在他看来,乌托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哲学一马克思主义范畴,乌托邦远没有限定在社会领域里,它也存在于艺术中,特别是存在于受表现主义影响的诗人和画家中。具体的乌托邦是一种斗争原理、一支社会力量,它预示政治上的未来远见、新事物的未发现状态。更美好生活的乌托邦不仅照亮未来,也照亮当下。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应传播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于乌镇在内的古镇研究总是聚焦于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开发,尝试从另一种视角来理解人们对乌镇的空间的改造,借助空间研究展现出古镇开发中所呈现的多元化的现代性。探讨不同群体是如何在互动中将乌镇推向一个不同于自我文化的"他者空间",以及这样一个被建构起来的异域空间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身份和行为的,建立在文化想象上"异托邦"的乌镇呈现的是地方本土化的现代性。在如今多元的文化背景下,现代性可以有更为多元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所谓后现代文化中的“乌托邦危机”———其中,正是这个乌托邦观念是怀疑的主题,并且它对完美的追求因每一种狂热的意识形态而受谴责[1]———的种种原因中,不难发现乌托邦观念总是与形而上学维系着这种密切、或许极其密切的关联。在这里,我指的是由海德格尔详细阐述的形而上学概念。许多形而上学的捍卫者仍然拒斥海德格尔的批判,但是实际上始终将形而上学定义为不注重存在本身(das Sein)而重存在过程(dasSeiende),或重理性可以把握的存在的一个客观基础(理性与知识、实践互动时应依附这个基础),这至少构成普遍接受的一个讨论出发点。我…  相似文献   

10.
林青 《哲学研究》2023,(11):24-32+128
在权力谱系的分析中,福柯借助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而呈现一种不同于传统司法概念系统的权力形态。福柯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具体分析,展示了一种具有历史和地域特征的在地化权力形式。这种新型的权力基于特定的空间而展开,并借助于技术化的操作而呈现。它本质上不再是传统的司法权力概念,即一种本质上是规则和禁令式的否定的权力,而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肯定性权力。在马克思《资本论》的权力形式分析所揭示出来的唯物主义属性的基础之上,福柯将权力的唯物主义表现集中于身体和生命之上,即一种规训的权力和生命的权力。虽然福柯将这种权力的属性称之为唯物主义,但其“唯物性”仅仅表现为与权力的司法系统相对立,而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具体的经济运作关系中来得到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