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非心理学背景的笔迹分析中经验判断的心理学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童辉杰  杨鑫辉 《心理科学》2003,26(5):934-935
1 研究目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的假说。笔迹测量作为一种投射技术 ,在心理学家手中 ,是有价值的 ,因为笔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出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然而 ,国内外社会上兴起的“笔迹热”中 ,有些非心理学背景的笔迹分析家将笔迹分析当作占星术之类的神秘预测术 ,仅凭其有限的经验 ,通过笔迹对人的个性心理作盲目的推断。互联网上有几十个笔迹网站 ,有的网站声称可以根据孕妇的笔迹 10 0 %地预测胎儿的性别。美国注册的笔迹学家有 2 0 ,0 0 0人 ,据称都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心理学训练。然而笔迹分析都要从笔迹揭示人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字心画也     
“书,心画也。”由此,“君子小人见矣”。书,即书法,字迹,这是指从一个人的笔迹可以了解其品性。古人杨雄也许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见解到了今天已发展成为一门学问——笔迹心理学。正如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相貌、个性一模一样的人,也很难找到两个笔迹完全相同的人。“字如其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向认为“字如其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笔迹与个性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北宋抗金名将宗泽见到岳飞龙飞凤舞的手迹时说:“此非凡品也”,于是提拔岳飞于行伍之中。宋徽宗是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写的是自成一体的“瘦金体”,有位“望气者”(即研究玄学者)说:“圣上之字,有骨无肉,宋祚岂能久乎?”把北宋的灭亡与宋徽宗之手迹联系在一起,可算得上是玄之又玄的玄学了。 今天,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笔迹学”已被公认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不少名牌大学已把  相似文献   

4.
笔迹学起源于法国,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中国,自古就有了笔迹学的基本思想,认为笔迹是心、意、情的综合表现。但只是到了近代,才有了汉字笔迹学的实证研究。目前,笔迹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安、司法、心理咨询、文化教育、人事管理、人才开发、军事、公关、科研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笔迹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俗话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正如《新华词典》中对笔迹一词的注解所说的:“笔迹反映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长期形成的思维活动习惯和书写动作习惯。” 我们只要细心察看一下周围人的笔迹,便不难发现每个人的书写习惯都不一样.同样的字,写出来的风格面貌为何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辉杰 《心理学动态》2001,9(3):276-281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笔迹、人格及能力测验在人员选拔中效度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童辉杰 《心理科学》2003,26(2):362-363
1 引言综合有关报导 ,德、法、意、以等国 5 0 %— 80 %的公司企业采用笔迹分析进行人员选拔 ;美、英也有 8%的公司企业在人员选拔中采用笔迹分析。在Nevo看来 ,笔迹心理分析是一个有效的预测职业成功的工具。Satow等人的研究证实了格式塔笔迹学家能用笔迹区分成功的企业家 ,他们获取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及控制组 4 0对笔迹样本 ,3个笔迹学家进行判别 ,结果表明 ,这些笔迹学家能判别成功的企业家。Wellingham对 70个成功的和 4 2个不成功的妇女的研究中 ,认为可从成功的妇女的笔迹中推论其重要的个性特征。Keinan等…  相似文献   

9.
冮勇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7,30(5):1143-1146
西方心理学者对笔相学家的笔迹分析提出质疑,研究表明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笔迹分析的适用性,而其利用因素分析技术对笔迹与人格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笔迹特征与EPQ中的E因素、N因素相关显著。我国古代丰富的笔迹学思想和当代笔相学家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笔迹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我们在这一领域运用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外心理学者在研究取向、笔迹特征选择和研究目的上还存在一定局限,对此加深认识,将会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联仓 《心理学报》1983,16(2):108-114
1982年8月23—2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八届国际工效学会议。笔者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现将会议情况向心理学界同志作一汇报。 工效学(Ergonomics)一词在我国有不同的译法,有人译为“人-机学”。在美国则多用“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但美国的工效学组织称为“人素学会”(Human  相似文献   

11.
在街头巷尾常常见到看笔迹算命的人。其实.笔迹与心理学研究有很深的关系。从字迹能看出写字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朱永新 《心理学报》1982,15(4):91-97
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代的唯心主义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二程。二程之学又有“身心之学”和“心性之学”之称,他们的心理思想较为丰富,对后世,尤其是对朱嘉影响较大。本文从“心”、“性”、“情”、“学”等四个方面对二程的心理思想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茂哉同志在《略论人的心理的客观规律》一文(以下简称刘文,见《心理科学通讯》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中指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但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心理规律的涵义和范围”,对许多本来应当肯定的心理规律“没有明确地肯定”等原因,以致对“心理学中所讲的有哪些算是规律”,“也许大家会感到茫然”。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规律”。但是,我认为刘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规律的论述的理解和对心理规律的分析,都大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汉字笔迹特征的评定是笔迹心理分析的基础工作,方法学的局限一直限制着笔迹分析的发展。研究通过对全国1011份有效笔迹样本分别进行主客观评定,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主客观评定方法对笔迹特征的评定虽有交叉的地方,但侧重于笔迹特征的不同方面;判别分析显示两者对性别的重判正确率相差不大。笔迹的主客观评定都有其价值所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两种评定方法对笔迹特征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5.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18,50(8):920-928
据史料表明, 中国人执权居士于1872年在《申报》上首创了学科名称“心理(学)”一词, 这要早于日本学者西周1875年公开使用“心理学”一词。本文判定晚清的持平叟、执权居士、持平子、持平居士、公道老人均系同一人, 即朱逢甲。朱逢甲饱读经书, 国学底蕴深厚, 并在襄助传教士办报纸过程中接触到了西学, 具有了现代学科意识。1871年, 他在讨论中国传统相术时, 曾在心理学意义上使用过“心之理与事”一词, 为其创制“心理(学)”一词奠定了基础。中学与西学的交融与碰撞是朱逢甲创制“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尽管“心理(学)”一词首先由中国知识分子创制, 但因西学在中国晚清时期发展的延缓和曲折, 故没有像日本学者西周使用“心理学”一词之后在日本学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望峰息心”出处 “望峰息心”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同时,它又有助于改变人的劣性情绪,抑制狂躁不安,净化人心,进而达到治疗某些心理疾患(指“心病”)的“不药而治”之效。 “望峰息心”语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篇书信体散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望峰息心”。意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6,(5)
引言在西藏三大寺学经的时候,首先要学一部因明入门的书,名叫“都扎”,是类摄的意思。就是把经论中的名相,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摄为一类一类而学习的课本。这部书初从色法中的“显色”、“形色”,直到因明中的“现量”、“比量”等心明差别,和“正因”、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礼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司马光、王安石、程颐等人的礼学造诣皆甚高,而张载的礼学更是名重一时,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礼记说》、《仪礼说》、《周礼说》等书(以上诸书均已散佚),其传世著作《正蒙》中有专论礼学的《乐器》、《王禘》等篇,《经学理窟》中有专论礼学的《周礼》、《礼乐》、《祭祀》、《丧纪》等篇。史称,张载之学“尊礼贵德”(脱脱等,第12724页),“以礼立教”(《二程集》,第1195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体系。从整体看,张载的礼学是由两套系统构成的:一套是关于礼的基本观念和礼学结构功能的…  相似文献   

19.
纪丽君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44-50
本文回顾了笔迹研究的历史发展,简单介绍了笔迹分析的理论及所需材料,并总结了笔迹研究的几种方法。同时,对于心理学家在过去几十年来有关笔迹与情绪心境、笔迹与内外倾及自尊及其它人格变量、笔迹与神经症、笔迹与身体生理状况、笔迹与自杀、家庭成员笔迹比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并探讨了笔迹研究的信度、效度问题,而且,对于未来的笔迹研究提出了值得考虑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武伯钦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7-33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的心理”,还包括在年龄、精神、健康状况方面无责任能力的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人的心理,即泛指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的心理。又如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照搬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应当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再如“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存在主要的十方面缺陷,本文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不良的心理个性倾向→动力定型”的心理学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