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丁·路德热爱音乐,是个出色的歌手,在作曲方面也十分在行.无论在故乡、在修道院、还是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回荡在他耳边的除了弥撒曲或经文歌以外,就是民歌.因而在如何营造理想的新教圣乐方面,路德无疑是从民歌那里受到莫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肖安平 《天风》2003,(9):46-47
他在课堂中引用马丁·路德的话说:“我希望在写作、祈祷和讲道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于是他——  相似文献   

3.
滕吉菊 《天风》2003,(12):32-32
有关圣诞节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来自德国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相似文献   

4.
该收由美国伦理史家路德·宾克莱著,孙彤、孙南桦译。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2.35元。本书清晰而详尽地评述了直觉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5.
王嘉玮 《天风》2003,(3):46-49
圣经常常被基督徒视作教会及信徒的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是我们灵性起步的根基。这就使我们要熟悉圣经、尊重圣经。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在三个“唯独”中,提出了“唯独圣经”的口号,号召信徒们要回到根源中去。由此,路德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这种试图解释圣经的解经学形式的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经院主义的神学著作相比,路德的神学著作显得更新、更有特色,这种特色贯穿路德的神学研究方法。作为解经学家和讲道人,路德不断地与圣经对话,这是没有先例的。他在神学领域里取得的每一进展,都以圣经作为基础和指导。”(1)路德从不怀疑圣经权威的可信性,“他的目的是让圣经和教义里那些朦  相似文献   

6.
何章银 《学海》2003,(6):98-99
法有好坏、善恶的区分。换言之 ,法律有两种即公正的法律和非公正的法律。人们不仅有法律义务 ,也有道义责任 ,去服从公正的法律。同时 ,人们也有道义的责任不服从非公正的法律。因为 ,不公正的法律根本就算不上是法律。这是美国 2 0世纪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为驳斥当局和其他方面对其为争取黑人与白人的平等权利而发动的抗议运动的诽谤和攻击 ,特别是所谓示威者不守法的指责 ,而于 196 3年在伯明翰市监狱中写下的《伯明翰狱中书简》里所表达的一个重要思想。该书简被公认为是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乃至整个美国历史上最…  相似文献   

7.
工人的祷告     
神重用的工人,他们都有丰富的祷告经验,他们在生活中十分注重于祷告。马丁·路德每天要有三个多小时的祷告才能正常地开展工作;约翰卫斯理每天起码要祷告一个多小时;葛培理说:“神的真传道人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作为  相似文献   

8.
自从孔子说“郑声淫”(《论语·卫灵公》),《三百篇》中《邶》、《鄘》、《卫》三风的《诗序》中也跟着说“卫之淫风流行”、“淫风大行”(《诗·国风》邶、鄘、卫三风诸传),于是郑、卫之风淫的话就一直流传下来。其实,这件事是值得辨析的。所谓“风”,实际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社会风气;(二)民间歌谣的内容;(三)这些民歌的音乐节奏。古人用辞简约,有时单指三义中之一义,有时三义混融而言。如子夏说“卫音趋数”(并见《札记·乐记》与《史记·乐书》),《正义》说趋数,促速也,这显  相似文献   

9.
《爱的本性》包括《柏拉图到路德》、《优雅的爱与浪漫式的爱》和《现代世界》三卷。第一卷《柏拉图到路德》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1966年出版。第二卷《优雅的爱与浪漫式的爱》1984年出版。第三卷《现代世界》即将出版。作者欧文·辛格是著名的爱学专家,现任美国麻萨诸塞工业学院哲学教授。 《爱的本性》第一卷追溯了从古代到中世纪以来爱的思想。作者首先考察了哲学家们。诸如柏拉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     
一种哲学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界观的基本范畴是“人”的概念,并断言唯有从“人”的概念出发,才能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概念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人本主义的拥护者有的站在唯物论方面,有的站在唯心论方面。唯物论人本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克·爱尔维修、路·费尔巴啥和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费尔巴哈的著作阐明了人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马丁·路德的婚姻家庭观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马丁·路德本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路德的婚姻观、路德对离婚的态度与观点、路德的家长制传统观点等四个方面对路德的婚姻家庭观进行了介绍与评析,并指出路德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芬兰学派之父曼多马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向英语世界介绍芬兰学派的文章。它通过探索路德为什么如此迷人的原因,对路德研究的芬兰学派的过程及出版情况、路德研究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预设、路德的"分享和(或)圣化"概念、分享和爱进行了介绍,最后从五个方面简要地总结了路德迷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思维心理学及其核心成分——创造心理学,是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主要部分,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苏联心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至第六次代表大会期间,思维与创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以Я·А·波诺马廖夫,М·Г·雅罗舍夫斯基等人为首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研究集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许多富于独创性理论。著名心理学者П·Я·加里培林、А·Н·索科洛夫、Л·Л·古洛娃、Ю·Н·库留特金、Т·В·库德里亚夫采夫、Н·В·克洛基乌斯、М. М穆卡诺夫、А·С·巴依拉莫夫、В·А·莫里亚科、Д·Б·波戈雅夫连斯卡娅、Д·Н·扎瓦利什娜、Г·С苏霍布斯卡娅、А·Ф·埃萨乌洛夫、И·С·雅基卡曼斯娅等人,在思维与创造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卓越的工作。在这一领域,一大批有才干的青年研究者正在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路德伦理学中被遗漏的自然法与信的关系。首先分析路德如何看待自然法和信仰。其中包括学界路德研究者的讨论,并从浩瀚材料中选出代表性事例。本文结论是路德并没有像他经常被诠释的那样以二元的方式来看问题,这导致对路德神学的许多方面要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大师罗洛·梅对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是他的焦虑理论。在罗洛·梅存在分析现的基础上,从焦虑的涵义、焦虑的时代根源、焦虑对人的影响及应对三个方面阐述了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对罗洛·梅的焦虑理论的梳理和总结,对于关照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茨文利主义是另一种以国家教会形式出现的新教教派。茨文利主义因瑞士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布道师、神学家和爱国主义政治家茨文利而得名。茨文利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路德的工作,但和路德主义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因而引起福音运动中的分歧。茨文利发动了瑞士的宗教改革,成为加尔文以日内瓦为中心的教改运动的先声。他是十六世纪瑞士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团结的瑞士,且以军事行动捍卫自己的事业。茨文利的宗教信条为瑞士富裕城市的资产阶级新偏爱。一.茨文利在苏黎世的宗教改革乌尔利希·茨文利(1484——1531) 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不是神学家。虽然他主要学习古典  相似文献   

17.
1990年4月21日,应上海社联邀请来沪作学术访问的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学术代表团,与上海社联联合举行了《社会变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有上海社联副主席武克全、乔林,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克千、复旦大学副教授李继宗、交通大学教授陈章亮、华东师大副教授朱贻庭等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共17人。苏联方面参加会议的有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科学共产主义教研室主任哈力波夫·凡契斯洛夫·费力波维奇教授,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巴谢诺夫·符拉基米·特米立耶维奇教授,国民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波洛维基·彼得勒·特米立耶维奇教授,哲学教研室研究科主任雪契夫·尤利依·瓦西里耶维奇副教授及苏联驻上海总领馆副领事弗拉索·弗拉基米尔·谢尔盖维奇。会上,中苏学者联系本  相似文献   

18.
这个人带来的启示是 ,他的哲学问题、话语和趣味是最俄罗斯的 ,但他毕生追求的是人类的普遍价值。———主持人手记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 (1 85 3- 1 90 0 ) ,杰出的历史学家谢尔盖·索洛维约夫的儿子 ,生于莫斯科。年轻时对自然科学感兴趣 ,经历了一个宗教怀疑论时期 ,但其思维框架是唯物主义的。在以优异成绩完成中学学业后 ,进入莫斯科大学物理和数学学院。翌年兴趣发生转变 ,迷上了哲学。 1 874年 ,他聆听了莫斯科神学院的讲座。索洛维约夫以《西方哲学的危机 (反对实证主义 )》的硕士论文答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这部著作具有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解释学概述     
解释学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逐渐流行的一种哲学。它主要是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中衍生出来的,而在某种程度上又融合了当代西方两大哲学潮流即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的特点。解释学正在渗透到文学,历史、社会学、宗教等理论研究中去,不断扩展其彰响。解释学Hermeneutics 一词,源自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天性机敏、善解宙斯旨意的信使之神赫尔姆斯(Hermes)。古典解释学原指一门注疏,诠释圣经等典籍的学问。早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中,法拉西乌斯(M·Flacius)等人重新诠释圣经,为确立新教提供理论依据,建  相似文献   

20.
近来,卡尔·波佩尔、托马斯·库恩、保罗·费拉本德和汉斯·赖辛巴赫为认识论作出了某些比较重要的贡献。这些作者似乎都在某些方面根本背寓了传统的认识理论。他们的认识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试图解决知识的增长问题:说各种关于科学的理论因为越来越精确而日益接近真理是什么意思,早期的理论和更精确、更新的现代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