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球化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影响着人们的国家认同建构。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 在全球化时代受到的冲击更大。一旦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偏低, 就会影响跨界民族的国家情感, 危及边疆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稳定。本项目拟通过4个研究, 预期实现以下目标:①将国家认同分成文化认同和公民认同两种成分, 并编制符合民族实际状况的跨界民族国家认同问卷; ②探讨民族认同、穆斯林认同在群际歧视知觉与国家认同间的中介作用; ③理清民族内隐理论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④探讨管理体制、民生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政策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并尝试建立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数据库, 及时把握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动态建构过程。研究结果对完善民族政策、开展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淑萍 《学海》2012,(5):11-15
民族国家的伦理认同有明显的地域历史性、民族性。它具有激励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是国家成员间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所在,它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全球化时代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它都是社会平等、合作环境及机制的重要维系基础。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相互协作机遇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家主权观、国家地域观与民族文化等传统国家实体性精神的基地。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化治理需求提出"普世伦理"认同,诱导消解着民族国家的伦理认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塑造良性的民族国家伦理认同,确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反对抽象的伦理普遍主义;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造文化条件、整合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3.
论坛荟萃     
秦麟征:总体发展与总体设计总体发展观就是从总体或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发展问题。它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哲学渊源,并且受到现代科学如系统论、控制论、协同学的影响。总体发展观的主要特点是:①统一性;②综合性;③长远性;④协调性。作者认为,有四种总体发展论:①文化核心论;②终极目标论;③发展层次论;④两极开发论。总体发展分析目前还不很完善。它是宏观市场分析在发展问题上的应用。总体发展观、总体发展论和总体发展分析在我国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重视。首先,它们有助于改变我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文明都建构了以家庭和国家为基本结构的伦理世界,西方“country”文明中伦理世界的命运是“悲怆情愫”,中华“国家”文明的文化条件和伦理精神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不只是家庭精神,也不只是爱国主义,而是身家国天下一体贯通的伦理情怀。“国家”文明创生的家国公正的伦理智慧有日常智慧和“非常”智慧。日常智慧贯穿于人的生活与生命的全程,并通过各种民族节日呈现;“非常”智慧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矛盾冲突的伦理智慧,逻辑与历史地展开为两种传统形态,即以“国”为重心的“精忠报国”,以“家”为重心的“亲亲相隐”。家国伦理公正的课题与中华现代文明的百年进程相伴随,从中国革命到改革开放,呈现“伦理建构—伦理革命—伦理解放”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进程。现代中华文明依然是“国家”文明,但已经具有新形态,也面临新挑战,必须以伦理公正实现“国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做出新的“中华”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建构认识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哲学理论。关于"和合"思想,各家各派都有所论述,而道教的"和合共生"思想更是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展现出其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生态智慧,是建构现代生态和谐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集体协商中的协商目标协调、协商行为配合、协商收益均衡,分别基于和合伦理中和合共生、和善诚信、和衷共济的伦理秩序。目前集体协商立法中,协商团体形成权、集体协商权、政府介入请求权、集体合同草案决议权的权利体系,维系了和合伦理秩序,而与西方集体谈判中团结权、集体谈判权、集体行动权的权利体系相区别,彰显了中国特色。在和合伦理基础之上的集体协商,还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介入请求权,细化协商团体形成权、集体协商权,保障集体合同草案决议权,推动协商双方对伦理规则的内化。  相似文献   

7.
以63名盲童为被试, 对17对空间词作相似性的分类。结果表明:⑴盲童的空间词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状态/方位;②自身参照/他物参照。⑵盲童的空间认知围绕着4个主题:①身体周围的三维方位;②空间距离;③三维边界;④空间状态。⑶视觉的缺失决定着盲童的空间词组织的特点, 语言、文化和教育对盲童的空间概念及其组织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桑吉扎西 《法音》2006,(10):I0003-I0004
①2006年9月2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隆重举行第八届二次理事会议。②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达扎·丹增格列代表常务理事会作第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③参加会议的部分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④会场一角。⑤全体理事举手通过第八届二次理事会决议、工作报告以及《关于努力建设平安寺庙的倡议书》。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举行第八届二次理事会议@桑吉扎西  相似文献   

9.
宗教信仰是历代许多政治家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潜力。宗教可以通过其精神信仰以及仁慈博爱、自我约束、维护和谐稳定等教义主张或伦理要求为社会提供精神信仰、价值伦理、凝聚力和整合约束力,进而最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我国社会宗教信仰包容融合的传统优势,因势利导促成各宗教和合共生的宗教共同体,运用其巨大潜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化解各种社会问题,是可供选择的积极进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和我国台湾学者陈信君编制的学校效能问卷,对30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高级职称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低级职称教师;②省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市一级学校教师,而市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区一级学校教师;③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学校效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④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学校认同、责任意识和利他行为因素对学校效能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道》2015,(4)
"战国策派"是在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宗旨,以救亡图存、建立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为伦理目标。忠于国家,孝于民族,是他们呼吁国民树立适应"战国时代"的国民伦理与民族伦理。在抗日御侮的现实情境下,他们以"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为主旨,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挽救民族危亡,重建民族文化,进而建立民族国家,表达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是"战国策派"构建民族国家的伦理核心主张,由此彰显的民族主义则是他们构建民族国家的伦理原则,但其民族主义却游离在政治与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当代青少年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年龄发展。研究采用了团体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民族自尊的四个维度,且说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民族自尊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研究得到的结论是:①民族自尊是一个四维心理结构;②初二、高二和大二的学生总体上有积极正向的民族自尊;③民族自尊总分在年级上具有"V"型发展趋势,除了在共同命运感得分上各年级呈现出直线发展趋势外,其他三个维度都呈"V"型发展趋势;④民族自尊总分没有性别差异,但女性比男性有更强烈的共同命运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瑜伽行法是达到终极解脱的必由之路,为达到解脱,“修炼”和“离欲”是必不可少的,有五种行法:①信;②勤;③念;④定;⑤慧。瑜伽八支是:①禁制;②劝制;③坐法;④调息;⑤制感;⑥执持;⑦禅定;⑧三昧。三昧是主客观的统一,它分为有智三昧与无智三昧两种;有智三昧由有寻三昧、无寻三昧、有伺三昧和无伺三昧组成。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说:“黑格尔的伦理学或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法哲学,其中包括:①抽象的法;②道德;③伦理,其中又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在这里,形式是唯心的,内容是现实的。法律、经济、政治的全部领域连同道德都包括在这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27页)这里极其深刻地概括了黑格  相似文献   

15.
傅伟勋一直被看作现代新儒家之外的儒家批评者,文章则从三个方面证明他完全有资格归入现代新儒家阵营。首先论证他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使命感的学者,在中国现代三大主流思潮(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中,他必然要选择文化保守主义,从而走向现代新儒家。其次就他的四个学术思想倾向来论述他只能归属现代新儒家。最后论述他具有第三代新儒家共通的思想特征,即:①推崇儒学,但不将儒学价值绝对化;②虽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却能客观地评价马克思主义;③坚持多元价值观,虽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但从不拒斥西方文化,虽强调儒家精神的现代意义,但决不轻率断言认同儒学乃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惟一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独立后华人民族精神与凝聚力异化的个案分析新加坡共和国教育部杨瑞文新加坡共和国自1965年独立以来,因3百万人口中有75%是华人,有人戏称为第三中国。因26年来各种族杂处,又继承了英殖民政府官僚体制,英语为唯一共同行政语,华校消失,遂形成“受英文教育者”与“受华文教育者”(包括老一辈华族移民),在华族精神文化上与民族凝聚力上分裂、割绝与对立的文化现象。一小部分受英文教育者要全盘西化,学英语,用刀叉,吃西餐,唾弃华人母族精神传统,反对华人语言文化,提出“新加坡华人非华人”,应成为“世界公民”的论调。他们崇尚英美生活方式,认同西方价值观,宣扬“文化”。另一方面,受华文教育者,包括老一辈移民却热爱华族优良传统,维护华人语言文化的传承。他们卑视异化了的华人,批评他们“变种”,不爱国,数典忘祖,成为“无根异类”。此情势发展至今年,益形尖锐化,在报章上互相攻讦,批评,互伤感情。华族精神与凝聚力至此被异化、分化而削弱、变异。新加坡华人产生这种分裂、异化的现象,正反映出200年来受到西方势力与文化冲击的结果。新加坡独立后,华人从同质的社会与文化,转变为异质、多元的社会与文化,其原因有:①英殖民及亚细安政治上的影响;②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文背景考察入手,追溯传统宗教与民问信仰所蕴含的华夏民族意识。作者认为,传统宗教与民间信仰体认与保存了以黄帝、尧、舜为传序的道统文化,体现了眷念故土的寻根情怀;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伦理规范,这些规范是以社会的和谐统一为价值取向的。在客观上,传统宗教与民间信仰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或途径, 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10分) 1、占有、鉴别、选择和使用。2、正确、深刻、新颖和集中。(或:深刻、新颖、集中和鲜明) 3、①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②要服从、服务于表现主题的需要;③要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④要反对程式化、八股调。4、①论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开合关键处;②文章内容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的交接、斗折处;③叙述与议论、顺叙与插叙、写景与抒情等相转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以佛家的缘起论为视角,考察数据与隐私问题的因缘和合,展示信息技术与人类隐私伦理的新新生灭、续和合生的缘起过程;审视人类隐私忧虑、烦恼的缘起,"无常故苦"揭示维护数据高效利用与保障个人隐私之间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采用集合论的方法对一般非隐私数据范畴进行定义,并探讨了处理数据时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缘起"、"无我"等佛家理念对于分析、对治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伦理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清真寺的名称,一般来说没有在建寺时郑重其事的命名这种做法,往往是清真寺建成后以群众的习惯称呼,而自然形成的寺名,且大都是用设寺地点的地名、街道名;只有个别例外。而乌鲁木齐的清真寺,特别是解放前原有的回族清真寺的寺名,与全国各地相比,却有很大不同。乌鲁木齐清真寺的取名,有以下四种类型:①用清真寺所在地的地名、街名的;②用清真寺在城区的方位的;③用民族的族称的;④用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