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衍具  禤宇明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7,30(5):1077-1080
本研究采用空白单元格定位任务,探讨序列刺激整合的时间特性。实验1重复前人的实验,验证了时间间隔对整合绩效的影响;实验2系统操纵了对先前刺激的编码时间与时间间隔,结果发现,编码时间越长,记忆的效果越好,虽然会妨碍对随后刺激的知觉,但整合绩效越高;而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延长编码时间带来的优势逐渐减弱。结论提示,人们能够整合视觉短时记忆和视知觉的信息,而且这种整合的时间特性不同于知觉整合。  相似文献   

2.
包燕  王甦 《心理学报》2003,35(3):285-290
、考察了短时记忆中的知觉组织是否受双作业时指导语引导的注意策略控制。各有24名北京大学本科生参加了自由回忆和顺序回亿实验。实验任务有2种:记忆和声音监控。声音监控或者安排在记忆编码阶段,或者安排在记忆提取阶段。双作业时的指导语类型有3种,分别强调记忆、声音监控或两种作业同样重要。记忆项目表分2种:不分组和知觉分组。研究发现:自由回忆中的知觉组织仅受编码阶段的指导语影响;顺序回忆中的知觉组织仅受提取阶段的指导语影响。作者设想,短时记忆中的知觉组织在编码和提取阶段都受注意控制,但记忆类型不同,注意控制的作用地点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赵亚军  张智君  刘炜 《心理科学》2012,35(2):304-308
采用注视-西蒙范式探讨了注视方向知觉的空间编码机制。实验一让被试采用双手交叉的反应方式,发现注视-西蒙效应并不随反应手的交叉而反转,说明它涉及抽象的空间方向编码,而非基于以手为参照系的半侧优势效应。实验二采用纯音音调辨别任务,发现了典型的注视-西蒙效应,结合实验一视觉通道的结果,说明注视-西蒙效应并非特异于视觉通道,它可能发生在晚期的反应选择阶段,而非早期的知觉阶段。结果支持注视线索能够自动诱发观察者形成抽象的方向表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盖彦君  王权红 《心理科学》2013,36(6):1399-1403
为了考察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机制,实验采用“学习-测验”范式,探索了在不同程度视觉干扰条件下,再认测验里低频汉字及双字词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1)在对低频汉字的记忆中,知觉干扰条件引起了“反知觉干扰效应”,知觉干扰条件削弱了对汉字的记忆;(2)低频双字词不存在记忆的“反知觉干扰效应”。结果可以解释为,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反映语音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5.
视觉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编码、维持)对多特征客体信息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否相同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引入前注意线索和后注意线索,分别探测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维持两个阶段中的注意选择模式。3个实验结果显示,在前注意线索试次中,被试对任务相关特征变化的觉察显著受到任务无关特征变化的干扰,表现为任务无关特征变化条件相比于不变条件的反应更慢,报告标准更低;且该干扰效应并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而在后注意线索试次中,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实验1a/1b)存在干扰效应,当记忆负荷增大后(实验2/3)干扰效应消失。结果表明,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阶段,客体中任务相关与无关特征均被编码进视觉工作记忆并相互竞争注意资源;而在维持阶段,任务无关特征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得到加工。结果揭示,在编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客体的;而维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特征的,且受到记忆负荷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概念规律如记忆项间的类别关系如何影响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 学界存在两种预测截然不同的假说:(1)混合类别优势假说, (2)同类别优势假说。综述文献发现, 该类研究均采用带有细节特征的真实客体作为实验材料, 因此前人研究中发现的混合类别优势效应或同类别优势效应中必然混有低水平知觉特征的影响。故本研究采用去除细节信息的动物剪影作为记忆材料来排除上述因素的影响, 旨在厘清上述两种假设, 并采用对侧延迟活动作为神经指标, 来进一步探讨概念规律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内在机制。两个行为实验发现, 不论记忆项同时呈现还是序列呈现, 均存在同类别记忆优势效应。脑电实验结果发现相比记忆不同类别客体, 记忆同等数量的同类别客体诱发的对侧延迟活动的幅值更小。上述结果一致表明, 视觉工作记忆可借助概念的方式将同类别客体加以组织, 从而有效扩大视觉工作记忆容量, 支持了同类别优势假说。  相似文献   

7.
通过操纵Flanker任务相对于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呈现位置, 探讨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保持阶段, 精度负载和容量负载对注意选择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 Flanker任务呈现位置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类型影响注意选择; ERP结果发现, 在保持阶段, 当搜索目标和干扰项不一致时, 负载类型影响N2成分。研究表明, 在编码阶段,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主要通过占用更多知觉资源降低干扰效应, 支持知觉负载理论; 而在保持阶段, 当Flanker任务位于记忆项内部时, 两类负载在工作记忆表征过程中不同的神经活动导致投入到注意选择的认知控制资源不同, 可能是两类负载影响保持阶段注意选择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视觉输入的颜色和记忆中的物体颜色知识一致性对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对物体图片进行编码时颜色不一致图片诱发更大N400, 而提取阶段则对颜色一致图片有更多熟悉性加工(实验1); 物体名称能够更快激活典型颜色知识, 对颜色一致名称有更多细节回想(LPC更正) (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 颜色一致促进知觉水平的记忆编码, 而阻碍语义水平编码。同时, 颜色一致促进物体图片提取(知觉水平)中的熟悉性和回想过程; 而对物体名称提取(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回想上。此外, 颜色与物体名称有着密切联系, 同样影响物体的语义表征, 支持激活-扩散模型理论。本研究从知觉和概念水平上为揭示物体颜色在联结记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早期知觉过程中注意资源分配权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  王健 《心理科学》1999,22(2):128-131
本研究将早期知觉过程中分配的资源比例理解为权重。实验采用中心提示法,探讨了字母、数字、图形和颜色四种刺激特征的早期识别过程中资源分配权重问题。结果发现:(1)颜色不易受到提示的影响,而其它三个特征则受提示的影响较大;(2)在弱提示位置上,对数字的识别比对字母和图形的识别要难,而在强提示位置上,则相差不大。说明这四种刺激特征的注意权重在知觉加工的初始阶段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早期知觉过程中刺激因素与注意资源分配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大脑腹侧视觉通路知觉表征的神经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该问题研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归纳分析了模型之间的分歧与各自的局限。文章分析指出大脑自上而下的调控机制是腹侧视觉通路神经表征机制问题研究的另一重要维度,如何有效整合知觉表征模型与大脑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是进一步深化知觉表征神经机制问题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行为与脑电实验技术,比较外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语言符号与知觉符号表征对词汇记忆编码与再认的影响过程,从而考察语义表征对词汇习得的影响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语言符号与知觉符号表征条件下被试对词汇学习效果的主观判断无显著差异,但后者比前者有更高的词汇再认正确率。脑电结果表明,对于词汇编码阶段,相较语言符号表征,知觉符号表征在编码晚期诱发更正的LPC成分;对于词汇再认阶段,知觉符号表征条件诱发更大N400成分,且脑电时频分析表明该条件下出现更为明显的μ波抑制及θ波功率增强现象。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与语言符号表征便捷但非模态化的语义加工相比,知觉符号表征加深了词汇晚期编码的深度,并通过知觉模拟,利用多模态信息提高了词汇的形象化再认,从而推动了再认阶段的语义检索,最终内隐性地提高了词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情绪识别往往依赖于不同通道间的信息整合(如, 面孔、声音)。本文梳理相关研究认为, 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在早期知觉阶段即产生交互作用, 且初级感知觉皮层负责两者信息的编码; 而在晚期决策阶段, 杏仁核、颞叶等高级脑区完成对情绪信息内容的认知评估整合; 此外, 神经振荡活动在多个频段上的功能耦合促进了跨通道情绪信息整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两者整合是否与情绪冲突有关, 以及不一致的情绪信息在整合中是否有优势, 探明不同频段的神经振荡如何促进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的神经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融景知觉现象是指观察者任意时刻虽然只能观察到部分刺激模式,却能基于部分刺激模式形成完整知觉。完成融景知觉的关键在于需要将时间序列上的信息进行整合。根据视知觉与视觉工作记忆动态交互模型,完成信息整合需视觉工作记忆的参与。然而以往研究均关注融景现象的知觉加工特性,尚未涉及视觉工作记忆在该现象中的作用机制。笔者采用双任务范式,要求被试完成规则或不规则刺激模式的融景知觉,同时操纵工作记忆负荷,以考察记忆负荷对融景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记忆负荷显著降低不规则刺激的融景知觉绩效(实验一);且该效应并非由记忆负荷对融景刺激维持阶段的影响所致(实验二)。上述结果说明,至少对不规则图形的融景知觉需要视觉工作记忆参与。  相似文献   

14.
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不同类型视觉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中要求记忆的客体由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构成;实验二中的客体为具有不同颜色及开口朝向的兰道环。通过观察检测项变化方式对记忆绩效的影响,获得以下结论:(1)对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的存储以整合客体为单位;(2)兰道环的颜色与开口朝向信息难以以整合客体方式存储。笔者推测,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储的整合客体并非如现有理论假设的,是在集中注意参与下创建的,而是由并行加工阶段所获信息构成;客体中所含需集中注意提取的细节特征信息难以与其基本特征信息整合于该客体表征  相似文献   

15.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2,44(1):30-39
记忆包括编码和提取两个重要阶段, 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隐和外显记忆在提取阶段的脑机制分离, 那二者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是否不同?为探讨这个问题, 该实验采用两阶段的迫选再认方式, 把学习项目区分成三类:随后被选择且告知为见过的项目(记住), 随后被选择但告知为猜测的项目 (启动)以及随后未被选择的项目(忘记)。结果表明, 从200 ms开始的颞区负走向Dm效应为内隐记忆(启动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 400~500 ms前额区正走向的Dm效应为外显记忆(记住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精细加工过程, 而200~300 ms中央区及600 ms开始的顶区负走向的Dm效应为两种记忆类型所共有, 它们分别反映了对刺激的注意状态以及把编码后的刺激信息登记进相应记忆系统的过程。因此,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既存在着分离, 也存在着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字符的知觉表征及其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津  朱滢  田立 《心理学报》1995,28(2):145-151
实验以英文单词,汉字和图片为材料,采用速示补笔测验测量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启动效应。结果是,如果学习与测验的字体和大小不变,则视觉启动右半球高于左半球。其他材料不产生这种效应。这表明,至少有一个分离的系统对构成启动的汉字的视觉表征进行编码,此系统在右半球表征形状特异形状特异信息更有效;对字符抽象特征的表征,两半球无显著差异,速示补笔测量的是前语义水平的知觉表征,是一种知觉(数据驱动)内隐记忆测验。  相似文献   

17.
字形工作记忆(O-WM)是书写加工过程中汉字部件的临时存储点,其重要功能之一是保证部件表征的区分性特征。关于汉语O-WM的研究主要来自脑损伤个案,目前还没有关于汉语听写困难儿童是否存在O-WM损伤的报道。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分别探讨视觉和语音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汉字部件再认的影响。结果发现:(1)听写困难儿童的部件判断存在视觉前摄干扰效应,而正常儿童没有表现出视觉前摄干扰效应(实验一);(2)两组儿童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语音前摄干扰效应(实验二)。该结果表明,汉语听写困难儿童O-WM在保证部件视觉表征的区分性功能上存在缺陷,并支持汉语O-WM中汉字部件的表征是以字形为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近期发现,采用目标探测任务作为二级任务时,目标探测条件不仅不会削弱,甚至会提高记忆成绩,产生注意促进效应(ABE)。为进一步探究目标探测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比目标与分心条件在编码和提取过程中所诱发的ERP差异。结果表明,两类条件在再认过程中所诱发的ERP差异不仅表现在早期与知觉加工相关的ERP成份上,并且一直持续到了后期与细节提取相关的ERP成分上。由此推测,ABE不仅体现在编码早期的知觉加工阶段,更会延续到后期的复述与精加工。  相似文献   

19.
林晓欣  邢强 《心理科学》2021,(2):266-273
研究旨在探究更精确的视觉项目表征能否消除延迟反馈对信息整合学习的损害。实验采用2(视觉项目表征精确性:精确/非精确)×2(反馈延迟:即时反馈/延迟反馈)组间设计,结果发现无论有无延迟反馈,精确的项目表征条件下类别学习成绩都显著高于非精确条件,精确性与反馈延迟存在交互作用。采用状态痕迹分析进一步证明精确性显著影响信息整合类别学习的稳定性。在反馈延迟条件下,精确的视觉项目表征能提高信息整合类别学习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图形颜色、形状及质地表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丁锦红  林仲贤 《心理学报》2000,32(3):253-257
记忆中的图形特征既可以按一定方式被直接储存,也可以按抽象形式存储。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图形特征(形状、颜色等)分别以何种方式存储,但可以肯定,图形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分开表征。那么,图形的其它特征之间是否也是可以分开表征呢?该研究中的两个实验对图形的质地与形状、质地与颜色之间表征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图形的质地可以分别与形状、颜色分开表征,这一结果提示,人们在记忆图形时,可以将图形的不同特征按分离方式进行加工。同时,通过对两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图形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的记忆难度之间存在差异,形状最易,颜色最难,质地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