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南北朝时期天台山作为五百罗汉圣地的塑造,远早于中土山岳菩萨道场的构建。在中国传统东西神圣空间的对称格局下,借助道教"洞天福地—神仙治所"的理论,佛教中的阿耨达池五百罗汉实现了"东迁"与"南渡",最终变成天台山五百罗汉。北齐《赵郡王高叡修寺碑》中"远住东海"的"金台罗汉"就是天台山五百罗汉,他们也是《首罗比丘经》中得见月光童子出世的五百仙人。  相似文献   

2.
浅析医经、经方中脏腑概念的差异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大连116001)杨麦青《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中医经类有《黄帝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白氏内、外经》、《旁篇》等七家,经方有《汤液经法》等十一家,年湮代远,多已佚失。今所存者,医经有《灵枢...  相似文献   

3.
《正统道藏》现存有题名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其内容与袁淑真的《黄帝阴符经集解》雷同,由此引发了《疏》是李筌著亦或袁淑真著的争议。本文赞同陈进国先生的看法,认为李筌是《黄帝阴符经疏》的作者,并补充三点证据:1.在《道藏》分三章且有三章名称的注解本中,只有李筌、袁淑真注本将第二章题为"富国安人演法章"。2.《黄帝阴符经疏》中明确提到安禄山、史思明的名字,并称他们为"篡逆悖乱之臣"。3.由李《疏》与袁《集解》中在"神仙抱一演道章"后的两段话比较来看,该段为李筌所著。  相似文献   

4.
郑玄在注释群经时,往往称引谶纬,且常有转"纬"为"说"的现象。后人因误读《礼记正义》所引《郑志》,多信从汉末禁绝谶纬之说,并将其归因为党锢之祸。此说实乃孔颖达、贾公彦等人所创,并无实据。郑玄在遭党锢之祸时未曾噤口不言谶纬之名,在党锢之祸后也没有停用"说"这一指称。据此可证所谓转"纬"为"说"与党锢之祸无关。郑玄十分重视以谶纬解经,将其视为经注之一种,加之汉儒行文过程中指称经注十分随意,故常以"说"代称谶纬。  相似文献   

5.
《维摩诘所说经》是大乘经中又一部很有影响的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此经一译再译,先后有七种译本,现存的有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六卷。其中以姚秦弘始八年(406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译出的《维摩诘所说经》最著名。此经译出之后,备受中国佛教学界的重视,疏注此经的著作层出不穷,不下三四十种,其作者中的许多人都是影响一代的名僧,如南北朝时代的僧肇,道生;隋代的净影寺慧远,中国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唐初名僧、三论完的创始人吉…  相似文献   

6.
穆斯林学习、理解《古兰经》内容的方式和途径很多,首先是要通过学习阿拉伯语的《古兰经》原文,才能基本了解经文的大意和本义。而对于那些想进一步了解《古兰经》经文内涵的学习者来说,就必须要通过学习“圣训”经注、正统经注学家的经注、阿拉伯语的经注和非阿拉伯语的经注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古兰经》的内涵。因此,了解学习各类经注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古兰经》的深刻含义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真主以阿拉伯文下降了《古兰经》,  相似文献   

7.
一、姚生诵《黄庭经》验 据道书记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授其弟子《黄庭经》。魏华存元君,字贤安,任城人,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修成道果。 《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简称《黄庭经》。《黄庭内经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经》,收人《正统道藏》。另《道藏》与《道藏辑要》、《云茬七签》收有数种《黄庭经》注本。《黄庭经》重在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又以积精累气为要诀,全经反映了上清派修道成仙的思想,此经是道教一部重要的经书。《黄庭内景经》经文分三十六…  相似文献   

8.
去年初夏,应湖南省道协王信安会长之邀请,来南岳玄都观编写《湖南省道教志》。编至宫观仙侣,得读南岳真人的修炼事迹,心潮澎湃,久久不能自己。爱成《感事诗》数首。为编《道志》来衡岳,常与神仙一室居。拜问长生真谛诀,皆言多悟老庄书。九仙早已飞升去,事迹斑斑各有缘。万法归宗惟一个,精诚感格大罗天。专程来访魏元君,叩问《黄庭内景经》, 幽室泥丸华盖下,保精清脑益心神。  相似文献   

9.
丛伟 《中国道教》2015,(2):58-60
<正>《黄庭经》构造了以"一"为大心境界的超越性自我与以二十四真为内容的超个人带。以此为基础,《黄庭经》认为与"一"的背离和割裂,造成了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同时也将死亡的枷锁不可避免地套在了每个人身上。如果要摆脱这一困境,关键即在于向"一"的回归,而回归的方式即是认识二十四真,利用超个人带实现向大心境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道藏》中收录有原题“蔡氏注”的《黄帝阴符经注》和题名“崆峒道士邹诉注”的《黄帝阴符经注解》,这两篇注疏的内容完全雷同.经过考证,笔者认为,该注文的作者是蔡氏,并列举了四条理由:1.朱注中明确提到了蔡注本.2.朱注比蔡注多加了两处“朱子曰”并几处按语.3.凡朱熹作了详细注解的部分均标注有“朱子曰”、“又曰”.4.凡标有“朱子曰”及“又曰”的地方,在140卷的《朱子语类》中均有收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想尔注》与《四十二章经》关系极为密切,《想尔注》有关道及中和的思想与《四十二章经》相同,“想尔”一名即源于《四十二章经》。佛教“想尔”意为思欲;道教“想尔”意为守一,存想大道,“想”即存想,“尔”代词,指一、道  相似文献   

12.
《汉书·扬雄传》中"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说法导引了后人"以《易》求《玄》"的研究思路,以此得出扬雄仿照《易》经、传一一而作《太玄》经、传的偏失结论。分析扬雄作《太玄》时《易》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扬雄的解《易》理路是"《玄传》-《玄经》-《易经》",《太玄》是经、传分立的。扬雄采用"经自经、传自传"的方式释《易》,在于倡导"简而要"地追寻经典本义,对东汉古文经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逢禄的《论语述何篇》和康有为的《论语注》是清代以"公羊学"注解《论语》的首末。虽然同以"公羊学"注解《论语》,但两人在解释起点、策略和内容上都有差别:刘氏认为《春秋》与《论语》的关系是"表里"关系,强调两者间的互证互补,守"公羊"家法;康氏则认为两者是"辅助"关系,以《春秋》贯《论语》,运用糅合了《礼运》"大同"的"三统三世"说"别择而发明"《论语》的微言大义。两人的解释从注经的角度看均属于过度诠释,但在其背后隐含着时代背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不同意学术界长期流行的见解,认为《正统道藏》署名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不是抄袭署名袁淑真的《黄帝阴符经集解》.通过考察两个注本的传抄失误和有意改写,可知这些差异不能支持流行见解.而相关目录资料显示李筌本的记录比较早,袁淑真本的记录是南宋初年,袁淑真的署名则值得进一步考察.论文注意到骊山老母神话的影响和《阴符经》注本的复杂性,这两个本子来源于同一个祖本,且都经过修改.今天我们看到的远非原始面貌,但是还保留着珍贵的信息,其章末结语和附录经注都证明这两个本子经过多次改动.  相似文献   

15.
缪协仅存的二十七条《论语》注包含有丰富的玄学内容,如本末之说、有无之论等。缪协以"名"、"实"论"闻"与"达",其注释中"讳"和"所以讳"类似郭象"迹"和"所以迹"。其注释不仅涉及到王弼、《老子》、郭象等,还涉及到《庄子》、《周易》。此外,缪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位在注《论语》时引用中正之言的注家。  相似文献   

16.
清代初年开始以朱熹的名义行世的《阴符经考异》实际上是一个被逐渐改造成的本子。它的注解文字出于蔡元定之手。其他文字则是黄瑞节从朱熹以及其他学者的著作中汇编成的,而且是作为附录。能够揭开历史真面目的是元代黄瑞节编辑的《朱子成书》。但是,在《朱子成书》以前就出现了朱熹注解《阴符经》的说法。《朱子成书》本也在明代被作为"崆峒道士邹诉注"的名义进入了《正统道藏》,抹杀了蔡元定的著作权。本文描述了《朱子成书》本被改编改名的过程,指出被四库全书收录的《阴符经考异》文本来自吕留良刻印的《朱子遗书》。朱熹撰写《阴符经考异》的说法定型于清初甚至更早。这个著作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一段朱熹神话。  相似文献   

17.
王小明 《法音》2000,(2):18-24
《比丘尼传》,凡四卷,为南朝梁代僧宝唱所撰。宝唱,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俗姓岑。生卒年不详。少投建初寺僧 出家,遍学经律。后住庄严寺,博采群言,酌取精理。天监四年(505)入京,奉敕住新安寺,参与僧 之《众经要抄》八十八卷、僧朗之《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之述作。又列席僧伽婆罗译场,笔受《阿育王经》以下十一部经。改订安乐寺僧绍之《华林佛殿众经目录》(世称"宝唱录")。帝嘉赏之,敕掌华林园宝云经藏。师博学能文,名冠当世,著作颇多,另有《众经饭供圣僧法》五卷、《众经忏悔罪方法》三卷、《法集》一百四十…  相似文献   

18.
《太上洞渊神咒经》共二十卷,一名《洞渊神咒经》,简称《洞渊经》、《神咒经》,为图谶式道教经典,收于《道藏》卷六中。史学界一般认为该书前十卷为原始部分,大致成于西晋末至南北朝的宋齐时期;后十卷成书于中唐乃至唐末。曾经“盛传于隋唐时代,被列为道士受经的第二阶”①,在道教典籍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以宣扬大灾将至,劝人“学仙”、“修道”、“度人”,以及多做善事,积累功德为主体思想,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神咒经》的德育思想包括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两个方面,现概括如下:一、道德教育内容《神咒经》的德育内…  相似文献   

19.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术界根据唐代的两则诏令,一直认为经教是景教的别名。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发现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七月诏令远将经教中经教与《景教碑》远将经像中经像构成异文的语言现象,结合唐代经教、经像的使用情况,确定其意义应该是一个中性名词,即对某一宗教经典典籍的称呼,儒道释教均可称呼本教经典典籍为经教。因此,景教称呼本教经典典籍为经教也在情理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经教是景教别名的可能,纠正了前人对于景教名称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