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实证主义大师孔德曾谓:人类认识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历史的发展依次经历三大阶段,这三大阶段分别是用神的意志说明世界的神学阶段、追究万物本源的形而上学阶段、依据观察实验研究并解释现象的实证阶段。孔德所说的神学阶段,历史地看,当主要指神话时代,但作为认识形式,神学自然应当包括后来产生的宗教神学。形而上学阶段则指旧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孔德看来,尚未实证化的哲学就是旧哲学或曰形而上学,因为它试图把握超验的终极的宇宙原因,从而获得绝对知识。孔德认为哲学也应当实证化,实证的哲学不再是形而上学,而成为科学的延…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西方学术界对康德历史哲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康德被视为“非历史主义的”思想家,19世纪的历史主义学派认为康德的历史哲学依然停留在已经被他的批判哲学克服了的启蒙运动水平上。克罗齐认为“康德没有感觉或理解历史”。勒维特等人把康德排除在历史哲学之外,狄尔泰甚至准备撰写一部《历史理性批判》来弥补康德批判哲学的不足。直到20世纪,康德历史哲学才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使上述情况开始有所改观。正如柯林武德所说的,“历史研究并不是康德的一个主要兴趣,但……即使在他所知甚少的一个题目上,也能使他发挥出来象他在伏尔泰、卢梭和赫德尔这样的作家身上所发现的那些思想路线,并写出了一些新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本文的宗旨,也就在于对康德历史哲学中这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作一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约翰·哥特弗里德·赫德尔(1744年——1803),是18世纪德国启蒙派哲学家和路德派神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他还是作家、诗人、德国“狂飙突进”文学运动理论纲领的制定者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他的著作极为丰富,主要著作都在生前发表。1877—1913年出版的、由伯恩哈德·祖普汉主编的33卷本《赫德尔全集》是迄今为止收罗最全面的版本,也是唯一的一个全集本。这些著作表明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举凡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美学、语言、神学、地理、教育、心理、人种、医学、动植物等等无不涉猎。而且在所  相似文献   

4.
一、实证主义在我国的简要回顾实证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也是西方哲学中最早宣称要用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哲学流派。它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英国,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后来被称做实证主义鼻祖的法国的孔德与英国的密尔(旧译“穆勒”)和斯宾塞。进入20世纪后,实证主义哲学在欧洲经历了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阶段,而美国的实用主义也与实证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实证主义哲学传入我国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末,孔德的实证主义和密尔的逻辑学就通过严复的译著而为国…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科学哲学的内在矛盾越来越尖锐,新的科学哲学传统的建立正处于探索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德国科学哲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我们对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的汉斯·波塞尔(Hans Poser)(简称波)教授和德国自由大学哲学系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潮(简称李)先生进行了专访。问:英美科学哲学界普遍认为,科学哲学产生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形成于逻辑经验主义,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波:一般认为科学哲学起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这是分析哲学的看法,分析哲学的典型特征是坚持经验主义传统,从经验主义中…  相似文献   

6.
一、今天,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已不象50年前那样时兴了,然而人们不能否认它仍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有影响的学派。从哲学史的角度看,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思想可以回溯到洛克、休谟、孔德和穆勒。于是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问题:这样一种经验主义哲学为什么不是出现于英国或法国,倒是产生于近百年来一直处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以及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影响之下的德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阿多尔诺哲学是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具有两个原则:一是资本批判的原则,或理性批判的原则;二是道德批判的原则,或文化批判的原则。阿多尔诺把这两个原则运用于考察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和反思奥斯维辛现象,通过批判启蒙精神,在微观层面上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观。在此基础上,他建构了以否定概念为核心的文化的形而上学,彰显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品格。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正《世界哲学》于1956年创刊,迄今已有60年历史。本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中央级外国哲学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注重外国哲学研究的原创性,以及世界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翻译与介绍。刊物欢迎国内外哲学研究者踊跃投稿,积极支持刊物发展。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9.
俞吾金 《哲学研究》2012,(9):32-39,127
对中国哲学未来发展问题的探索,可以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一个角度是,从中国传统哲学已经拥有的思想资源出发,概括、总结出其基本特征,进行批评性的阐释,并对其中的某些合理的内容加以弘扬。毋庸置疑,这个角度为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纳。另一个角度则是,从中国传统哲学所匮乏的某些理论要素出发,阐明其历史演化中的偏失及其原因,从而匡正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选择的是后一个角度,具体的切入点是认知理论中的知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 ,自 1 970年开始 ,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 ,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 ,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 ,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 ,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 2 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 ,在推进历史 /史学观念分析之时 ,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 ,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 ,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 4篇文章 (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 )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自1970年开始,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2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在推进历史/史学观念分析之时,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4篇文章(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 ,自 1 970年开始 ,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 ,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 ,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 ,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 ,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 2 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 ,在推进历史 /史学观念分析之时 ,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 ,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 ,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 4篇文章 (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 )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基本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因为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而且还在于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哲学基本问题是否真的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无意义呢?抑或仍然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方向和主流?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本文考察了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当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德的实证哲学与他所倡导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广为人知,但从宗教学的角度看,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他对当代和未来社会中的宗教的设想以及他对宗教功能的论述。孔德认为宗教过去一直都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柱,在未来社会还要靠宗教来维持社会秩序,但是一种新宗教.即建立一个将人的情感、人本主义宗教化的“人性宗教”  相似文献   

15.
承秉现代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分析还原理念下的现代医学模式及其诊疗越来越受到实践的质疑.从解释学视阈可以发现,现代医学诊疗具有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诸多特征,即注重文本性、语言性、多元解释和历史效果性,指出后现代哲学解释学意义下的医学诊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哲学史告诉我们,哲学的发展包括学说内容和理论形式(或理论形态)两个方面。恩格斯也曾经从这两个方面论述过以往的哲学,预言过未来哲学的发展。他认为哲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历史的产物,未来哲学不仅在内容上而且理论形式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参看  相似文献   

17.
陈新 《学海》2001,(4):44-50
"世界历史"观念作为我们理解世界、描述世界的理论框架,起源于希腊化时代;中世纪,它融入宗教哲学,完成了哲学化转向.近代以来,理性取代了上帝,"世界历史"观念随之转向认识论,并逐步成为孕育欧洲中心论的温床.近代早期,维柯与伏尔泰为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确立了基本的范式,这种范式大大削弱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广泛具有的实践性.自康德始,近代"世界历史"观念以德国思想家为其表述者.康德的创造性表现在,他认为普遍世界历史的存在,首先是人们以某种预想为线索进行撰述的结果;赫德尔则以强调个体的特殊性与历史性的方式来撰述世界历史.西方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他的世界历史思想代表着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确立与完善,同时意味着中世纪普世主义"世界历史"观念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8.
1 导言循证医学起源于 1 9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时代的巴黎 ,是后果论兴盛时期的产物。后果论认为 ,某种行为的价值可以通过对结果的测定来评估 ,在医学活动中 ,便是要求注重临床实际效果 ,强调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才是正确的 ,即有确凿证据证实为有效的医疗手段才是好的、可取的。发现证据 ,即而严格遵循证据 ,这就是所谓循证医学的历史根源[1] 。后果论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它只注重事物的结果 ,忽略原因及发展过程。对后果论的哲学批评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很多重要的结果不能被适当地测定或定义 ;二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艾思奇在3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规模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使之进入一个更加自觉自为的新阶段。回顾这段历史,一是借此纪念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二是为人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启迪。一、问题的提出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并作了详细论证。“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称为新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前后开始传入中国,经历初步翻译介绍(1927年以前)和比较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1934年以前)之后,于30年代中期进入通俗化(即大众化)传播时期。由艾思奇首倡并形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打破了哲学的神秘外壳,使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新哲学大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很有意义。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由于其整个并  相似文献   

20.
重读马克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重读马克思杨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00872)我的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哲学研究,那就是:重读马克思。重读马克思是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历史常常出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某个理论以至整个学说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