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上海市的461名小学教师,对小学校长的建立结构和关心体谅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小学校长的建立结构显著高于关心体谅行为。(2)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学校规模的校长领导行为及不同性别、年龄的教师所感知的校长领导行为均没有显著差异。民办学校校长的建立结构行为显著高于公办学校校长的建立结构行为,在关心体谅方面,民办学校校长与公办学校校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忠山  吴志宏 《心理科学》2001,24(1):120-121
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是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教育实践中广大校长和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外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Fast(1964)的研究指出.教师所描述的校长的实际关心体谅与建立结构行为与教师的满意呈正相关。Kohan和AlanR.(1989)的研究结果显示.领导的关心体谅维度与教师的工作满意有显著影响,而建立结构行为则不然。Heller和H.wmiam(1993)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工作满意与校长的领导行为风格没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层变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9所学校的370名小学教师,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在个体和组织的不同层面上对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教师集体效能越高,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人格解体的得分就越低;校长越关心人,教师的人格解体得分就越高;(2)教师集体效能越高或校长越关心工作,则教师效能对情感衰竭的负向作用就越弱;而校长越关心人,则教师效能对情感衰竭的负向作用就越强;(3)教师集体效能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因教师性别和教龄的不同而不同,但校长领导行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却出现了性别和教龄的差异:关心工作导致了女性的个人成就感更低,对改善高教龄教师的低个人成就感更为有利,而关心人对改善低教龄教师的成就感、人格解体的帮助更大。  相似文献   

4.
校长领导行为类型问卷及类型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报告为《中小学校长领导类型与学校组织气氛的研究》课题的校长领导类型和学校组织效能部分。通过对北京市城、郊三个行政区的111所中小学的一千多名教师及校长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报告1.问卷的信度;2.小学:教师评价与校长自评在领导行为问卷的教育、政治、象征、结构四领导行为上得分差异不显着,人际领导,差异显着;中学:在教育、政治、人际、结构四个领导行为上,自评与他评差异显着,对象征领导行为,两者评价一致;3.对58所小学,53所中学的教师领导行为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Ⅰ型与Ⅱ型两类学校,它们在组织效能上差异显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scale,AHP)以长沙市450名中学生为对象,对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在人际支持行为上得分最高,而在运动行为上得分最低;经分析,运动行为及人际支持行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AHP的六个因子在不同年龄段和学校类型上均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社会转型期儿童责任行为的发展特点,本研究以“责任关系”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儿童的责任行为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家庭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儿童责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责任行为水平无论在总体或各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儿童责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小学生的总体责任行为水平高于初中生;(3)独生子女的自我责任行为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核心家庭儿童在自我责任行为上显著低于扩展家庭中的儿童;(4)责任行为水平高的儿童具有更高的社会能力,家长问卷中参与家务的行为也更多。总之,儿童的责任行为水平与年龄、性别、家务劳动和社会能力均有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校长领导行为与校长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800名中小学教师和200名校长进行问卷施测,考察校长工作角色五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校长领导行为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个类型。四种类型校长所在学校的组织气氛和学校效能感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8-10个月婴儿社会情绪行为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8~10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实验室结构访谈,考察了婴儿社会情绪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8-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多种性质、较复杂的社会情绪行为,并且在频率上随年龄变化而增加;负性情绪行为的增长相对较明显,婴儿违反规定和分离焦虑行为在第九个月显著增多。(2)在8-10个月的婴儿中,具有不同社会情绪行为特征的婴儿的年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强负性情绪行为的婴儿在第九个月中显著增多。(3)8-10个月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表现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婴在分离焦虑、执拗表现频率的增加上高于女婴。  相似文献   

9.
校长领导与学校组织气氛:一个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0.
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养行为是指母亲为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以及培养、训练儿童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常规等行为的总和。本研究采用母亲抚养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表对1064名1-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评估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结构是影响母亲抚养行为的重要变量,主干家庭的母亲的抚养行为在总体上优于核心家庭;(2)家庭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亲的抚养行为;(3)不同年龄儿童的母亲在避免儿童受伤害、训练身体动作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等抚养行为方面具有明显差异;(4)母亲的年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儿童的性别等因素对母亲的抚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调查研究表明广大教师最喜欢校长具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教师生活,办事公道,知人善任等优良品质;最讨厌校长奉上欺下,不关心教师疾苦,待人处事不公平和独断专行等不良品质。校长必须加强修养,去掉不良品质,培养优良品质,实现教师的期望,取得教师的信任,调动教师积极性。才能办好学校。 校长的自我期望与教师的期望有一定差异。校长往往重工作,轻人际关系;而教师则强烈要求校长要关心教师生活,待人处事公平,密切联系群众。 地位、年龄不同的教师,对校长优秀品质的期望,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四、六、八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然分类和多维尺度法,对儿童社会关系概念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予以考察。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情境中的社会关系,儿童的概念结构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家族社会关系中表现出辈份、性别、姻亲、情感四个维度;学校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等级、关系亲近性(情感)两个维度;同龄人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情境、关系亲近性(情感)两个维度。(2)儿童对学校社会关系以及同龄人关系的概念结构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但是在家族社会关系的概念结构上,不同年龄儿童的表现有所不同:四年级儿童中存在性别维度,不存在情感维度;六、八年级儿童中存在姻亲维度和情感维度。  相似文献   

13.
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田宝  李灵 《心理科学》2006,29(1):189-193
问卷调查了410名北京市中学教师,探讨了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倦怠没有性别、是否班主任、年龄、任课班级数量、学生人数、周任课时数上的差别。在职称和婚姻因素上有明显的差别,玩世不恭维度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倦怠明显高于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之间的工作倦怠没有显著差异,单身教师的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比己婚教师明显偏高。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分层回归和优势分析发现:支持行为和限制行为能显著预测情绪衰竭,限制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监督行为、限制行为和同事行为能显著预测玩世不恭,支持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同事行为和疏远行为能显著预测成就感低落,同事行为的贡献更大;亲密行为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没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一学生学校适应与教师领导行为关系之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538名学生被试,然后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和“教师领导行为问卷”考察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同他们感知到教师领导行为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领导模式下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及性别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的学校适应与其感知到的教师民主行为是正相关,而与权威和放任行为是负相关;民主型的领导模式明显好于权威和放任型的领导模式,而权威和放任之间的差距不明显,该结果不受学生和教师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大学生学校类型、年级、性别三个维度,探讨长沙市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的特点。从湖南省长沙市三所大学中(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每个学校各10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大学生的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明显高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2)长沙市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无明显差异;(3)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取向无明显差异;(4)长沙市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的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饮酒期望及其与饮酒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对 1 73 4名初中生的问卷测查 ,考察了当前初中生饮酒期望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并进一步探讨了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初中男生的饮酒积极期望和女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但饮酒的消极期望显著低于女生 ;( 2 )随着年级的升高 ,初中生的饮酒积极期望和消极期望都呈降低的趋势 ;( 3 )性别、年级、饮酒积极期望和饮酒消极期望对于饮酒行为都有显著的作用 ,饮酒消极期望对于饮酒行为的解释率要高于饮酒积极期望 ;( 4)饮酒消极期望对于饮酒积极期望和饮酒行为的关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吻合度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普通员工为被试,考察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吻合度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OCB)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1)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企业员工的OCB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教育水平方面没有差异; (2)不同取向的组织文化对员工不同层面的OCB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具体而言.组织文化对社会层面OCB的预测作用较强;就单一取向的组织文化来看,人本与创新取向的组织文化对OCB的预测作用最强; (3)在组织文化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时,组织文化吻合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人本与创新取向以及规范与安定取向的组织文化影响OCB时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蔺秀云  方晓义  刘杨  兰菁 《心理学报》2009,41(10):967-979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歧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以及应对方式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从公立学校选取525名北京儿童、从流动儿童主要来源地的农村选取568名农村儿童作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测查了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孤独感、抑郁)、应对方式和自尊。研究发现: (1) 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在学校类型、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 流动性高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 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也不存在学校类型与性别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2)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校类型和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女孩、来自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性高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与之相对应的被试, 除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上存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外, 在孤独感上不存在学校类型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3) 不同类别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上最差; (4) 除消极应对与自尊、积极应对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外, 歧视、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自尊两两之间都相关非常显著; (5) 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也通过应对方式和自尊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自尊不仅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也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静珊  王娜 《心理科学》2017,40(5):1222-1227
在陌生人和熟人两种社会距离下,让被试对同、异性成败行为进行归因,考查性别归因偏差现象(对异性美化、对同性贬损的归因)在社会距离上的变化。结果发现:(1)对于成功行为:被试对陌生异性做出的美化归因(能力-运气)显著高于陌生同性,出现性别归因偏差;被试对同、异性好友做出的美化归因差异不显著。(2)对于失败行为:被试对陌生同、异性做出的美化归因(运气-能力)差异不显著;被试对异性好友做出的美化归因显著高于同性,出现性别归因偏差。结论:性别归因偏差,在远社会距离他人表现成功时出现,表现失败时消失;在近社会距离他人表现成功时消失,表现失败时出现。结合相关研究和进化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检索及对43名高校校长及其直接下属的访谈,经专家讨论,编制了中国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量表。515份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461份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校长的变革型领导行为是五因素结构,即德行垂范、关怀激发、愿景激励、领导魅力、团结协作。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校长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教师组织承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教师的内部动机与学校的组织氛围对二者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