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未来的战争将是计算机的战争。本文以美国的数字化军队为据,展示了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作战方式以及数字化武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条件下,电脑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象征和力量的倍增器.军事科技专家认为:“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可能比一吨铀还大”,战争将转向“网络化”、“打硅片”.但是当指战人员与电脑心“芯”相应运筹于荧屏,指挥千军万马决战于信息战之疆  相似文献   

3.
国际动态     
布什邀宗教人士举行会谈强调美反恐无宗教偏见美国总统布什10月28日重申,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不带有任何宗教偏见。布什说:“博伊金的言论并不反映我的观点或者美国政府的观点。”当天,他还邀请宗教界人士到白宫举行会谈。据当地媒体披露,美国国防部负责情报和作战支援的副部长帮办、陆军中将博伊金本月早些时候将反恐战争称做“基督教与穆斯林世界的战争”,并说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目标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博伊金的这一言论招致世界和美国各界的强烈批评。一些舆论还要求他引咎辞职。伊斯兰教科文组织2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博伊金…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侵略军中有一种特殊部队,即所谓“随军司铎”部队。据美国教会的一项统计材料,二次大战末期,美国每一千二百名陆军人员中,或者每六百名船员以上的军舰上,即有一个“随军司铎”;而在第二次大战之后,特别是从侵朝战争到现在,美国军事当局不断扩大和发展这一特种部队的组织,成为当前美国疯狂扩军备战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美国的“随军司铎”是“司铎”其名,而“军人”其实。一个最普通的“随军司铎”都有“中尉”的正式军衔,最高的可达到“中将”官级。他们身穿军装,携带武器  相似文献   

5.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发动对科索沃的入侵,充分暴露了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深层意图。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现代西方知识界最有影响、同时又颇有争议的学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学家就工业革命和理性资本主义为何首先产生于西欧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恰好提供了美国社会学家所能接受的分析和解释,这是“韦伯热”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内在原因。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战后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则是“韦伯热”产生的客观社会条件。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美国的“韦伯热”波及到西欧和东亚,西德、日本以及亚洲的四条“经济猛虎”先后出现了“韦伯复兴运动”和韦伯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道德因素已经成为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股不可忽略的、恒久的力量。“美国例外”主义、实用主义至上的道德原则和“人道主义”干涉原则是支持美国反恐战争的三大道德支柱。“道德责任”的背后是为了在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关于战争伦理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的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从3月24日凌晨开始,以美国以首的北约国家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这是一场实力极不对称的战争:一方是拥有迄今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装备、由十数个军事强国组成的战争集团;一方是手持至少有一至两个“代差”的传统兵器、孤军奋战的弱邦小...  相似文献   

10.
动物在战争中具有不可轻视的特殊战斗力。在美国人侵越南的战争中,动物帮助人“打仗”的故事屡见不鲜。先说军犬”特工”的故事。谁都知道狗的鼻子、耳朵拥有人无法比拟的“特异功能”。美军用其所长,训练了1000多只军犬,并随100多名兽医和训练师,装备到一线作...  相似文献   

11.
无辜百姓     
晓豪 《天风》2003,(5):23-23
我天天看电视新闻,讲了一些伊拉克的百姓被美国大兵给打死了,为何美国大兵就不能放过这些无辜的百姓?难道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关心和忍让,非得用战争来解决吗?战争总是使百姓受到伤害,我看到电视上孩子哭喊着“妈妈”,我很难过,海湾战争已打了一次了,还要打几次才算结束?我想,人本来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何还要用战争呢?美国为什么连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孩子都不放过,我想战争应该怎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金星的探测美国于1961年7月22日发射“水手1号”金星探测器,升空不久因偏离航向,只好自行引爆。 1962年8月27日,美国的“水手2号”金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同年12月14日,“水手2号”从距金星34800千米处飞过,探测了金星的大气温度, 揭开了人类探测金星的序幕。1962年8月27日发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对金星的探测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和前苏联便开始分别向金星发送探测器。人类已经发射了39颗金星探测器,其中美国7颗,前苏联31颗,欧盟1颗。22颗探测器已成功地对金星进行了探测(美国6颗,前苏联16颗),其中3颗飞越金星,6颗探测金星,4颗绕金星轨道飞行,9颗着陆金星。1961年2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金星1号”探测器,但却在距地球756万千米时通信中断,无法得到探测的结果。1967年6月12日发射的“金星4号”探测器。“金星4号”的着陆舱直径1米,重383公斤,外表包着一层很厚的耐高温壳体。着陆舱进入大气层后展开降落伞,当着陆舱下降到距离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战争是高科技时代的战争,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的是“金弹子打鸟”式的战法,用高科技的豪华武器换来零伤亡,达到战争的目的。在这种战争局势下,穷国和弱国想用高科技对付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实际上中了发达国家的陷阱,在这条路上你永远也...  相似文献   

15.
文盲圣人     
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设有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讲座,名叫"丁龙讲座"。这个讲座以中国人丁龙的名字命名,还有一段故事。这段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中国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将近150年。有个美国将军名叫卡本迪,参加过南北战争,退休后居住在纽约附近。这位将军孤身一人精神怪异,对仆人的要求近于苛刻,稍不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专门的军事学著作,如何争取战争的胜利成为《孙子兵法》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对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孙子提出了“重知”、“崇变”、“尚谋”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决定战争胜负中重要作用。“知”是指对战争及与之相关的诸因素的了解和把握,既包括直观的感性认识,也有由分析、综合而来的理性判断;“谋”是指谋划、谋略,是理性智慧在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变”是指战争中矛盾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军事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心理战人们并不陌生,从古代刘、项交战时的“四面楚歌”到淮海战场的“阵前喊话”,都是心理战的经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老的心理战由于有了高技术的支撑,作战时的应用得到空前提高,成为继陆、海、空、磁、电子战之后的“第五维战争”。与以往战争中的心理战相比,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战呈现出了许多新特征,其出神入化的表现,以假乱真的效果,令人目不暇接,惊心动魄。  1987年10月,一架在太平洋上空飞行的美国空军战斗机,突然被一束激光击中,飞行员双目失明了约10分钟。后来美国才知道,这是在太平洋上游弋的前苏联军舰使…  相似文献   

18.
马克·尤尔根斯迈耶是美国著名宗教政治研究专家,前美国宗教学会主席。他对于宗教在当前全球政治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宗教复兴运动,冷战之后的世界依然会笼罩在“新冷战”的阴云之中;宗教政治的根源不在于文明之间的差异,而在于文明内部宗教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冲突;宗教也在恐怖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恐怖行为是一种“表演暴力”,宗教在其中扮演着“宇宙战争”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公元1999年10月7日,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新的电脑网络战中心,其总部设在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空间司令部。这一新动向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网军”的雏形 1993年底美国国防大学率先成立了旨在培养信息战人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被誉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战士”的首批16名军官已编入部队,学院计划把年招生人数增加到600名。而美国空军在战斗部队成立的网络攻防的作战部队第609信息战中队则被认为是最早的“网军”雏形。 早在80年代,美国国防部就建立起一个由许多国家参加的计算机应急反应组织。经过发展,现在各军种信息战中心已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宗教与战争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布什总统于5月1日宣布,美英联军于2003年3月20日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基本结束。但是在战争伊始,人们就对它给予了强烈关注,现在又开始从各个方面对战争进行评估和总结。虽然这场战争的起因源于据说伊拉克藏有生化武器,但是宗教作为不同价值观的依据之一,也曾经或多或少地被作战双方提及,这说明宗教与战争还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刊这期推出“宗教与战争”专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前瞻、事件与人物等诸方面进行评述,为读者诸君提供另一个视角,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这里发表的各篇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