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欲望     
记得有一则轰动社会的新闻:一个女孩子被谋害了,不仅因为她被谋害的方式之残忍令人心惊胆颤,而且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这个女孩子是一所研究生院的研究生,而杀她的那个人竟然是她的同班女同学。原来这两个女生同时喜欢同班的一个男生,在这个三角关系里,三个前途似锦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
也许这样的情形会在下午3点左右出现:你突然忘了一个常用单词的拼法,可待你要去查找词典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将眼镜搁在何处。更糟的是,你竟然忘了下午还有一场与朋友的约会.人们的记忆为什么有时会这样背叛自己?对年长者来说它会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吗?有什么方法可使记忆复现而历久不忘?首先需澄清的是,短暂的记忆丧失并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的信号,65-75岁之间的人大约只有4%一10%的人患这种病。事实上随着我们年岁增长,几乎每个人都会为遗忘所扰,过了35岁记忆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不过,它的衰退是相当缓慢的,直到50岁…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沙龙活动中,我运用了老师介绍的树木图技术,帮助陌生的青年人在单身沙龙中迅速地了解他人和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活动受到了参加者的好评,我想把这些内容分享给大家。单身沙龙绘画活动的实施和指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婚恋观:你想找一个怎样的人和你共度一生?什么样的人会吸引你?用语言表达,没有几个人能准确而具体化地说出来;而且即使说出来,你说的内容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另一半的样子吗?  相似文献   

4.
关于财富与人的话题有人提出过这样的一个假说:在一个系统内,初始状态有富人也有穷人。然后,我们让系统内的所有财富重新平均分配给系统内的每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可以想象得到,只要一个小时以后这样的平均就会被打破。比如:有人拿着分到的钱去下馆子,而有的人用分到的钱去开馆子,一个小时之后,财富就又不平均了。一年以后,也许会长一点,五年以后,原来的富人还会是富人,原来的穷人还会是穷人,又回到了初始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换一个角度     
有两个基督教徒一起去问牧师在祈祷时能否吸烟。其中一个教徒先上前问:“在祈祷时能否吸烟?”牧师生气地回答:“不可以!”这个教徒闷闷不乐地退下去。另一个教徒上前问:“在吸烟时能否做祈祷?”牧师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对于一个本质相同的问题,用两种不同的问法,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所以,当我们说话时,不妨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有一个好的角度,就有了成功的一半;但若你选择了一个坏的角度,你就得到了失败的全部。你休想站在你的立场上说服上司改变原来的想法、做法。你休想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让你的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只要你稍有数学常识,就会认同这句格言的正确性,所有的事和所有实验一样,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各占一半,努力做便是争取成功的那50%,而畏难缩手自然就100%完全选择了失败。  相似文献   

7.
简单选择     
美国加州的德雷格尔市场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购物者光顾“销售大厅”。“销售大厅”里提供不同的风味果酱,有时展示24种,有时只摆放6种。一个数据表明:走进“销售大厅”的购物者人数,在展示24种时比只摆放6种时要高出50%;另一个数据则显示:当100个人走进提供24种果酱的“销售大厅”,仅有3个人购买了果酱;当50个人走进只提供6种果酱的“销售大厅”,却有15个人购买了果酱。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一篇论述“秘密”的文章写道:“只有完全成熟的人.才有真正的秘密;不太成熟的人,只有暂时的秘密,不成熟的人,则根本没有秘密。”表明了心中能装下秘密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  相似文献   

9.
业余时间跟美国的老师凯文(Kevin)学习口语。这天凯文讲到了美国的婚姻。从他发的小册子上得知,美国50%的婚姻以失败告终,而离婚的人中有80%的人再婚,再婚的人中  相似文献   

10.
有一则近于黑色幽默的小故事: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从何而来的?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因为美国的铁路最早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而这个4.85英尺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电车轨道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用马车的轮宽作标准。好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一定的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的。为什…  相似文献   

11.
2.战胜自卑:多方补“钙”才能成功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苦闷,什么事都不开心。即使你不想成为一个什么卓越的人物,也总要活得自如,活得潇洒,活得高兴愉快吧。为此人们都应该面对这个让人不愉快的消极的自我心象──自卑。 首先我们谈如何消除自卑心理: 你的大脑是一个很忙碌的思考工厂,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个思考工厂里有两个工头:一个是“自信先生”,一个是“自卑先生”。“自信先生”负责制造积极兴奋的思考,如你为什么能做?你为什么有资格做?你为什么必须去做?你能取胜等等,总之是顽强进取的。而“自卑先生”专门负责…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教会     
崔冲 《天风》1999,(10)
时间真快,20余年已过去了,我已成为一个皓首老人,然而当我看见河北康保北关基督教会改变了面目,现已容下200—300人的砖瓦构造的礼拜堂,有绿树环绕,花草芬芳的院落,原来两间小土房已成为炊事室,而且盖了客房和宿舍,我的心充满着感恩。 记得开始恢复聚会,我们只有13个人,而今年复活节我们突破了300人,我们有了4位金陵圣经班的函授生。一位已被接立为长老,另一位也已做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不接受,便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了哥哥的粮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老爸不在世了,弟弟孤单一人,日子咋过呢?  相似文献   

14.
与人交流时,不仅要动嘴,而且要注意你的身体语言。有时,你的身体语言会比口头语言传达出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微笑卡耐基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不论你到何处,以愉快的心情,甜美的微笑去招待每个你认识的人,诚恳地与人握手,不要怕表错情,也不要忌恨人;时时想着快乐的事,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自己的目标已唾手可得……请记住:常带微笑。”真诚的微笑是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拒绝的。微笑总是会让人如浴春风。任何时候都要记得把微笑带给身边的人,微笑不但会让别人心情愉快,也会让自己获得快乐。在与他…  相似文献   

15.
失去的往昔     
维多利亚时代流行的文字里有两种经典是非读不可的,一个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许多著名的色情描写远远超过所谓后现代的不知所云;另外一个就是克贝特对往昔基督教的怀念。 克贝特的怀念见于他那句最经典的名言:“我出生时的英国。”说这句话的克贝特根本就不像那个《政治记事》周报的激进派成员,而更像一位典型的英国乡下人。 我想,说这句话的克贝特肯定记得流行于18世纪的一句话:美德正在广阔的前线挺进。或许克贝特也还记得一个致力于反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反对拿破仑的福音派教徒,这个人曾经当众宣称:胜利果实应该有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善待时间     
成功被时间左右我们通常都不曾注意到,在数十秒至数秒的时间里,会产生很大的成功。不论你再忙,一天内至少你会浪费30分钟,而这个时间,一周下来就有3.5个小时,一个月有15个小时,一年就有180个小时。也就等于7.5天。当然什么也不做,就在那里抽着香烟,这样也不能说在浪费时间。可是如果一天中每一分一秒你能把握得住的话,那么,你就能够储蓄一个月、一年甚至五年这种令人惊讶的时间,你应该注意这一点。成功不是偶然的,要把不可能的问题变成可能,需要很多时间,而机会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当你抓住了良机将之付诸实现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不接受,便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了哥哥的粮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老爸不在世了,弟弟孤单一人,日子咋过呢?  相似文献   

18.
残缺     
正1在看一期电视节目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精美的宋代瓷盘,遗憾的是,瓷盘边上有一点儿残缺,可能是瓷盘的主人没有保护好,不小心磕碰了一下。收藏家马未都说,这就好比一个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就永远收不回来了,就永远存在这里,清晰地记录在这里,让人永远记住,以至过了一千年,我们还能看到当时他所犯下的那个错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千年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国际教育界近年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听来的就会忘掉,看到的可能记住,做了的就能学会.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在“做”中求发展,在“做”中求创新.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冲击,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搞好实践活动课,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闻名世界的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被问到他如何成功地设计出独创一格的服装时,谈到两个颇值深思的问题。一是他认为自己所设计的服装只完成了“部分”,而把一半创造的空间留给穿衣服的人,这样,使得穿衣服的人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并且使同一件衣服也有极大的不同,依这个观念设计出来的服装不容易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