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学者耗时十三年编撰成的大型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成书后,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七部,下令分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藏于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文津阁,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然而,这七部《四库全书》,日后却经历了重重浩劫,有三部在  相似文献   

2.
经文:《创世记》40:20、《玛》14:6、《谷》6:21 在《圣经》中,记载了两个生日,一个是埃及王法郎的生日;一个是分封侯黑落德的生日。  相似文献   

3.
以前有个世界重量级职业拳王乔·佛雷沙。每一次比塞前都要在天花板上贴一张大纸,上书:“Yes,I can!”(“噢!我一定能赢!”)后来这位拳王追忆道:“在坚信自己绝对能胜后,即使比赛时受到对方的重击,只要脑海里浮现出这几个字。就会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帮助我击倒对方。”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  相似文献   

4.
圣伯多禄在晚年,每夜听到鸡叫就禁不住流下痛悔的泪水,他终生都为自己曾背主而忏悔,以至于长年的泪水冲刷,他的两只眼角竟冲出了两道明显的沟纹。 这才是真正的忏悔,不象我们,常因同样的罪去办  相似文献   

5.
有两个饼,都很有意向,要把自己烙得香喷喷的,为人类做贡献。可其中的一只,只烙了一面,就疼得受不了,不肯再与烙饼人合作,它埋怨说,早知道成为饼要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姑娘,过着富足的生活,可是,她总觉得不幸福。有一天,她终于下定决心:即使走遍世界各地,也要寻找到幸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论美》(Of Beauty)的两个译本,即王佐良的译本和曹明伦译本为赏析对象,结合原文的风格,赏析两位译者译文的风格异同、翻译手法、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探究其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问卷对264名大四毕业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考察变量间关系。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效能感和两种大学生创业意向均显著相关;(2)核心自我评价完全通过创业效能感间接影响大学生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3)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创业效能感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美纯 《天风》2018,(5):29-29
《马可福音》12章41节至44节记载了主耶稣对"好些财主"和一个"寡妇"的捐献所作的评论。经文记载:"耶稣面向圣殿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把钱投入银库。有好些财主投了许多钱。有一个穷寡妇来,投了两个小文钱,就是一个大文钱。耶稣叫门徒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1期刊发的胡永中《有关王阳明的两个考证》对阳明学研究中的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提出“新说”。其一,以南刻《传习录》刊刻时间在嘉靖五年八月至嘉靖七年十月之间;其二,以王阳明首次提出“致良知”三字的时间在嘉靖三年甲申,并基于此,曲解王阳明《年谱》辛巳“始揭‘致良知’之教”的含义,质疑《年谱》所引“遗书守益”为“来历不明”、为“可疑”。其考证结论既不成立,其推理过程亦问题良多。本文通过驳论,意在澄清相关事实。  相似文献   

11.
浪子的故事     
孙恩召 《天风》2010,(7):48-48
你在哪里?--父亲的心声 孩子,我了解你的躁闷,你想带上梦想出去放飞,找一片属于你的天地,以为那里有你可以倾诉的知己。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有风雨,但我总是尊重你的选择,容许你有暂时失败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中的《解老》篇有两个问题曾引起学术界的争论:一是《解老》开头几段文字对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的评论,与韩非反儒的思想是否存在矛盾;二是在“工人数变业……”一节说“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与韩非“法与时转则治”的变法主张是否抵牾。有不少学者把这两个问题归结为《解老》同韩非思想体系的矛盾,主张把《解老》从韩非作品中分离出来;也有学者认为《解老》实际上是“以儒解老”。由于这两个问题既关系到韩非的基本思想,又涉及到《解老》的真伪,所以有必要提出来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两个起点:Endoxa与良好的教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I.4,1095a30-b9关于研究方法的论述入手,讨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起点--endoxa和良好的教养.前者与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结合保证伦理学可以达到知识,而后者则是伦理实践者成为好人的必要条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得出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认知乐观主义与"实践悲观主义",而亚里士多德以伦理学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则提供了将认知与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消除"实践悲观主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林超群 《天风》2020,(12):32-33
2020年11月10日至11日,《天风》通讯员和特约撰稿人培训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上,6位优秀通讯员、特约撰稿人和专栏作者结合自身写作经历和在教会文字侍奉实践中的体会做了精彩的分享。早在9月底,《天风》同工就在通讯员微信群里鼓励大家阅读《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一书。本期刊登的是3位通讯员深度阅读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15.
没钱的故事     
常言道:金钱是身外之物。据此可以推定,有钱与无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实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过,人在没钱的时候,往往会陷入窘境,甚而是绝境,对此,我有印象深划的亲见和亲历。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他的诗作中有着强烈的生命悲感,主要源自他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忧患,也源自壮志难酬的苦闷。对于杜甫诗英译的分析,后人多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其创造的山水诗当中,而鲜少关注其他五言律诗的英译。本文旨在许渊冲“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赏析杜甫《佳人》DavidLunde和WitterBynner两人译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17.
滕吉菊 《天风》2005,(11):6-7
经文:路15:11-32卢云以圣经为题才在他所著的《浪子回头》这本书里对浪子的比喻当中,小儿子、大儿子、及父亲的人性有很精辟的见解。甚至他把自己写进了这个故事里,因为他看到自己在比喻中是那个浪子,又是那个大儿子,他还看到自己应该作那个父亲。在浪子比喻中这三个角色中,他探讨了世人怎样离开神,成为浪子,也探讨了人心灵深处真正的渴望。让我们从他的角度来看看小儿子、大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情结,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黄敬“放火”——要回官印清朝年间,江南有个叫黄敬的县官。他对手下差役甚严,不允许他们干坏事。一天,黄敬发现县印不见了。他估计十有八九是手下胡顺偷去了,因胡顺曾敲诈勒索,被他  相似文献   

19.
狼女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个故事比平常的说教更生动、更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恶,人啊,不可为自己狡辩! 二战期间,有一个七岁的女孩,是犹太人,在逃避的纳粹的追捕过程中与家人失散,而收留她的一个人家,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出卖她来换取荣华富贵;如盟军赢得这场战争,可得掩护犹太难民的功劳;如纳粹赢得这场战争,就把她交到集中营换取赏金。小女孩在隔壁听到这个奸诈的计划,连夜逃出了这个人家。在饥寒病因中,她倒在了坡地上。这时,一只与群体失散的母狼来呵护她。小女孩就和这…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过研读《旧约》可以看到,《创世记》中记载了两个创世故事,它们分别记在《创世记》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和第二章四节至二十五节。据圣经学者考证,第一个创造故事属于祭司法典,因为它是旧约律法书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法典,而这一部分法典是祭司们制定并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创世故事属于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