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的高度     
一个登山运动员,有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当他奋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了这段经历后,都替他惋惜。大家说如果他能坚持一下,咬紧牙关挺住,再攀登一点高度不就上去了?那位登山运动员却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主人公和他舅舅之间的一席话:“……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干嘛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嘛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伤呢?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登山运动史上。被称为登山“皇帝”的梅斯纳尔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他登临了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真正的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相似文献   

3.
从黑暗出发     
正我有个朋友,是个登山专家,最近他送给我一本他出版的登山自传。我发现他记载的登山时间,有的在白天,有的却在夜晚。我曾好奇地问他,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朋友说:"当然有。你没注意吗?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我们的登顶行动都是从黑夜开始的。""为什么要从黑夜开始呢?在白天攀登不是更轻松、更方便、更容易些吗?""道理其实很简单:一般小一点儿的山,海拔低的山峰,一个白天就够了;但如果是路程远的山,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就必须在黑暗中出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光明中登顶,在光明中安全返回。"朋友解释说。  相似文献   

4.
有人把幸福比作登山,一些人在意的是登山的过程,而另一些人在意的是登山的结果。于是,幸福有两种:一种是享受过程,一种是享受结果。过程是一根线,结果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不要论断人     
林文恩 《天风》2008,(21):18-19
《马太福音》5—7章主要是记载耶稣在山上教训门徒的讲论,通常被称为"登山宝训"。登山宝训主要是提出了上帝国的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要求跟随他的人当效法上帝,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崇高  相似文献   

6.
看起来,人类的力量是世界上一种极其自相矛盾的现象,因为没有它人就不存在,但是有了它,甚至人的存在也变得不肯定了。因此,它是对立双方的一种非同寻常的统一体,或者象马克思所说,是“某些不可能之物的统一体”。“我不能没有你,但我也不能同你生活在一起”,这句古老的拉丁谚语可能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与人类的力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有时候,你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无缘无故,就得罪了人。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是因为嫉妒。 妒火中烧是一种煎熬。这个嫉妒的人不是别人,偏偏是你的熟人。他就在你的周围,在你的生活之中。或者是你的同事,或者是你的同学,或者是你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失败:通向科学神女峰的云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天性是希望生活里充满阳光,但无情的事实是:生活里也常常让你遭到风暴雷雨的袭击。人类的天性是希望事业中充满了鲜花,但事实是:事业送给你的有时竟是一束扎手的藻藜.人类的天性是偏爱胜利的颠狂,但现实的情况是:失败却常常给你带来悲伤与抽泣。人类的天性是偏执地厌恶失败,但真实的事实是:失败却时常痴情于你,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于是人类断然宣布:失败是最不受欢迎的,成功才是喜宴上最受欢迎的贵宾。失败真有那么令人讨厌吗?不是!失败是接生的神医,失败是成功的侦察员,失败是人类走向成功的铺路石,自登科学神女…  相似文献   

9.
我们谁都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对于一些作出巨大成就的人,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对他们产生一种距离感,一种敬畏感,在心中定位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无形之中觉得自己与他们根本是两种人,觉得他们什么都会很好,甚至觉得他们很神秘。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定位,会使我们不去想这种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普通人的一种悲哀。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主要的不是产生于能力上的差距,而是产生于一种思想意识的差距,也就是你有没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向更高的目标不断攀登的意识。当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内外条件的…  相似文献   

10.
有人把幸福比作登山.一些人在意的是登山的过程,而另一些人在意的是登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全球规模的环境破坏与价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作为自然存在的人人是自然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人与其他动物一样,是生物界的一部分。是在大自然中通过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而生存的一种存在。否则人就一天也不能存活。当然,人也是社会存在物;但无论人类社会怎样发展,取怎样的社会形态,人都不可能是超自然的存在物。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可以把作为人类生活场所的自然称为自然环境。①这就不是指一般的自然,而是指围绕着人类的、与人类发生关系的外界的自然,具体说来就是作为大地的地球和环绕着它的大气这个整体。在这个自然环境之中,人类呼吸空气、饮水,与外部自…  相似文献   

12.
林文恩 《金陵神学志》2000,(3):43-44,24
《马太福音》记载五大篇耶稣的讲论,而五至七章记载耶稣在山上的教训通常称之为登山宝训。在这五大篇耶稣的讲论中,登山宝训是其中的头一篇。登山宝训中记载着许多上帝国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等。《马太福音》五章三十三至三十七节是记载耶稣关于对起誓的教训。而耶稣所论起誓的这个教训不是准确地引用《旧约》的任何一段经文,乃是好几处有关起誓经文的综合教训,是对《利未记》十九章十二节,《出埃及记》二十章七节,《申命记》五章十一节,  相似文献   

13.
哲思小语     
面向阳光,你就不会看到阴影。 没有人富有到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到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顺其自然最贴近客观规律。.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人,疲劳的一定不仅仅是眼睛。人如果明了“祸福无常”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4.
哲思小语     
面向阳光,你就不会看到阴影。 没有人富有到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到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顺其自然最贴近客观规律。.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人,疲劳的一定不仅仅是眼睛。人如果明了“祸福无常”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5.
主对诺厄说:“你要由一切有血肉的生物中,各带一对,即一公一母,进入方舟,与你一同生活,各种飞鸟,各种牲畜,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皆取一对与你进去,得以保存生命。”(创6:19、20)在洪水到来之前,主为何要诺厄保护动物的生命,要每种公母配对进入,使之继续繁殖,不至灭绝呢?因为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天主创造的生灵,和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动物是构成世界自然法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因为动物和人类构成紧密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原始社会,动物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紧靠人类的一环,人类的衣食基本取之于动物(还有野…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审美的精神发展史来看,审美的冲动是一种乌托邦性质的。个体的无助、生命悲剧的宿命使人创造一种幻想的未来,人总是生存在现实中,同时又生活在对未来美好的幻想中。希望时时刺激人前进,美是人类展示一切希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谈名誊     
人活着是靠名誉而活着。良好的名誉能促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面对着各种艰难和困苦都能有游刃有余地前行。名誉的好坏,影响着人的一生,它能决定你的工作、事业、信仰是否朝前健康的目的迈进。名誉是一个人心态的自然流露,它与人的道德情操、人格修养密切关联。良好的名誉不是装出来的,俗话说得好:“日久见人心”、“烈火炼真金”,同样,人的做事行为、生活动机、爱憎立场,在日复一日的岁月中,足能反映出其名誉的高低。名誉是一种信誉的表现,好的名誉标志着你做人的光明磊落,你能得到朋友的真诚喝彩;相反,坏的名誉犹如一副毒药,使你的生命暗淡无光,你会遭受到人们的唾弃。  相似文献   

18.
哲思小语     
面向阳光,你就不会看到阴影。没有人富有到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到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顺其自然最贴近客观规律。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人,疲劳的一定不仅仅是眼睛。人如果明了"祸福无常"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其实生活就是一壶酒,每一个人都是酿酒师。有的人把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19.
青蒿素发明发现的方法学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杨光华饶淑华一、陷入困境的抗疟药物研究在疾病谱中,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约20余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2亿人患疟疾,250万人死于疟...  相似文献   

20.
人生在世,谁不寻觅快乐?快乐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的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目的。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对快乐的探求可以说从没停止过。许多人追求快乐,但快乐却不易得。因而,人们常常慨叹命运不公、机遇难得、人事复杂。其实,快乐的生活并不是不可得,难得的是人类在生活中不能把握住捕捉快乐的本领。如果你能依照以下十个方面去做,那么快乐就会属于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