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宽容和宽容的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问题在世纪交替之际,两种主要的,然而又彼此不同的倾向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上意识形态氛围的特点。一方面,我们提倡“尊重人权”,即尊重某种普遍的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同样提倡“尊重各种文化”,这些文化因其不同的世界观和偏狭的标准而五花八门。根据这些偏狭的标...  相似文献   

2.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4):20-21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一),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这些都没错。然而,理智、理解对信仰也同样重要。事实上,  相似文献   

3.
一跳高中的视错觉现象为众人所知。譬如,同样的高度,横竿长,就显得低,反之则高。但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跳高成绩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人认为,忽视跳高的视错觉及其形成过程,将会有碍于卓有成效地利用它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服务。本文通过实验,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旨在为训练和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促使更好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4.
漫话长短     
两点之间距离大谓之长。两点之间距离小谓之短。由此本意引申开去,引发出有关人才成功素质的八个话题──一、有比较才有长短有比较才有长短,无比较则无长短。故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条小河比一条小溪长,但与长江比,就显得很短很短;长江比小河长,但与天上...  相似文献   

5.
视错觉是一种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视错觉原理所设计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一定的可观性和趣味性。文章拓展了视错觉研究的对象,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平面视错觉原理在空间艺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进而概括空间视错觉艺术的创新设计原则,从创作手段数字化、创作视角多维化、组织方式多元化三个方面为空间视错觉艺术创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近几十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最难诊断转变为较易诊断”;“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之症”。这主要是小肝癌切除、对亚临床期复发的再切除、以及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等进步的结果。大家清楚,“小肝癌终究要长大成大肝癌”,然而“大肝癌也同样可被转变为小肝癌”。这是一个规律,事物总是不断地向其对立方向转化。为此,掌握辩证思维,对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取得更大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刘颂   《心理科学进展》1990,8(2):40-43
1989年是著名的Muller—lyer(米勒)几何视错觉现象提出的100周年.一百年前,米勒发现在两根等长线段的末端分别加上向外的斜线和向内的斜线会导致失真的知觉反映,带有向外斜线的线段主观知觉显得长些。带有向内斜线的线段主观知觉显得短些,等长线段由于不同方向斜线的附着产生了知觉差异,这种几何视错觉现象因它的提出者而得名,称为Muller—lyer错觉.近十年(1980—1989),从文献资料上看,发表在世界心理学研究权威杂志(如心理学报、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Perception、Perceptual & Motor Skills、BritishJournal of Perelopmental Psychology、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8.
视错觉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空间创意表现手法,通过合理运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人们对艺术设计的兴趣并营造出与种不同的艺术设计效果,由于它的表现手法复杂多样,也就为实现不同的空间形式提供了可能。在视错觉语言的运用中,设计者不仅要了解各种条件下的视错觉表现方式,还要能够将其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调节,合理的运用到空间的创意设计中,准确的表达设计理念并传达信息,另一方面,这也极大地扩展和提升了设计者的设计思维。事实证明,将视错觉图形应用到空间设计中,可以产生出其不意的奇妙效果,并且极大的丰富了设计空间的内涵,使设计更加的生动和谐。因此,讨论视错觉原理及其在展示空间设计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把各种视错觉现象归纳起来,着重研究它的艺术价值及其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别人的家园去旅游,常常住在堪称“星级”的旅店中,环境幽雅、设备齐全,但那一份舒适中,又总溢出几分“好景不常在”的遗憾;又特别地想家,想那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宁馨安适的“家”;而宾馆,旅店总归是“别人的家园”,不是长久的栖身这处。学了佛教以后,感慨颇深:我们不都是住在“别人的家园”的匆匆过客吗?我们的婆婆世界四大皆空;我们的一切都在“成、住、坏、空”地迁移;连同我们的肉身,不也是暂时栖息灵魂的“别人的家园”?终有离散的一天;只有我们的真如本性是永恒而灿烂,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找们无比美好的永久“…  相似文献   

10.
几何图形视错觉是视错觉的一种重要形式。某些平面图形的几何学关系(如,长度、角度、面积、曲度等)所引起的视知觉效应,同客观的实际情况会有差异。这种复杂的空间知觉现象,称之为几何图形视错觉。早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各派心理学家就设计了许多典型的几何视错觉图形,对几何图形视错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企图说明这种复杂的知觉现象。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几何图形视错觉问题逐渐从一种特殊的空间知觉现象转变成研  相似文献   

11.
日本千叶县有家石井药局,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31只空药盒,每一只药盒标明一个日期;凡来买药的顾客都留有一张病历卡,从病历卡上得知顾客的生日日期。石井药局备有专门的贺卡,上面写着:“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如果您康复了,请告诉我们一声;如不幸仍需用药,也请告诉一声,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贺卡在顾客生日前一天寄出,使顾客在生日当天收到。这样,石井药局顾客络绎不绝,财源广进。小贺卡贺出了大市场。 先哲有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感情动物,人的行为常常受感情的支配和左右。同样,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消费…  相似文献   

12.
当下,人们对于空间环境设计的认知不仅仅只停留在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等方面,公共导视系统作为承载信息的载体,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与其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逐渐成为设计者与受众关注的热点,因此,导视系统的视觉形式也同样向着现代化、艺术化等方向前进,与空间相融合使得成为环境的符号化记忆。公共导视系统必然能够利用视错觉语言的特殊价值不断创造出成功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3.
情爱图     
一对已婚夫妇表面看根本不相配,可为什么他们实际上婚姻很幸福呢? 是什么神秘的力量驱使我们投入一个人的怀抱,而疏远旁人认为同样称心如意的人呢? 在影响我们关于理想配偶的许多观念因素中,最有力的,是所谓的“情爱图”——在我们脑子里描  相似文献   

14.
视错觉作为一种人的主观性幻觉体验,通常被艺术家使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在绘画领域,视错觉的运用多体现在色彩与造型上,其中前者形成的色彩视错觉在油画创作运用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色彩视错觉在心理视错觉与物理性视错觉的影响下,以暗示、对比、光渗等方式对绘画者的情感进行丰富化表达,不仅给人以幻觉般的真实体验,带来极高的视觉享受,还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画作更加鲜活的艺术生命,形成一批代表性佳作。  相似文献   

15.
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哲学范畴还没有一致的观点,不同的作者在这些范畴当中填入了不同的内容。 B.图加林诺夫断言:决不能把单独的范畴(例如“内容”、“形式”、“必然性”、“偶然性”等等)与对这些范畴的判断(例如“内容决定形式”)混为一谈。因为“这些哲学判断已经就是规律或是定义,即是比较复杂的科学因素。”  相似文献   

16.
明憨 《法音》2023,(4):59-62
<正>一、传印长老的平易谦和我和传印长老的佛缘,起源于柏林禅寺。当时我出家不久,1998年我们师父净慧长老升座,传印长老来参加升座法会。传老写了一幅贺联:“胼手胝足奋向蒿芒安宝刹;披荆斩棘敢教嵓薮涌楼台。”这幅贺联的下款,是“晚学传印和南敬撰并书”。事实上,传印长老比我们师父还大几岁,1955年,传印长老在云居山虚云老和尚座下秉受具足戒时,师父是第三引礼师;从这个角度,传老自称“晚学”,由此可见传老的谦逊平和。  相似文献   

17.
视错觉是一种视觉认知,是在某种知觉条件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特性的扭曲。视错觉的产生原因,不仅有脑认知活动导致的生理因素,又有主观线索和经验引起的心理因素。视错觉可以按照不同的现象和成因分为尺寸错觉、轮廓错觉、运动错觉、细胞群错觉、扭曲错觉和不可能图形等六大类。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古兰》“圣训”永遵循。敬畏真主,认主独一;学习穆圣,身体力行;恪守“五功”,坚定“六信”;戒恶扬善,济世悯人。我们追求,今生的幸福,我们不忘,后世的永恒。中国的穆斯林,要发扬伊斯兰教真精神。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爱国爱教”牢记心。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独立自主,振兴教门;遵纪守法,服务社会;团结稳定,利国利民。我们继承,祖辈的传统,我们发扬,民族的精神。中国的穆斯林,要高举爱国旗帜向前进。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歌词)@马子美  相似文献   

19.
面孔视错觉现象表现为个体从其他事物中感知到并不存在的面孔。面孔视错觉要素已广泛应用于艺术、广告及商品中,起到吸引注意、促进消费的作用。同时,先前的研究通过采用各种范式,发现患者在面孔视错觉的产生上同常人的差异,以及视错觉与视幻觉之间的联系。根据视觉加工通路的不同,相关范式可分为视错觉监测范式,以及视错觉辨认范式。前者侧重于基于提取的类面孔特征所做出的快速预测,后者侧重于主观期望引导个体对物体特征的提取,两者最终均会影响到后续的认知判断。日后研究可从面孔视错觉的发生机制出发,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加工通路,为面孔视错觉产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拓宽该要素在临床诊断及商业广告领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心理学上,“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常说的“禀性”、“脾气”相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活泼好动,有的人却总是安静沉稳;有的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显得十分急躁,有的人情绪总是那么细腻深刻。人与人在这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气质的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