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至美之花     
一位老人请我为他画一张画,花卉,油画。油画花卉不是我的专长,况且,是参照一张照片来画,不是写生,是“画匠”的营业方法。但看在钱的份上,我接单了。如往常一样,我先跟顾客聊聊,摸摸底,探知他的艺术品味水平,让画出来的画投其所好。老先生一生从事国际贸易,阅历广博。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的世界犹似一块地。它存在,在那里。它本身具有惊人的潜能,而且准备好了对人的每个行为作出反应。事实上,它必须反应。无论你做什么工作,花点儿时间把它当成这块地想一想。起初,除了土地什么都没有。如果一个人只干坐在那儿看着它,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他撒上几粒种子,雨水和土壤的天然繁殖力将一起奖励他这些努力。行动,反应,完全取决于他想从这块地获得什么。必须先决定想要什么。  相似文献   

3.
妙计打日寇     
黄巧 《思维与智慧》2005,(11):44-44
蔡廷锴撒豆克日寇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常常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或观察敌情。一次,蔡廷锴将军从火线上返回司令部,因为走得急,加上脚下不知何物打滑,摔了一跤。身后的贴身警卫赶忙过来扶起他。一看地上,原来是几颗黄豆。一跤跌得真不轻,脚背因扭伤而红肿起来。晚上,蔡廷锴看着自己受伤的脚,突然眼前一亮,问贴身警卫:“小鬼,你有什么办法搞到大批黄豆吗?”“当然有办法,黄豆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品。”警卫说。“好,大好事一桩。”蔡将军高兴得忘情地站了起来,不料脚背碰上了凳脚,疼得他“哎哟,哎哟”叫起来。第…  相似文献   

4.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世界巨富洛克菲勒像往常一样简单地用过早餐,便开始忙碌地处理起一天的繁重工作。  相似文献   

5.
希望的力量     
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一位英困心理学家介绍了他做过的大白鼠求生实验。他将两只大白鼠放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里。它们拼命地挣扎求生,能维持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就在这两只大白鼠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立刻放人一块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木板。结果,这两只大白鼠都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粽子的选择     
正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没有一个妈妈不是偏心的。哥哥比他大一岁。从小两个人在家里什么都是相同的。一样的碗筷,一样的床铺,一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只是在位置上,哥哥习惯性地在左,他在右。家里穷,买不起小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也买不起小孩子们喜爱的零嘴。可妈妈从田里干活儿归来,会捉两只一模一样的蚂蚱给他们玩耍。也会从兜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浆果,洗干净放在盘子里,然后哥哥吃左边的,他吃右边的。  相似文献   

7.
正纸质的情书在我还小的时候,总是收到一个人的信,每周一封,藏在桌洞固定的角落里。干干净净的信笺,就好像他纯净温暖的笑脸。信的第一句话千年不变——见字如面。他明明就坐在我前排的左边的左边,但这四个字,让我有种跨越生死轮回万水千山的慨然。明星贴纸那时候流行明星贴纸,我为了跟同学换一张赵雅芝的贴纸,给他写了两个礼拜的作业;为了凑钱买一张小虎队的贴纸,省了三天的早饭钱……现在几乎没有人玩贴纸了,  相似文献   

8.
父亲过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无法适应,总感觉他是照例去村小教书,或昔像往常一样到地里莳弄庄稼,抑或出一趟远门,很快就会回来。这些想法,给悲伤的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黑纱,好让我与世隔绝,沉浸在与父亲的天伦之乐中。  相似文献   

9.
爱的怯懦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  相似文献   

10.
卢廷惠 《天风》2005,(4):27-27
曾经有一位女孩,因生活 的煎熬就满腹牢骚地向 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父亲是一 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 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 了厨房。父亲往三只同样大小的锅 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然后将一根 很大的胡萝卜放进了第一只锅里, 将一个鸡蛋放进了第二只锅里,又 将一把咖啡豆放进了第三只锅里, 最后他把三只锅放到火一样大的三 个炉子上烧。20分钟后,父亲关掉  相似文献   

11.
赌牌     
一个人好打纸牌赌博,不论是两人玩三人玩四人玩多人玩,逢赌必输。他很是气恼,发誓不再赌了。一天,他上山放牛,将牛拴在树枝上让它吃草,自己坐在草丛中想着以前赌牌的事,越想越气,愈想愈不服气,于是摸出随身携带的牌,对自己说:“四人打是输,三人打也是输,两人打还是输,我就不信,一人打也会输?”他就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听得身后有人高声叫骂,他凑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位富人,由于乐善好施而远近闻名。不管是做生意亏本无钱返乡者还是沿路乞讨的乞丐,只要被富人看到,他都会解囊相助。究竟有多少人得到过富人的帮助,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只知道每年都有人来报答他的恩  相似文献   

13.
藏词就是利用人们熟悉的词语,故意隐藏其中的一部分,以便让听读者去意会的修辞手法。根据藏词位置的不同,可把这种修辞手法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形式。一、藏头即隐藏词语的前一部分,只说出后面部分。如:(1)张三是某公司的经理。一次,在家与妻子说起了当今社...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从前,有一位富人,由于乐善好施而远近闻名。不管是做生意亏本无钱返乡者还是沿路乞讨的乞丐,只要被富人看到,他都会解囊相助。究竟有多少人得到过富人的帮助,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只知道每年都有人来报答他的恩情。  相似文献   

15.
拣豆豆我想生点黄豆芽,又要上街买菜,便将拣豆的“任务”交给放假在家的女儿。过了好长时间我买菜回家,仍见女儿趴在桌上忙碌。“怎么还没拣完?”我诧异地问。“黄豆这么多,可不不出活!”女儿撅着嘴辩解道。我仔细地在一旁观看女儿拣黄豆的过程,她是将好的拣出,留下瘪的。“这样拣你看行不行?”我在桌上拨拉开了:先将瘪的拣出,留下饱满的。三下五除二,一会儿黄豆就拣好了。“爸,你真聪明!”女儿欢呼雀跃:“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向女儿讲了一条定律的故事。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巴特莱提出了“重要的少数”的概念。他认…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身家千万的老板,经营一家公司二十余年,每天从早忙到晚,即使下班了也要参加各种应酬,很晚才回家,即使节假日也从来没休息过,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闹钟一样,一刻不停地转动着。超负荷的工作,终于使他心力交瘁。他病倒了,到医院里检查。医生怀疑他患的是绝症,便留他住院检查。这样一来,他感到害怕了。他开始不断地回忆从前的日子,发现二十多年来,他只是为了钱而拼命工作,竟然没有让生命停下来好好欣赏一下美丽的风  相似文献   

17.
黑暗的剪影     
那是一个冬日清冷的午后,即使在公园里,人也是稀少的,偶有路过的人好奇地望望剪影者的摊位,然后默默地离去;要经过好久,才有一些人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让他剪影,一张20元。我坐在剪影者对面的铁椅上,看到他生意的清淡,不禁令我觉得他是一个人间的孤独者。他终日用剪刀和纸捕捉人们脸上的神采,而那些人只像一条河从他身边匆匆流去,除了他摆在架子上一些特别传神的,用来做样本的名人的侧影以外,他几乎一无所有。走上前去,我让剪影者为我剪一张侧脸,在他工作的时候,我淡淡地说:"生意不太好呀?"没想到却  相似文献   

18.
行善的人     
陈企瑞 《天风》2011,(8):62-62
有一个人被强盗所害,生命垂危。祭司和利未人路过,看见他绕道避开,不肯出手相救。一位撒玛利亚人路过,心怀仁慈,搭救起了受害者,尽心地帮助他(参路10:30—36)。耶稣曾经用这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告诉人们“谁是邻舍”的道理。他教导我们:人当有同情、怜悯的心怀,向需要帮助的人行善。耶稣讲的这个故事正是要让我们明白: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相似文献   

19.
光盐 《天风》2005,(8):48-49
那是今年的最后一场春雪,纷纷扬扬,地上的积雪埋过踝骨。那天孔姊妹乘车路过三医院附近,见路旁许多人在围现一个倒在雪地上的人。她让司机停车,赶过去一问,原来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突发癫痫病,倒在雪地上。此时,只见病人口吐白沫,瞪着白眼,鼻子周围糊满了粘乎乎的鼻涕,四肢在不停地抽搐。孔姊妹深知,一位好传道人更应该是一位“好撒玛利亚人”(参路10:30-35)。然丽一个弱女子面对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如何救得了他?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今年6月间,我们有幸到苏州广济医学院学习。学习内容之一是催眠术。神奇的现象出现了:受术者象机器人一样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令。只见他拿过一张方凳对受术者说:“你妈妈来了,请拥抱你的妈妈。”受术者笃信不疑,连连亲吻板凳;递上一杯白开水,并对他说。“这是杯糖开水。”受术者连声说甜得很。更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当催眠师命令受术者全身肌肉僵直后,把他的头放在一张长凳上,脚搁在另一张长凳上,受术者便僵如木棍,腹部可以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