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之间的分歧给宽容思想的历史留下了印记。[1]起先,宽容被理解成为容忍某些应受指责的行为或与社会价值观念有关的过错所作的努力,因为在生活没有变得不能容忍的情况下,各种规则也决不可能一直受到尊重。当权者原来设想为一种处置权的宽容,...  相似文献   

2.
宽容人世间     
宽容是对他人温和,给自己一份好心情。宽容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却忽略了“宽容”,致使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弘扬宽容的美德,愿宽容像一束阳光,照亮每个人的生活之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友好、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3.
宽容是美德     
阿虎 《思维与智慧》2011,(10):17-17
对于宽容的理解,文学家说,宽容是在荆棘中长出来的谷粒;医学家说,宽容是一个人健康的钥匙;哲学家说,宽容是一个人修养和善意的结晶;心理学家说,宽容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一言以蔽之,宽容是明智者的伴侣,是庸碌者的敌人。  相似文献   

4.
西方"宽容"观念经历了从宗教宽容到道德宽容再到积极宽容的两次转变过程,这种"宽容"观念的历史嬗变可以通过对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宗教伦理准则下的宽容、以洛克为代表的西方近代道德宽容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现代交互伦理关系中的宽容观念的考察予以理解。特别是现代"积极宽容"观念在淡化以往由于不喜欢甚或厌恶而产生的被动的"容忍",进而继承道德宽容所强调的道德自由、重视道德主体自觉性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克制"方向,即对异己观点的"克制"与"承认",这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多元化、差异化的历史变迁现实,也体现了对道德主体自身与社会伦理双重性的兼顾,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宽容是政治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宽容的性质,总是有点模糊不清,至少在宽容被看成是一种态度或个人原则时是如此。实际上,关于宽容的性质问题是严肃的,足以使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宽容究竟是不是可能?更确切地说,宽容也许包含着某种矛盾或悖论,这就是说,宽容的做法在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暖暖的宽容     
宽容,正以一种最细腻、最开放的声音,和人近距离交谈,使心灵一片葱茏。绿色的心叶,碧绿得通体透亮,像张开了翅膀。而当宽容微笑着,与天穹下的芸芸众生对视,温情便洒满大地。一个个充满宽容的人,绽开内心的眉眼,把自己的脸庞打理成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相似文献   

7.
高尚的宽容     
至恕至慈的真主对人类确是宽容的,真主在伟大的《古兰经》的“忏悔”章中,竟有十多处谕示那些误干不同罪过的人们,只要他们重新做人,真主是准许并接受他们的忏悔的,真主都会宽恕他们的。所以,广恩的真主教诲我们:“谁愿恕饶而且和解,真主必报酬谁。”(42:40)这就说明宽容来自真主,真主的德性是人类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理,因而,人类的宽容在真主御前必将得到加倍回报。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宽容却是最高尚而艰难的。我们穆斯林应当学会宽容,因为宽容这情感不但能化解心头的冰霜,驱散眉…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 ,宽容在古代社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的话 ,那么 ,在现代社会 ,宽容不仅是现代人所尊重的一种宝贵的基本价值 ,而且在现代制度的作用下 ,已经制度化了。换句话说 ,由于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制度本身就具有宽容性质 ,因而成为现代宽容得以生长、发育和扩展的社会机制。1 .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多元社会的氛围下,广受推崇的宽容价值陷入了日益凸显的内在悖论——我们是否应当宽容不宽容者?本文分析了宽容悖论产生的原因,梳理了西方学界提出的几种重要解决模式,包括"卢梭模式""前期罗尔斯模式""沃尔泽模式""后期罗尔斯模式"以及"金里卡模式"等,对其异同关联以及理论缺失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并在中国哲学的视域下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专题二:宽容原则与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宽容原则的解释在戴维森富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中 ,宽容原则认为 ,当我们解释他人或另类的时候 ,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前提 :他们是理性的存在 ,他们与我们谈论和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否则 ,如果我们固守信念或只进行概念的论述 ,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们。戴维森在他最近有关解释的著述中指出 ,他以前倾向于用“最大化”一致信念这样的字眼来解释“宽容” ,而在他的思想中与这个论点相关的另一个更有价值的论点是应当“尽量完善”一致的信念。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大多数”的一致性、而是“正当的”一致性来理解他人。而在认识到不仅应当尽…  相似文献   

11.
刘素民 《哲学动态》2005,(11):12-16
"宽容"(tolerance)出现于16 世纪,即在宗教教派分裂的历史语境下,从拉丁语和法语中借用而来.在此种生成语境下,这个词最初的含义比较狭窄,意味着对异己信仰的容忍.在16 和17世纪,宗教宽容渐渐变成了一个法律概念,各国政府颁布了倡导宽容的法律条文,规定官员和守法的信徒们在与宗教少数派的交往中,必须采取宽容态度.这样,从执政者颁布的、要求对另类信仰者及其实践采取宽容态度的法令中,逐渐衍生出一种普世的道德心态与行为准则,它允许一定条件下的充分自由和不同观点的共存,这种道德心态与行为准则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宽容".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2期刊登了一篇对我们的研究观点提出质疑的文章 ,题名为 :“原始意识论”能成立吗[1]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理解我们的观点 ,本文将对原始意识论作进一步说明 ,同时为了回答该文作者周慕瀛先生的质疑 ,我们将对周老的观点逐一进行反驳。1 对原始意识论研究的进一步说明应该明确指出的是 ,我们的原始意识论观点 ,始获于对细胞功能和结构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进一步思考。现代生物学认为 :“细胞并不是生命物质的杂乱堆积 ,而是由各种生命大分子物质 ,经过组装成一个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整体 ,细胞各部分之间是紧密…  相似文献   

13.
宽容:现代政治的伦理内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楹 《哲学动态》2005,(11):3-7
[编者按]现代多元异质社会自身蕴涵着分化与整合的逻辑,如何整合并使之协调有序地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宽容作为一种价值观、文化观,乃至世界观,具有其丰富的内涵与巨大的现实张力.对之进行深刻的学理分析与理论反思,一方面对于甄别不同语境中的宽容思维与宽容理念,超越传统、建构当代宽容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当下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真切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华侨大学五位学者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宽容"进行了剖析,表达了他们对宽容的解读,以及他们建构当代宽容观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宽容是社会治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康之 《道德与文明》2003,(1):25-27,31
宽容问题是伦理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但是 ,长期以来 ,宽容被理解成人的美德 ,因而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中很少考虑这个问题。在后工业社会到来的时候 ,当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出现的时候 ,我们希望把宽容作为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向量来加以考虑。具体的做法就是 ,首先把宽容设定为社会治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我们能宽容到什么程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该如何定义宽容呢?[1]宽容在于当别人的言行不合自己的心意,一目了然地令人不快,或在道德上令人反感时,我们仍听之任之。但是,究竟何谓不合心意,何谓令人不快,何谓在道德上令人反感,人人都会感到这里存在非同小可的分歧。为了尊重这种直觉,我建议区分狭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一些尚未被宗教学术界注意的资料,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上海地方政府和各教会的关系,勾勒了变化的趋势。上海地方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几个教会的政策比外埠宽容,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各国、各地、各教力量汇集上海,促使上海宗教的地位在近、现代得到较大提高。文章还分析了上海实行宽容政策的原因、上海地方政府与教会关系演变的历史给今人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宽容的销蚀和不宽容的抵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宽容是行使权力时的一种禁欲主义的结果。这是一种美德,一种个人的美德和集体的美德。认为它只具有有利于某种形式的权力、即国家的权力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不宽容具有包含在权力中的第一种冲动:我们每个人都有权把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强加...  相似文献   

18.
王振耀 《世界宗教文化》2012,(1):38-43,113,114
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拟从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慈悲与宽容、宗教慈善事业与现代慈善福利服务事业的有机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应该转变社会理念,促进现代慈善与宗教的良性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许建良 《伦理学研究》2013,(1):34-42,141
基于“容”与“谷”在字形上的相通,老子宽容的运思也多昭示在对“谷”的规定里,其特征就是“上德若谷”.它与道相通,处在盈满的状态,是实现长久的一个环节,由于处下而吸纳细流,又成为江海的一个条件;之所以要宽容则在于宇宙的相对性,一切都在关系之中,没有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人们宽容行为来应对不同的处境,从而达到最大的合力,形成和谐的联动秩序.这些对我们今天面临的人际关系疏离危机的消解,无疑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对宽容原则的解释 在戴维森富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中,宽容原则认为,当我们解释他人或另类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前提:他们是理性的存在,他们与我们谈论和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