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下列句式: (1)、一锅饭吃五个人 (2)、一本书读两个星期 (3)、东屋住五个人、西屋住八个人这类句式的线性序列是NP_1+V+NP_2,但它们都可以变换成“NP_1+供+NP_2+V”这样的句式,因而叫做“供动句”。供动句不象其他特殊句式,它没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在语法研究中过去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主宾语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发现“一锅饭吃五个人”这类句式与NP_施+V+NP受”这种线性序列具有明显的对立,这类句式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语法学者都承认汉语供动句的存在,但对  相似文献   

2.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备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校订】 (1) 本章第四句,《韩非子·解老》作“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唐傅奕校定《老子》古本亦同此,河上公、王弼两本和其它版本或碑刻都作“人之生,动之死地”,这两种不同的句法,前一种比后一种多四个字,意思较为明显,又与下文“生生之厚”句有联系,今从《韩非子》。但“民”和“人”在字义上是有区别的,“民”是统治者对于被统治者的称呼,“人”是泛指一切人类而言,本章说的是人类生死问题,与国家政治无关,今从诸本把“民”字改作“人”字,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1,24(3):369-370
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词序和功能词来表达句子中各个成分间的关系。此外,它在句法上还有一些特殊句式,例如“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语法规则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往往习焉不察,它们并不妨碍习得母语语法规则。然而,汉语这些特有语法规则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时,怎样教学语法?这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工作者特别感兴趣的。本文从汉语儿童习得语法的过程来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映群 《心理科学》1999,(6):563-564
1前言本研究选用中文句子做识记材料,用单字或双字词做探测项,探讨中国人对一般中文句子的信息提取特点。选题的出发点是:①句子比单词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应用,而相应的研究至今很少。②汉语的字、词与拼音文字的字、词具有不同的特点。汉语的字、词本身的形态、意义比较固定。③中文句子中的词相对于句子中的字来说,能更好地表达完整的特定的意思。④汉语的词有80%是双字词,这些双字词是不能再被分解的独立的意义单位。如“白菜”是一个双字词,如果被分解为“白”、“菜”或“白的菜”,便失去了它原…  相似文献   

5.
汉字别裁     
“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撇者,精神也;捺者,物质也。撇以捺撑,是说物质是基础,即没钱是不能的;撇长捺短,是说精神高过物质,即钱不是万能的。缺捺人难活,少撇活人难。 “生”字由牛和一组成。一象征田地。田间的牛,是勤劳耕作的牛。进取的人,是牛;进取的人生,是耕耘。牛的格言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各和足构成“路”字。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说:“人生的大境界,是靠我们各自的双足踩出来的。”行者的旗帜上写的是:“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财”字由贝和才合成。贝是财,  相似文献   

6.
清乾隆帝博学多才,思维敏捷。一次他到江南巡视,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这是什么人”张回答说:“他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顺口答道:“就是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  相似文献   

7.
面子     
从前,有个尿粪把头名叫汪泽济,此人略通文字,喜欢附庸风雅。他有四个女婿。一年他做寿,四个女婿齐来祝贺。席间,汪泽济想考考女婿们,便开言道:“今日饮酒,要破一破过去饮闷酒的旧例,大家来行一个酒令如何?”四个女婿异口同声地说:“岳父大人这主意不错。但不知这酒令怎么个行法?”江泽济道:“第一句第二句要用三个同旁字或三个同头字组成,第三句把一二句合并,意义要切合自己的身份,末句三字以‘好’字开头作赞语结束。虽非诗词,也算歌谣。作不出来的,要罚酒并不准吃菜。”四个女婿齐声说“好”。  相似文献   

8.
被尊为“中国最有个性的生意人”的SOHU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有句口头禅:生意人就是善于“生出主意的人”。当时他还在“公家”的单位里上班,“改革”、“开放”这些新词儿、新观念就深深吸引着他。一天,他帮单位里新分配来的一个女大学生领办公桌,她左挑右选一个多小时。潘石吃说:“差不多就行了,不就一张办公桌嘛!”  相似文献   

9.
汉语主动句、被动句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桥  莫雷 《心理学报》2006,38(3):317-323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 )探讨了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施事→受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汉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汉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施事→受事”),可能是一个按照“施事→受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若说咱中国人很崇尚“吃”,一点不过。眼下什么样的“美食节”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且一节比一节高档,一节比一节热闹。据有的“高明人士”说,这样能够“吃活”一方的经济云云。但无论怎样,老祖宗的话还是不错的:“民以食为天”。“吃什么、穿什么”的问题是人最关心也最容易发愁的大事。要不,我们中很多人彼此碰面时第一句话为什么总是问:“饭吃了没有?”就是谈到工作时也总有人说“混口饭吃吃”。  相似文献   

11.
书法家给一个人题词,两个字:知止。 结果呢,“知”字写得硕大,“止”字略显卑琐,总之,凑在一起,有些不和谐。那个人一脸的不高兴,说,还书法家呢,写得这是个啥!  相似文献   

12.
老妈很注重对我进行启蒙教育,从小到大,她对我说过的哲理性的话不下几万句,可我却全不以为然,尤其是那句“帅,不能当饭吃”。既然帅不能当饭吃,那她为什么还要嫁给我那很帅的老爸?对老妈都不适用的话,却要我把它奉为真理,我才没那么傻呢。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古汉语,指的就是上古(先秦两汉)汉语。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区分古汉语的内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外动词(及物动词)的问题。对于如何区分汉语动词的内动和外动的问题,语法学家的意见是不一致的。马建忠说: 凡动字之行仍存乎发者之内者,曰“内动字”,省曰“内动”。凡动字之行发而止乎外者,曰“外动字”,省曰“外动”。不难看出,马氏区分动词的内动和外动是从动词的意义出发的。这种区别法要碰到一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动宾结构可以记作: D+M_2 D代表任何一个及物动词,M_1代表D的宾语名词,“+”表示前后两项可以搭配并且连接。式中M_2是D的宾语,则D与M_2能够搭配,如“写字”、“吃饭”、“消灭敌人”。没有搭配关系的连接记作: D-M_2 “一”表示前后两项不搭配。这是个不合语法的式子,如“写饭”、“吃字”、“消灭天空”。在“D十M_2”中,D涉及M_2,M_2被D涉及;二者组成动宾结构,用以反映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15.
家振 《佛教文化》1994,(4):18-19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吴昂先生的“人生颠倒是情痴”。当时,我随口说了一句;“下次我来写一篇‘颠倒情痴是人生’!”主编志远听见了,便认真约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又是个发人深思的题目,不管说不说得明白,姑妄写之吧! 先说一个情字 人们常说,既有人生便有情。佛家也是这样看吗?是的,并不例外。 何以为证?请看“有情”二字在佛家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藏-汉读者阅读汉语歧义句时的歧义效应以及语境在句子歧义消解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藏-汉读者在阅读汉语歧义句时存在歧义效应; 语境对歧义消解起促进作用,表现为,当语境置于歧义句之前或语境意义偏向歧义句主要意思时,藏-汉读者对歧义句的加工更容易。并且,歧义效应和语境促进效应贯穿于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的整个句子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初步探讨了不同汉语水平的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初级汉语水平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中级汉语水平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为“施事→受事”,而其理解汉语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为“受事→施事”。母语主动句、被动句的理解特点影响印尼留学生汉语主动句、被动句命题表征项目顺序;这种影响作用与其汉语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爱平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6,29(4):848-851
本研究采用完整,不完整和同形异义句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了汉语句子加工中的RB效应。研究发现:(1)在汉语句子加工中,完整句和不完整句中均存在RB效应,且完整句的RB效应要强于不完整句。造成这种强度上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完整句的RB效应导致句法和语义被破坏,并对R2有较高的侵犯性;(2)在同形异义字的汉语句子加工中,也存在RB效应,其结果与重复句一致。它表明同形异义字不影响RB效应的强弱或有无。以上结果表明,由于RB效应对语境的作用不敏感,因此,RB效应应出现在语义加工之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恩师难忘     
李敖是台湾著名学者,也是出了名的“狂人”。他曾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狂傲至此,恐怕五百年内只此一人。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狂人”,一旦见了老师,却成了老老实实的小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仲晓波  吕士楠 《心理学报》2003,35(3):333-339
通过针对包含两对汉语同音异义词(“qui(4)shi(4)”(“趣事”或“去世”和“sheng(1)xue(2)”(“声学”或“升学”))的10个发音人语料的声学特征分析和知觉实验,结果发现:消除这两对同音异义词歧义的不是词重音而是句子重音。这个研究结果说明:汉语中句子重音能够通过选择强调同音异义词的某个音节来消除它们的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