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原理,从儿童的实际社会生活过程出发,运用系统方法论证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而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格式构成的反馈回路系统则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动力场。本文还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控制论模型,从活动的机能性方面探讨了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化动力机制,揭示了主客体之间矛盾运动的原理和过程;平衡化机制是受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规律支配的。  相似文献   

2.
桑标  李燕燕 《心理科学》2006,29(3):553-557
本研究通过观察亲子互动游戏来考查母亲———孩子间心理状态术语、非心理状态术语使用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控制了年龄因素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和母亲心理状态术语使用存在显著相关,提示母亲有效地谈论心理状态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具有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其心理状态术语使用也存在显著相关,提示儿童将心理理论任务中涉及的表征问题与信念词所隐含的表征属性相联系是形成心理理论、正确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前提。当控制了母亲和儿童的心理状态术语使用总数后,母亲及孩子非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都不再存在显著相关,提示非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是以心理状态术语使用为中介而对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认为,父亲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方面具有比母亲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从儿童对父亲的依恋、父亲在儿童某些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儿童问题行为与父亲的关系几个角度探讨了父亲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而且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探新》1980年第1期发表“是综合动力论还是唯内因动力论”一文,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通过百家争鸣深入探索人的心理发展动力这一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在该文中承认:“至于人的心理诸外部矛盾与诸内部矛盾所构成的‘矛盾系统’的壮丽图景,我们刚开始探索,目前尚难以完整地描绘出来。”因此,同志们在探索中的每一新发现,实质上都是对“综合动力论”的有力声援,我们均表热烈欢迎。但为了阐明“综合动力论”的合理性,我们也有必要对某些问题进行答辩。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一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它涉及辩证法的规律如何在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的问题,对于验证和进一步丰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重大的意义;它涉及人的心理运动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普通心理学以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也有极大的意义;即以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的建立来说,也可以从对心理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界注目的问题。在西方心理学界中虽然许多人不提“发展动力”,而是提影响心理发展的条件,但这实质上也是动力问题。皮亚杰曾把心理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各种观点归纳为两类六种。第一类三种是反对发展进化观点的,也就无所谓发展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了。第二类是肯定发展进化的,在动力是什么上分为外因论、内因论和内外因相互作用论三种。皮亚杰本人是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的。法国心理学家瓦龙也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只是他们两人对内因的提法有所不同。他们两人的观点都带有辩证因素,比起那些把发展归于外界环境的机械论观点和把发展归于机体的生理遗传因素的生物学化观点以及其它的唯心主义观点是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梳理文献发现两者可能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儿童通过与家长或老师的共享阅读, 启动联合注意, 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进行对话, 进一步根据社会想象力, 模拟社会互动, 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另一方面, 在阅读过程中, 心理理论能够助力儿童从宏观的阅读观的建立、元认知阅读策略的使用、故事情境模型的构建, 到微观具体的短语、句子、语篇和多文本的理解等能力的提高, 这些证据揭示了心理理论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的神经生理证据发现, 阅读和心理理论这两个过程的神经活动是有一定重叠的。由此推测, 两者可能具备潜在的双向促进关系。未来需要更深入和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丰富的实证证据。此外, 还应进行更多中国的低龄儿童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线上课程的盛行, 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内容阅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燕燕  桑标 《心理科学》2003,26(6):1108-1109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TOM)的研究已经成为近 2 0年来发展心理学的最重要研究领域。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 ,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儿童心理理论起始的年龄以及不同任务带来的结果差异等问题的探讨上。近来发展心理学者把研究的注意转移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差异以及导致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上。一般认为 ,儿童在 4岁时就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 ,即 4岁儿童就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愿望、信念等来理解他人的行为。但在研究中 ,研究者也发现同一年龄儿…  相似文献   

9.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基本规律中的内因和动力,这样一个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历来吸引着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和探讨。笔者在学习诸家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思考,试图从诸家现有理论成就出发,对这个基本理论问题,给予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论  相似文献   

10.
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特殊儿童的心理弹性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学习障碍儿童、身体功能障碍、情绪或行为问题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其研究框架及问题范畴,寻找和明确促进儿童弹性发展的保护性因素及危险因素,并据此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弹性发展之策略,以期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发展既有文化普遍性, 又表现出文化特异性。为了探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交流的作用。亲子交流是儿童早期社会交流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分别比较了抚养者的亲子谈话和儿童情景记忆的中西文化差异, 以及它们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来理解中国儿童心理理论获得与发展的特异性, 最后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婚姻冲突在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上海市2所幼儿园170名5岁儿童及母亲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结果发现:(1)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婚姻冲突、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婚姻冲突在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心理韧性在婚姻冲突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儿童心理韧性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上述结果表明,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会通过婚姻冲突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儿童拥有较高的心理韧性能够缓冲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儿童心理学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列宁曾指出:儿童智力发展史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儿童心理学能为教育工作、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提供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就决定了我们探讨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道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丽锦  吴南  郑砚 《心理学报》2008,40(7):819-827
为比较语言本身和语言交流的情境过程对儿童心理理论的贡献以及欺骗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前后测对照实验设计探查了不同形式的语言介入和相关欺骗训练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选取语言能力达到常模水平但未通过外表-事实区分任务的4岁组儿童77名,随机分为3个训练组和1个对照组,对其进行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前测,在各组的两种能力发展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对3个训练组分别作如下处理:完全训练组:带有心理状态动词的补语句法及欺骗训练;情境交际组:伴随语言情境交际训练和欺骗训练;补语句法组:心理状态动词和补语句法训练。一周后进行心理理论后测。结果表明,3个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心理理论表现上均有显著差异。相对于一般语言交流的情境过程,补语句法和心理状态动词更能显著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早期欺骗经历也能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若二者结合使用则更利于儿童心理理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丁芳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3,26(5):896-897
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是继皮亚杰理论、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有关儿童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方面。心理理论意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目前 ,考察执行性功能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西方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试就执行性功能与儿童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以期为我国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积累资料 ,并能为在实践中指导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1 什么是执行性功能  Welsh和Pennington(1988)将执行性功能定义…  相似文献   

16.
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同伴提名法、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在游戏情境中观察同伴交往行为和亲子交往行为等多种方法,探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88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参加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交往类型中受欢迎儿童,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被拒绝和被忽视儿童.(2)民主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3)家长指导游戏的行为、分享情感的行为和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而对孩子的冷漠最不利于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4)相对于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更显著的预测力,其中家长和孩子的情感分享.对孩子遇到问题的解释及指导是促进孩子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理虐待是指抚养人对儿童长期、反复采取的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行为,可能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已有研究显示心理虐待影响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成人后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中国对儿童心理虐待还不够重视,对此,通过总结国内儿童心理虐待危害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心理虐待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消极影响;讨论儿童心理虐待在国内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趋势,即国内关于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研究方法,儿童的年龄阶段及心理虐待的类型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模块论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领域中主要理论取向之一。这一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是一种天赋的、领域特殊的心理结构,个体出生时便以模块的形式存在于神经系统,其发展是一个内部生物机能逐渐展开的过程。该文试图对儿童心理理论模块论的基本假设(天赋性和领域特殊性)、主要实验方法、重要模型(ToMM-SP模型)等进行评述,并就心理理论的天赋性与发展性、领域特殊性与领域普遍性、实验研究的方法与结果等引发争鸣的问题进行简评。  相似文献   

19.
在心理老师高级班的培训中,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树木人格图的技术及其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树木"象征着人的原始本能或内在情感,某种程度上是画者的象征和自我投射,因此可以通过画树来分析来访者内心的世界或其人格特征。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在课题调研过程中,我利用这个技术对一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辅导。他叫洋洋,男孩,今年6岁。  相似文献   

20.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不仅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具有指导实践意义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心理学文献中一直探讨得很少,很不够,各方面的意见也远未取得一致。这对深入研究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是颇为不利的。本文主要在于提出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初步看法,供读者批评指正。(一)谈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的人,一般喜欢引证“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的论点,这当然是不错的,这个论点的确是适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但是个人觉得这个论点本身似乎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光依靠这个论点似乎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不过本文并不打算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因为那是一个需要专门探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