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一本易象义理窥测──评《周易像象管见》张克伟[港]象数是《周易》的核心内容,“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及其时位关系。而“数”则是指阴阳数、爻数等。“象”和“数”构成了《易经》的基础。“易象”作为《周易》的一个分支系统及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弥补...  相似文献   

2.
卦象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是象数易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爻象、卦象是解易的重要工具之一.卦象不仅是理解<周易>卦爻辞的根本,也是春秋筮法占断的主要依据.从春秋时期<左传>、<国语>简单的卦象,到战国时期<易传>稍具形态的卦象说,再到汉代繁杂的逸象说,卦象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在不同时期对易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阐发汉《易》之大蕴──评《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张善文《周易》哲学,原本象数,发为义理。纵览中国《易》学发展史,治《易》派别虽纷然多歧,但起主导作用的无非是“象数学”与“义理学”这两人派系。用最简中的话概括之,象数学,是研究《周易》卦象爻象及阴阳奇偶...  相似文献   

4.
春秋筮法     
《左》《国》筮案展示了春秋易学的存在.春秋易学是占筮易向学术易的过渡形态,它的背景和基础是占筮易学,学术易学在其中已经发生.因而可根据《左》《国》等文献,对春秋筮法进行讨论.1.筮法的宗旨是确定卦爻的唯一性占筮易范式中的《周易》文本是一部筮典,其中的卦象“—/—”六联体就是巫术性质的符号.就巫筮信仰来看,卦象是天命的显象表达,具有不可直接理解的神秘意义;就占筮的操作而言,卦象则是揲蓍与卦爻辞建立联系的中介符码,即揲蓍的结果首先要变换成卦爻象的  相似文献   

5.
老子作为一名史官,通晓《周易》,其思想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如其“贵柔”以及对“强”“壮”的警觉等思想与《周易》初爻、上爻的爻位爻象象征的意涵颇有内在的关联。其“人法地,地法天”的思想与《周易》的卦爻整体结构体现出来的思路颇有一致之处,其“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可能就是在此一卦爻整体结构中演绎出来的。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论思想可能与《易》类筮法体系的哲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左传》《国语》《孔子家语》等占筮案例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易学文献,《焦氏易林》是西汉末年的象数易学作品。《焦氏易林》卦象与繇辞生成的文脉渊薮可追溯至先秦易学,是对先秦易学的赓续与新变。《焦氏易林》一爻变相关繇辞的吉凶指向与《左传》对应筮例呈现出一致性,筮法、解占方式、用象、象义具有承继关联。三爻变卦、五爻变卦、六爻不变卦的爻辞生成和《左传》《国语》《孔子家语》相应筮例等亦存在客观的贯通性,涉猎的史实、卦的宗旨指向具有一致性。汉代《易林》象数易学的兴起是有文脉承传的,是对先秦易学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7.
从《左传》有关记载、《周易》有关传文和以往出土的有关战国竹书综合考究,推断《周易》爻题的形成是在公元前 500年后的孔子晚年或再稍晚一点的时间;《周易》与其前筮书的最大区别是有爻辞;爻题的从无到有,是由开始多用或沿用其他种类的筮书、筮占方法而走向独尊《周易》的发展特点决定的;爻题体现着蓍与爻、卦的联系,表示爻的时位与方位,提示如何积爻成卦,具有多种含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祟》章所见“艮祟”之鬼神名“楒■”,当读作“蚩尤”。“蚩尤”之读,与《祟》章所见鬼神体系及《筮法》恶爻用象不悖。据此可推得“劳祟”之“风”当解作“风伯”,而“巽祟”之“巫”当是巫咸之类也。  相似文献   

9.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刘震 《周易研究》2015,(3):47-54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晏昌贵 《周易研究》2007,1(4):13-15
新蔡葛陵楚卜筮简中记录了战国时期楚人占筮时的卦画和繇辞,本文尝试利用卦象对繇辞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繇辞与卦象大体相符。这种解卦法,也见于《左传》和《国语》,可见战国楚地楚人的筮占是用《周易》,与春秋筮法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竹简繇辞不见今本《周易》,当是民间的另一种传本。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张政烺先生考证西周铜器上的数字为筮数以来,《周易》筮法的原貌又变为热辩课题。据传统看法,《系辞》中《大衍章》所叙述之筮法当为“周易”原有筮法。“大衍”谓: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抽而后卦。……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深入考察易类出土文献,分析《左传》《国语》中的占筮例,推测古代易的实相。在此基础上,重新探讨了丁若镛的"夏商之旧法"说,认为由于丁若镛未能看到今人所见之出土文献,他无法得知在春秋战国时代除"三易"以外还有多种筮法存在。因此他只能循迹杜预、韦昭所说的《连山》《归藏》旧法。但丁若镛在讨论多爻变事例的同时,还指出其筮法不是《周易》之筮法,不得不说他是相当具有洞察力的。"夏商之旧法"说虽然不准确,但在儒者的立场,这是使用当时有限的资料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但由于仍未发现更多的资料,所以他设定为理解《周易》之重点的爻变说是否适用于先秦时期的《周易》解释,至今无法定论。  相似文献   

14.
象数范畴论     
象、数、。辞是《周易》经文构成的三大要素。作为符号系统的象数与作为文字系统的卦交辞,两者的互补、互换共同构成了《易经》。就其形成而言,"象数"早于卦爻辞,"象数"是卦爻辞的依托和出发点,卦交辞可看成是"象数"的解释系统。到了《易传》,象数(卦象爻数)系统没有改变,"'辞"系统则发生了质的改变。"象数"是易学的基础或先导,随着"辞"的解释系统的不断丰富和膻变,"象数"的内涵也逐渐增加,"象数"范畴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象数"范畴总的嬗变路径是筮法范畴--易学范畴--哲学范畴。虽然"象""数"对称,最早见于《左传·值公十五…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筮法》篇中某些字词文句的释读意见与整理者以及几位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尽相同。如第一节"死生"中"一卦亢之"的"亢",整理者训为遮蔽,我们认为似可读为"梗",解释为阻挠、作梗;第十五节"小得"中的"于公利贫"中将"公利"解释为邦家公室的利益;将"此"读为"疵",解释为日月食等灾异现象等。同时,对《筮法》篇中"爻象"一节数字爻的取象和劳、罗二卦的取象依据进行了一些推测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作者对《左传》筮例的"某卦之某卦"用法提出一个新的解释,与传统说法以"之"当作动词,理解为"往","某卦之某卦"指筮法得出来的变卦不同,提出了"之"是一般所属虚词,意思相当于白话文的"的","某卦之某卦"只是指定第一个卦的某一爻。在2013年,《周易研究》发表了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高原女士的文章,对新的筮法说法提出激烈抗议。本文针对高文所提出意见作回答,指出所提意见都围绕古人怎样理解与解释《周易》筮法所遇到的结果,而并不说明筮法本身怎样产出结果。本文又根据新出清华竹简《筮法》提出古代筮法不仅只有一种做法而已。中国先秦时代应该有几种不同的筮法,这些筮法之间不一定完全一致,甚至有的可能彼此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作者对《左传》筮例的"某卦之某卦"用法提出一个新的解释,与传统说法以"之"当作动词,理解为"往","某卦之某卦"指筮法得出来的变卦不同,提出了"之"是一般所属虚词,意思相当于白话文的"的","某卦之某卦"只是指定第一个卦的某一爻。在2013年,《周易研究》发表了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高原女士的文章,对新的筮法说法提出激烈抗议。本文针对高文所提出意见作回答,指出所提意见都围绕古人怎样理解与解释《周易》筮法所遇到的结果,而并不说明筮法本身怎样产出结果。本文又根据新出清华竹简《筮法》提出古代筮法不仅只有一种做法而已。中国先秦时代应该有几种不同的筮法,这些筮法之间不一定完全一致,甚至有的可能彼此矛盾。  相似文献   

18.
茶山从易学文本出发,通过反思、批评以前易学家的观点与思想,详细地论述了太极演化与《周易》卦象符号(消息卦与衍卦)及大衍筮法的关系,提出太极是"阴阳之胚胎万物之初""《周易》推移之法全俟太极造化""揲蓍之法,必又象之"十二消息卦推移的观点。从自然界的太极演化,推演出八卦、消息推移、从消息推移推演出揲蓍之法,阐明了《周易》卦象符号与大衍筮法的客观依据,建构了以太极为核心的易学哲学逻辑体系。其价值表现在理性批判精神、创新的观点和易学逻辑体系建构。虽然其许多论证不乏牵强,结论也未必完全符合易学文本,然而,茶山太极观,以其理性的批判精神、独特的易学见解和较为严密的易学体系,丝毫不逊色于中国同时期的易学家,不失为东亚易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9.
《易象论》     
侯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0.6万字,228页。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象以尽意——无往而不适的意象。这部分对爻象、卦象、数象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阐发了《周易》所蕴含的深邃的易象内涵,详细阐述了整个易象体系、周易的取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道德教育思想探微杨昌勇《易》有《连山》、《归藏》和《周易》之分。《周易》为周代之《易》,在由孔子作传之后就被纳为儒家经典了,《周易》居儒家六经之首。《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由筮、卦、爻、辞四项构成,神秘的宗教形式与至理哲学浑然一体。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