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病,多伴有高脂血症,大部分需要降血脂治疗.由于降血脂药物的不恰当使用,有时反而造成脂肪肝的加重以及肝功能的损害.因此,应在治疗原发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3个月后,未达到满意效果的患者中,选择适当的降血脂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肝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改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肪肝的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脂肪在肝内堆积超过5%,很多原因均可引起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脂肪肝的一种,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其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其诊断主要依靠肝功能检测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本文将就其所致肝功能异常的生化学特点加以论述,来帮助提高临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的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脂肪在肝内堆积超过5%,很多原因均可引起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脂肪肝的一种,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其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其诊断主要依靠肝功能检测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本文将就其所致肝功能异常的生化学特点加以论述,来帮助提高临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导致肝相关性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无疗效理想的治疗药物。治疗策略主要是减肥,合理控制血糖和血脂并去除其他引起肝病的病因,酌情选用相关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导致肝相关性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无疗效理想的治疗药物.治疗策略主要是减肥,合理控制血糖和血脂并去除其他引起肝病的病因,酌情选用相关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浅谈脂肪肝的诊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肝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通过对脂肪肝发病机制、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的深入研究,能够确定行之有效的诊治策略。针对病因和(或)诱因进行预防,走出在脂肪肝治疗上的误区,对遏制脂肪肝的日益严重的发病趋势和降低医疗费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通过对脂肪肝发病机制、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的深入研究,能够确定行之有效的诊治策略.针对病因和(或)诱因进行预防,走出在脂肪肝治疗上的误区,对遏制脂肪肝的日益严重的发病趋势和降低医疗费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系统思维及模糊思维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意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上极为罕见,并发症多,病死率极高,1例并发腹部卒中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通过科学诊疗转危为安,及时终止妊娠、对症处理、多学科协作联合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确保救治成功的关键。本文尝试介绍科学思维方法在该病诊疗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系统思维及模糊思维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意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上极为罕见,并发症多,病死率极高,1例并发腹部卒中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通过科学诊疗转危为安,及时终止妊娠、对症处理、多学科协作联合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确保救治成功的关键.本文尝试介绍科学思维方法在该病诊疗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治疗乙肝尚无能够根治性的特效药物问世 ,治疗的最佳策略是以抗病毒为核心 ,以抗肝纤维化、免疫调整及保肝护肝等为辅助的联合治疗 ,基于乙肝病毒的生物特点及慢性肝炎肝脏损害病理情况 ,决定了乙肝治疗必须循序渐进地打好“持久战” ,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作法都是不客观的、不可取的。1 目前尚无根除乙肝病毒的灵丹妙药问世 ,药物虽多 ,仅能起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只有长期用药 ,使病毒长期被抑制、复制环节逐渐被破坏 ,才有可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治疗乙肝的目的是 :清除病毒、抑制肝脏炎症和恢复肝功能 ,防止进展为肝硬化和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群脂肪肝主要影响因素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系统评价中国居民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检索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1997年~2008年有关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的16篇文献,利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累计病例7200例,对照11884例。结果超重(23≤BMI〈25)、肥胖(BMI≥25)、过量饮酒、吸烟、高脂饮食、食用蔬菜、饮绿茶、爱好运动、运动少、高脂血症、高HDL—Ch、低HDL-Ch、高血压、高血糖、高血总胆固醇(≥6.5mmol/L)及糖尿病合并0R值(95%CI)分别为1.68(0.68~3.90)、5.01(3.23~7.76)、3.52(1.52~8.15)、1.18(1.01~1.37)、2.82(1.50~5.31)、0.45(0.37~0.55)、0.52(0.43~0.64)、0.32(0.14~O.74)、3.49(1.26~9.65)、4.91(2.69~8.96)、0.31(0.17~0.57)、2.14(1.50~3.03)、2.19(1.43~3.35)、2.75(1.66~4.58)、2.96(0.26~32.98)、2.29(1.30~4.01)。结论为目前影响中国人群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高脂血症、饮酒、运动少、高脂饮食、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压、低HDL—Ch和吸烟;保护因素为饮用绿茶,食用蔬菜,以及高HDL—ch;尚不能确定与中国人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因素为超重和高血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中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作用,从这一成功范例中我们看到继承传统中医特色和优势,走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参与融合之路,才能推动和实现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肝癌的现代治疗原则已从单一的外科手术切除发展为多学科参与、多技术应用、多阶段序贯的综合治疗。但是,这一理念还远没有成为肝癌临床实践中一以贯之的追求,相关学科之间缺乏经常性的、实质性的、富有成效的合作。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医师们专业越来越细化,仅仅从各自专业的视角看肝癌,缺乏哲学层面的深度思考。本文分别从医学本质、肝脏在人...  相似文献   

14.
肝癌综合治疗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人们利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在总结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后,取长补短兴起了肝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导向治疗、局部治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的综合治疗,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概括出以下几点:(1)可预知性与不可预知性肝毒性药物的临床处置方法,强调治疗的关键是停止肝毒性药物的使用以及停药的具体指征;(2)支持治疗不应被忽视,以及如何实施;(3)解毒药物的概念和种类;(4)保肝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按药理机理选择和多重用药,介绍了保肝药的不同机理和代表药物,阐述不要多种保肝药联合的基本原则;(5)根据肝损伤临床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肝细胞损伤以保肝药物治疗为主,胆汁淤积以利胆治疗为主,对重症肝损伤者应人工肝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6.
与药物有关的肝毒性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广泛影响着患者、医疗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另外,由于久坐的生活方式和热量过度摄取,我们还面临着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和困扰,因为肥胖和/或NAFLD提高各种疾病的风险,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又一个主要问题,这些患者平均使用药物的量远高于非肥胖患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药物能够增加肥胖和NAFLD患者药物诱发肝损伤(DILI)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防治肥胖和NAFLD患者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原发性甲亢合并严重肝损伤患者制定循证治疗方案。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成便于检索的形式,检索美国国家指南交换中心(NGC)、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3期)、PubMed(1995-2010.11)和维普数据库(CHKD,1995~2010.11)。根据检索结果,制定治疗方法,2月后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