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现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高血压病更尤为如此.不同降压药物或不同时间用药对血压的昼夜节律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血压时间治疗学是根据疾病发生或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通过调整投药时间及/或剂量、或应用特殊制剂,调整血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加疗效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治疗学方法有助于以最小的医疗经济学及毒副反应代价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周而复始的变化(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机体固有节律.研究表明生物钟节律的异常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通过研究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生物钟的关系,建立新的治疗方法,即时间治疗学,来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周而复始的变化(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机体固有节律。研究表明生物钟节律的异常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通过研究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生物钟的关系,建立新的治疗方法,即时间治疗学,来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痰病。  相似文献   

4.
根据血压昼夜节律,观察给药时间对血压晨峰的影响。2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超杓型(n=49)、杓型(n=127)和非杓型(n=80)3组;各组再分为清晨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用药6周,比较用药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晨峰的变化,发现在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及降低血压晨峰方面,超杓型组清晨服药优于晚上服药,非杓型组晚上服药优于清晨服药;杓型组清晨服药与晚上服药均能降低晨峰值,提示根据个体血压昼夜节律选择服药时间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我国老年高血压的绝对人数逐渐上升,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8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90%.高血压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更为严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高,故合理地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对于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老年高血压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特点,要求我们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要兼顾多方面因素,合理用药,减少副作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重点论述比较治疗学的发展背景和历史、基本概念、治疗方法、以及比较治疗学的发展基础和其对临床医学所带来的影响等。比较治疗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医学以及临床医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临床医生能熟练地掌握和综合地运用比较治疗学的决策方法去解决临床医学的问题,将会大大提高临床诊疗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重点论述比较治疗学的发展背景和历史、基本概念、治疗方法、以及比较治疗学的发展基础和其对临床医学所带来的影响等.比较治疗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医学以及临床医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临床医生能熟练地掌握和综合地运用比较治疗学的决策方法去解决临床医学的问题,将会大大提高临床诊疗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冠心病致死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以显著地降低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为了达到这一血压水平,糖尿病病人的降压治疗包括合理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应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剂,并且注意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降压不易达标及降压质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年高血压降压不易达标或降压质量低,原因在于老年高血压的特殊性,如多发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应充分认识其特殊性,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正确选择降压药,在降压达标治疗的基础上,提高降压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患者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中可能并发低血压,原因为假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季节变化、伴随疾病和不适当用药引起的低血压.低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低血压,给予相应治疗已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血压发病人数的增加,高血压所造成的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伤、功能衰竭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证明,为减少由高血压造成的重要器官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将血压控制在所要求的达标范围内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入选正常高值血压者150例,其中杓型组72例,非杓型组78例,60例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杓型组和非杓型组UAE、IMT、LVMI高于对照组(P<0.01)。非杓型组UAE、IMT、LVMI高于杓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出现靶器官损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早期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腔内泌尿外科迅速发展,在泌尿外科领域广泛应用.回顾历史,腔内泌尿外科器械是在与多种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过程中发展的,学科交叉促进了腔内泌尿外科器械的发展和应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是医学人文关怀的体现,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应加强医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促进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使疾病诊治更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达标率、最大程度地降低靶器官损伤,一方面应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量运动,另一方面,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应根据不同个体的高血压发病机制及病因的差异,在指南的指导下,应用不同种类抗高血压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采用针对个体的优化治疗,才能更有效地使降压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准确判断患者的血压水平,排除"白大衣现象",增加患者降压治疗的自信心.也使医生能够有效、正确地运用时间治疗学合理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但是对于心理因素较重的人不主张家庭内过多测量血压.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血压发病人数的增加,高血压所造成的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伤、功能衰竭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证明,为减少由高血压造成的重要器官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将血压控制在所要求的达标范围内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由多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可以导致多种靶器官功能损害,并最终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如何做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血压控制的现状,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为指导,从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药物对个体的敏感性等诸多方面出发,阐述了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性。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性决定每一个个体综合控制策略的不同,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为每一个个体制定个体化的血压控制方案,以期达到理想的高血压整体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