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引起小儿心力衰竭(心衰)主要病因之一.研究已证实神经内分泌紊乱与心衰之间有复杂的相关性.临床应用神经内分泌紊乱拮抗剂,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降低此类患儿心衰的病死率.就此类型先心病出现心衰时神经内分泌紊乱现象及治疗对策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是小儿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系统就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和要素,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某种整体状态和整体功能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1].整个心衰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除致病因子直接损害外,血液动力学紊乱、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心血管系统重塑始终存在,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关联,形成恶性循环,共同推动心衰进行性恶化,直至成为终末期心衰.本文探讨系统方法在心衰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是小儿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系统就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和要素,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某种整体状态和整体功能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整个心衰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除致病因子直接损害外,血液动力学紊乱、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心血管系统重塑始终存在,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关联,形成恶性循环,共同推动心衰进行性恶化,直至成为终末期心衰。本文探讨系统方法在心衰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的评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学会(ACC/AHA)于2005年底对2001年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诊疗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不仅延用了过去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而且采用了心脏病病程分期,对于准确估计心脏病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价值。该指南不仅进一步肯定了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同时确立了器械治疗在心衰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占位效应(头痛、视力受损等)、功能性腺瘤引起的激素水平过高和正常垂体受压破坏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因此多数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影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的逐步深入,除了关注患者的内分泌紊乱、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引起的症状外,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应该受到密切关注。本文将针对国内外对垂体腺瘤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占住效应(头痛、视力受损等)、功能性腺瘤引起的激素水平过高和正常垂体受压破坏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因此多数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影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的逐步深入,除了关注患者的内分泌紊乱、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引起的症状外,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应该受到密切关注.本文将针对国内外对垂体腺瘤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理性应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理性应激源分别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sympathetic-adrenal medulla axis)诱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唾液皮质醇被认为是检测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HPA轴反应的稳定指标。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及其变式作为应激源, 以HPA轴的反应作为应激指标, 影响个体在急性心理性应激情境中发生特异性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环境和应激频率三大方面, 未来应加强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系统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可看作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神经递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神经可塑性以及与行为改变有关的信息过程。细胞因子不仅由免疫活性细胞分泌,也能被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它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可能会在揭示抑郁障碍机制上有新突破,并可能作为今后药物治疗的靶点进入临床领域  相似文献   

9.
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N)是骨中成骨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 因其在调控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等中的重要角色而受到神经科学领域关注。“骨-脑”串联“对话”是骨内分泌-神经介导的应答系统, ucOCN透过血脑屏障后介导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再生及基因表达等机制, 进而作用于海马CA3区、扣带回等脑区功能发挥来调节抑郁发生及改善。而ucOCN作为骨源性力学刺激敏感基因, 运动上调其表达后进入血液循环, 通过介导5-HT/GABA分泌、HPA轴功能、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表达或信号途径(如GSK3β/β-catenin、TLR4/miR-223/NLRP3等)激活等来实现“骨串联脑”, 发挥运动抗抑郁作用。通过对骨源性因子ucOCN介导脑区功能变化从而实现运动抗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梳理, 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骨内分泌功能, 另一方面为抑郁发生、改善和运动抗抑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厌食症作为一种精神和躯体疾病严重危害个体健康。已有众多研究者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型角度对厌食症进行了研究。厌食行为受到遗传基因易感性、中枢神经递质活性改变、人格特质、肥胖恐惧感、应激因素、"瘦"文化背景、家庭关系紊乱等的影响。未来应着力探讨神经内分泌与厌食症的因果关系并加强厌食症的预防、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脏移植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渴望生命再生的梦想,并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心脏移植的发展史、心脏移植术式的选择、抗排斥和抗感染相互关系的处理、抗排斥方案的制定以及对异种心脏移植的探索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哲学辩证法的光辉.为了造福更多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要理性地审视心脏移植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心病的治疗包括针对高危因素病因和临床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和调脂等.血管重建术主要包括:入、搭桥、"杂交"手术和分子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痛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而血管重建术是现代治疗冠心痛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个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具有高病死率的临床症候群.尽管几十年来,药物及器械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预后有所改善,但病因学组成一直发生着变化.冠心痛及高血压病成为中老年人CHF的主要病因.贫血、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糖尿病常与CHF并存并加重其预后.CHF的各种指南不断为心力衰竭的诊治提供新的信息并使预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预防是全球范围急待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标志性指标(既A期心衰).发现有心衰的高危因素的个体是心衰预防的关键步骤.高血压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衰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脏瓣膜病、血脂异常及肾功能不全与心衰的危险性高度相关.但无论是有这些心衰危险因素的患者(A期)或已经有心脏结构异常但还无临床症状的患者(B期),还是已经发展为有临床症状的心衰患者(C期及D期),都可能被忽视而不能快速诊断及适当治疗.因此,提高公众关注心衰意识将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对心衰指南的依从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重视易导致心衰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Treating anxiety comorbid with heart disease is challenging due to (a) diagnostic overlap between anxiety and heart disease, (b) the high risk associated with ignoring chest pain symptoms and delaying seeking medical attention, (c) that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based on catastrophic misinterpretation of bodily symptoms requires adaption to incorporate the element of risk, and (d) that certain interoceptive symptom induction experiments may be harmful and are therefore fraught with liability. We describe Panic Attack Treatment in Comorbid Heart Diseases (PATCHD) that is based on enhancing coping skills, performing safe interoceptive exposures and supervised exercise, and countering avoidance to reduce panic attack frequency. Pre- and posttreatment data from 18 patients show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length of stay, panic attacks, gener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ll p < .05). Because of the complex nature of panic disorder comorbid with heart disease, health professionals should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several necessary CBT adaptions.  相似文献   

16.
尽管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CHF患者仍有较高的住院率及病死率.CHF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促进了规范化治疗.为了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临床医生必须对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系列复杂的药物治疗及严格的自我控制措施.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包括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左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等治疗,而这些手段常需要在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指南并使CHF患者出院后的教育与各种支持项目相结合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理想治疗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针对高危因素病因和临床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和调脂等。血管重建术主要包括:介入、搭桥、“杂交”手术和分子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而血管重建术是现代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纳米细菌与冠心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新发现的纳米细菌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菌,其直径为几十至几百纳米.与其它细菌不同,它们是一种生长繁殖缓慢,能通过普通滤菌器(0.2um),吴有生物矿化作用和一定抗辐射能力,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球形细菌.它们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是可以在生理状态的钙、磷浓度下分泌主要由羟磷石灰碳酸盐构成的保护性外壳.因此,它们被认为与机体内病理性钙化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们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感染性致病源.抗纳米细菌治疗的临床实验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早期人们主要关注高尿酸血症对关节及肾脏的影响,但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应的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用于证明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才逐渐关注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并且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高尿酸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否直接和冠心痛的预后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高尿酸血症对冠心痛影响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常发生抑郁及焦虑。而在严重精神症状(如抑郁或/和焦虑)者中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抑郁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影响预后。其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对医疗措施及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差、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以及心率变异性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由于其较好的耐受性且无明显的心血管副作用而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及焦虑的药物治疗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确定抑郁及焦虑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临床上应更加关注焦虑对冠心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焦虑能否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