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拇外翻畸形的发生、发展与外科矫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中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16-18
拇外翻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发病是外因通过内因作用于足的一个过程。遗传、足结构的异常和一些全身性疾病都是常见的内因。而足部负重和鞋的挤压等是常见的外部原因。随着畸形的发展,会引起拇趾一系列病理改变。认识这些病理变化对拇外翻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是治疗拇外翻的主要方法。治疗中既要重视恢复足的功能也要重视足的外观。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理改变,另外,术者还应熟悉每种手术的适应证,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要求以及术者的经验和条件,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韩大为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10):9-12
马蹄足与马蹄内翻足畸形是下肢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其成因复杂,治法众多.为规范治疗及疗效评价,因此有必要对畸形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制定手术策略.秦泗河等国内外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马蹄足及马蹄内翻足进行分类并制定手术策略.根据其成因将畸形分为:先天性、麻痹性、创伤性及痉挛性等.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治疗,一个良好的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该达到:足部无疼痛;能用足底负重;步态及外形美观;能穿正常的鞋;足要有弹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将各种畸形逐渐细化,制定手术策略.简要评价了Ilizarov技术在马蹄足畸形矫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蹄足与马蹄内翻足的分类及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大为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9-12
马蹄足与马蹄内翻足畸形是下肢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其成因复杂,治法众多。为规范治疗及疗效评价,因此有必要对畸形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制定手术策略。秦泗河等国内外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马蹄足及马蹄内翻足进行分类并制定手术策略。根据其成因将畸形分为:先天性、麻痹性、创伤性及痉挛性等。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治疗,一个良好的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该达到:足部无疼痛;能用足底负重;步态及外形美观;能穿正常的鞋;足要有弹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将各种畸形逐渐细化,制定手术策略。简要评价了Ilizarov技术在马蹄足畸形矫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在,对足部畸形的定义、外科矫正要求、技术方法的选择与治疗目标的确立出现了新的概念,即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前提下必须兼顾美学和患者心理的要求.这就要求现代的骨科医生应当学习、提高美学的相关知识,用艺术的视角、美学的方法和数字化的科学标准,评估技术方法、医疗流程和治疗结果,使每例足踝畸形的矫正达到满意的疗效和艺术作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在,对足部畸形的定义、外科矫正要求、技术方法的选择与治疗目标的确立出现了新的概念,即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前提下必须兼顾美学和患者心理的要求。这就要求现代的骨科医生应当学习、提高美学的相关知识,用艺术的视角、美学的方法和数字化的科学标准,评估技术方法、医疗流程和治疗结果,使每例足踝畸形的矫正达到满意的疗效和艺术作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观念的更新与喉癌外科的发展河南医科大学研究生(郑州450052)王多祥,宋江顺导师董明敏,董民声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11.7-22% ̄[1]。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喉癌的治疗,主...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手术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经历了传统胸腔镜外科,电视胸腔镜外科,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外科,远程机器人手术等阶段,目前已成为许多胸部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经历了兴起、衰落、振兴的过程。我国现处于电视胸腔镜阶段。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历程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需求两个要素综合作用的典型范例,随着21世纪的到来,胸腔镜外科的明天更辉煌。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手术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经历了传统胸腔镜外科,电视胸腔镜外科,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外科,远程机器人手术等阶段,目前已成为许多胸部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经历了兴起、衰落、振兴的过程.我国现处于电视胸腔镜阶段.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历程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需求两个要素综合作用的典型范例,随着21世纪的到来,胸腔镜外科的明天更辉煌. 相似文献
9.
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2,23(6):39-40
癌症作为一类古老的疾病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和新颖诊断方法的出现 ,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 ,成为威胁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生命和消耗资源财富最多的社会问题。与癌症斗争现实而又迫切的任务是治疗问题。回顾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史 ,不难发现其治疗观已从最初单纯追求手术彻底性转向根治和生活质量结合的方向发展 ,从萌发到成熟 ,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生活质量是一项检测治疗效果的新的综合指标 ,外科手术方式必须进行不断地改进 ,才能适应新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的改进提供了可行的条件。1 从术式的选择看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外科疾病的发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莚庭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16)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只有找到发热的原因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启动临床思维必须掌握充分的临床资料,然后进行周密的鉴别诊断思维程序,首先排除引起发热的其他科疾病,再考虑外科原因。感染是外科发热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是手术病人,特别应该想到和手术有关的各种感染问题。思维惯性、思维顺性和思维惰性的误导是误诊的思维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当前肿瘤的治疗面临着两个极端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通过分析这两种现象的危害、原因以及存在的基础,总结提出应对策略,有利于肿瘤治疗步上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尽管现代胃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过度治疗现象仍普遍存在。临床医生缺乏整体观念,过度关注“瘤体”本身;医患双方“宁左勿右”的心理现象以及经济利益驱动是过度治疗存在的根本原因。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的过度化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只有以循证医学的原则指导和规范肿瘤治疗;建立正确的临床决策分析模式;更新观念,坚持个体化综合治疗;加强综合治理,才能使胃肠肿瘤治疗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鳞癌)在头颈部肿瘤的发病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序列治疗的概念和理论逐渐成为口腔颌面部鳞癌治疗的指导原则。本文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综合序列治疗所包含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从临床治疗策略上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促进口腔颌面部鳞癌综合序列治疗原则在临床获得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理念在拇趾外翻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建民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22-23
探讨运用中医治病求本、阴阳学说、筋束骨、小夹板纸压垫原理、辨证施治等中医理论,构筑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诊疗体系。从拇外翻畸形的病因、病理、矫形手术、手法复位、生物固定、术后康复等几方面,阐述对拇外翻畸形的新的矫形理念。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弯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进步。针对其治疗方法的改变,提出以下思考和分析:(1)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遵循着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的发展过程;(2)运用适度原则和最优化原则,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运用运动发展的眼光即动态性原则来观察和解决脊柱侧弯手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卓睿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4,(9):10-12
晚期乳腺癌局部病灶的外科治疗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近年来晚期乳腺癌外科研究进展、常用的手术技术方法,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对于晚期乳腺癌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权衡手术风险与生存获益,而不应该简单笼统选择或放弃局部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食管裂孔疝即腹腔内脏器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并引发烧心、反酸等消化道及其他非消化道症状。按其解剖及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一系列客观检查可以明确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分型及疾病进展程度。食管裂孔滑动疝并发反流、食管裂孔旁疝合并明显症状、混合型及多器官型食管裂孔疝或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通常应优先考虑手术治疗,以消除疝形成的因素,控制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手术目前通常采取腹腔镜下疝修补、补片加强及胃底折叠术,同时也存在食管延长、胃固定等其他替代术式。围手术期通过积极地控制风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各类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及复发率。对复发、儿童及肥胖等特殊患者,也应视患者条件积极实施手术治疗。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食管裂孔疝手术在手术入路、补片材料、复发及并发症控制、日间手术模式应用等方面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何裕隆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0):11-14
针对一些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术不仅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有的病例可以达到根治而长期存活。但是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术难度大,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故胃癌联合脏器术前应恰当地掌握手术指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正确判断可切除性,充分与患者沟通后周密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应进行细致有序的操作,术后应注意及时发现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未能阻止世界范围内肿瘤死亡率的攀升。自然稳态失衡在肿瘤防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肿瘤作为自然存在的一种生物学现象,传统根治性的肿瘤治疗思路与策略客易造成肿瘤的过度治疗、引起机体免疫的崩溃与生存质量的低下。严峻的现实已为我们敲响警钟,肿瘤治疗思维须从对抗转向和谐。本文从自然观的角度去探究肿瘤与机体、肿瘤与自身微环境的关系,反思肿瘤研究思路和治疗手段,以为进一步肿瘤的防治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确切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