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不同植骨方法的临床疗效,2002年1月-2006年9月,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140例.比较分析各组伤椎高度矫正丢失,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丢失,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4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不同植骨融合方法,可以减少单纯内固定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并发症.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增加前中柱的稳定性,临床治疗优于脊柱后方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SKy椎体后凸成形术(SKy-PKP)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应用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全部采用经皮椎弓根入路。SKy骨扩张后,形成一个空腔。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3d均可下床活动,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VAS评分降至1.5分,Cobb角平均18°,椎体中线高度丢失为6.3mm,随访3-12个月,患者对疗效满意,无椎体的高度丢失。提示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SKy椎体后凸成形术(SKy-PKP)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应用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全部采用经皮椎弓根入路。SKy骨扩张后,形成一个空腔。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3d均可下床活动,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VAS评分降至1.5分,Cobb角平均18°,椎体中线高度丢失为6.3mm,随访3-12个月,患者对疗效满意,无椎体的高度丢失。提示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SKy椎体后凸成形术(SKy-PKP)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应用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全部采用经皮椎弓根入路.SKy骨扩张后,形成一个空腔.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3 d均可下床活动,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VAS评分降至1.5分,Cobb角平均18°,椎体中线高度丢失为6.3 mm.随访3~12个月,患者对疗效满意,无椎体的高度丢失.提示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比脊柱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与微创治疗的疗效。选择脊柱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3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TOPS)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修复,比较两种术式对相关组织的破坏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VAS评分比较,微创组(MIPPS)低于开放组(TOP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间隙高度、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ODI评分,微创组(MIPPS)低于开放组(TOP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近期疗效相当,MIPPS创伤轻,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功能障碍低,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PLIF)与传统术式(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全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2006年6月~2008年8月,对8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传统术式减压(A组38例)、PLIF治疗(B组47例)。术后随访16个月~43个月,平均2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78.94%,B组有效率95.74%。A组与B组比较,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7.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问融合(PLIF)与传统术式(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全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2006年6月~2008年8月,对8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传统术式减压(A组38例)、PLIF治疗(B组47例).术后随访16个月~43个月,平均2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78.94%,B组有效率95.74%.A组与B组比较,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8.
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问题及其,临床意义。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22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行导航下螺钉内固定术。9例骨折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3例骨折采用枕颈融合。导航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0枚,侧快螺钉18枚。68枚(97.7%)椎弓根螺钉为1类螺钉,2枚(2.3%)椎弓根螺钉为2类螺钉,没有3类螺...  相似文献   

9.
为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共治疗患者45例。PVP25例,PKP20例。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PVP组与PKP组两组相比,术后的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能够更好的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柱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临床效果较PVP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为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共治疗患者45例.PVP25例,PKP20例.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PVP组与PKP组两组相比,术后的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能够更好的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柱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临床效果较PVP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对收治我科的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评价结核控制及植骨愈合程度等,并用ASIA分级及评分对神经功能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资料示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满意,无结核复发。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ASIA评分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合理应用本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作为临床骨科医师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摘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一种由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的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充满争议。手术方法根据手术入路可分为颈前路、颈后路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及融合方式也很多,即使同样的手术入路,也有多种不同的内固定及融合方式可供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有不同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本文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之一,而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选择最优的手术路径、做出最佳的临床抉择,是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本文对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及其特点做了比较和探讨,认为以最优化为原则,选择一期后路小切口有限减压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4.
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铜板治疗肱骨髁间髁上骨折临床疗效。13例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钢板治疗,结果13例患者获9个月~1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肱骨髁间髁上及尺骨鹰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合并尺神经原发损伤经对症处理及神经营养治疗6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屈曲僵硬畸形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4.6%。因此,在肱骨髁间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于显露骨折断端固定方便可靠,对于促进骨折愈合,肘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后路椎阎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及二者联合运用(PLIF+PLF)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对5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三组,回顾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植骨融合率以及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显示:B组(PLF)的植骨融合率低于A组(PLIF)及C组(PLIF+PLF)。在椎间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并且与C组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C组(P〈0.05),并且与B组无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比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05)。因此,得出结论:PLIF和PLF均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有效融合方式;PLIF及PLIF+PLF的融合率优于PLF;综合分析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优于PLF及PLIF+PLF。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6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平均长达2年的随访,对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初步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随访期间疗效得到很好的维持和肯定。因此认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长期疗效满意,安全性好,可作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干预措施继续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