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参杞合剂(SQ)是以传统中药参杞片为基础,辅以黄芪、当归、莪术、白花蛇舌草煎制而成,据报道其在小鼠体内、外有抗瘤、抑瘤之功效.但其是否对人类肿瘤也有同样功效尚不可知.本实验通过研究参杞合剂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PG)生长调控的作用及其表面黏附分子(CD44、CD54)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人类肿瘤作用的相关机制,为今后开发抗肿瘤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Th17细胞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分析27例胸腺瘤患者相关资料,免疫组化法确定瘤组织中IL-17和CD4+T细胞表达.结果为胸腺瘤合并MG男性年龄低于女性,瘤组织高表达IL-17和CD4+T细胞.B1和B2型易合并MG.结论是Th17细胞和IL-17在胸腺瘤合并MG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地塞米松对脂多糖(LPS)介导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影响.分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3组,即对照组、LPS组和地塞米松加LPS组.用rm-GM-CSF和rm-IL-4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DC,分3组,即对照组、LPS组和地塞米松加LPS组.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2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0、CD86的表达.巨噬细胞LPS组TNF-α和DCLPS组TNF-α、IL-12、CD40、CD88表达增加,地塞米松可以显著降低上述表达水平.地塞米松对LPS激活巨噬细胞和D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因此对LPS引起的炎症反应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Th17细胞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分析27例胸腺瘤患者相关资料,免疫组化法确定瘤组织中IL-17和CD4^+T细胞表达。结果为胸腺瘤合并MG男性年龄低于女性,瘤组织高表达IL-17和CD4^+T细胞。B1和B2型易合并MG。结论是Th17细胞和IL-17在胸腺瘤合并MG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DOG1 (discovered on GIST 1)是由人类11q13所编码的8次穿膜蛋白,是一种钙离子激活的氯离子通道.DOG1广泛表达于多种人体组织中,该蛋白可能与一系列生理学过程如细胞分泌,心脏和神经元兴奋,感觉换能,肠道cajal细胞的兴奋,受精过程等有关.DOG1高表达于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联合CD117、CD34和PDGFRA在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诊断率,是一种敏感和特异的GIST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疫苗的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了自体肿瘤疫苗的研究.使肿瘤疫苗(主动性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肿瘤治疗方法.肿瘤疫苗作为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制备肿瘤疫苗并利用其促进机体免疫应答,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调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目前肿瘤疫苗的研制已取得很大进展,给人类战胜肿瘤提供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7.
就辨体施膳对亚健康状态改善作用从历史渊薮、理论基础、药食五味功效理论及发挥的现代作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对亚健康状态予以辨体施膳有其理论渊薮和基础,其概念和方法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观等基本理论,是中医理、法、方、药(食)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医药食五味功效理论的继承和发扬;辨体施膳在保证中医传统功效的同时,发挥着营养、免疫调节、调节代谢等一定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疫苗的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了自体肿瘤疫苗的研究.使肿瘤疫苗(主动性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肿瘤治疗方法.肿瘤疫苗作为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制备肿瘤疫苗并利用其促进机体免疫应答,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调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目前肿瘤疫苗的研制已取得很大进展,给人类战胜肿瘤提供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9.
CD147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糖蛋白,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在生殖、机体发育、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了肿瘤浸润转移等多种病理过程,由于其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而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目前已成为研究肿瘤浸润与复发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膀胱平滑肌瘤十分少见,为了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于我院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膀胱平滑肌瘤主要发生于女性,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血尿及腹痛等症状,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B超是首选筛查手段,确诊需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肿瘤剜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治疗,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医疗合同的附合化主要表现为患者对医疗机构意志的附合化;这种现象是经济与法律发展的必然结果;克服医疗合同附合化的关键在于立法规制,将医疗合同直接纳入《合同法》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医疗合同的附合化主要表现为患者对医疗机构意志的附合化;这种现象是经济与法律发展的必然结果;克服医疗合同附合化的关键在于立法规制,将医疗合同直接纳入<合同法>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Ⅰ-CAMs)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涉及细胞-细胞粘附。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中Ⅰ-CAMs高水平表达,并在血液循环中发现其可溶性分子。它们可能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转移、评估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Andrew McGee 《Metaphilosophy》2014,45(4-5):689-706
Recent arguments on the ethics of stem cell research have taken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question of the moral status of the embryo. One influential argument focuses on a property that the embryo is said to possess—namely, the property of being an entity with a rational nature or, less controversially, an entity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acquire a rational nature—and claims that this property is also possessed by a somatic cell. Since nobody seriously thinks that we have a duty to preserve the countless such cells we wash off our body every day in the shower, the argument is intended as a reductio ad absurdum of the claim that the embryo should be afforded the same moral status as a fully developed human being.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is argument is not successful and that it consequently plays into the hands of those who oppose embryonic stem cell research. It is therefore better to abandon this argument and focus instead on the different argument that potentiality, as such, is not a sufficient ground for the creation of moral obligations towards the embryo.  相似文献   

15.
A basic component of moral objections to embryonic stem cell research is the claim that human embryos have the same moral status as typical adult human beings. There is no reason to accept this claim, however, unless adult humans once existed as embryos—that is, unless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adult humans contains embryos to which the adults are numerically identic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rgue that there are no such identities, and hence that no adult human being ever existed as an embryo.  相似文献   

16.
细胞死亡方式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起初人们认为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潜在的细胞调节是不同的,然而,近来的研究显示细胞死亡的潜在机制较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转化。对几种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回顾,有助于评价关键的细胞死亡途径,发现新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起初人们认为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潜在的细胞调节是不同的,然而,近来的研究显示细胞死亡的潜在机制较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转化.对几种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回顾.有助于评价关键的细胞死亡途径,发现新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细胞死亡的研究不断深入,从组织学水平到细胞学水平再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有关细胞死亡的概念也经历了坏死,凋亡与坏死,胀亡、凋亡与坏死等几个阶段.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细胞死亡的认识体现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细胞死亡理论的发展会像死亡自身一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