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虚构主义是在过去20年间涌现出来的一种很有竞争力的反实在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某些领域(如数学、伦理)中的理论言谈所涉及的对象在本体论上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些理论言谈实际上都不是真的;然而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像虚构作品中的言谈一样继续使用下去。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虚构主义的历史和理念,特别强调了这种理论在语言哲学、模态理论、数学哲学、道德哲学、真理理论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盖伦·斯特劳森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对休谟的因果理论提出了一种怀疑主义实在论的解读,形成了所谓"新休谟争论"。本文通过梳理和评估新休谟争论,对因果的本体论以及模态论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最终提出并辩护一种因果的怀疑主义规则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对于逻辑是什么,有两种相互冲突的立场:当代哲学中流行的看法是逻辑是纯形式的,逻辑命题没有事实内容;而在弗雷格和哥德尔那里,逻辑是有关客观概念世界的科学。这两种观点都需要哲学立场的支撑,前者需要经验论或物理主义的立场,后者则预设了实在论或柏拉图主义。所以,流行的观点并不是哲学中立的,因此也不是更自然的或不可避免的。相反,弗雷格为数学奠定逻辑基础的努力,哥德尔成就逻辑学的伟大成果以及当代逻辑学家对连续统问题的研究都表明,实在论的立场总是能更好地解释逻辑学研究的实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把逻辑视为纯形式的观点,虽然看似自然而然,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哲学史和逻辑史上的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4.
科学哲学     
本文首先讨论科学哲学的起源与重要性。其次,本文考察如下基本问题:理论客体的实在论性、理论与经验的区分、科学解释、归纳、科学检验等等。本文所涉及的观点包括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科学解释的不同模型、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亚决定论、整体论、被理论渗透的经验、不可公度性等等。本文所涉及的学派包括逻辑经验(实证)主义、实在论及关于科学的实用主义、历史(科学史)转向与相对主义。最后,笔者会谈一谈科学哲学的新近发展方向及笔者对其在中国与西方将来发展的前瞻。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然种类实在论的辩护涉及哲学语义学、本质主义及必然性问题的探讨,需要一种认识论的补充。但是,对于相关认识论问题的反思,不仅促成关于自然种类的弱实在论和多元实在论,也催生出关于自然种类的"消去主义"。自然种类实在论和"消去主义"都诉诸性质"揭示"解释自然种类作为类的同一性,二者都关注属于同一个自然种类的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及其关系,但是对这些性质与其他性质之间的组合关系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人们应用自然种类的实际。从分析的形而上学对于性质的研究来看,从性质"揭示"的角度解释自然种类,需要区分性质的"揭示"与"显现"。着眼于性质的"显现"解释自然种类,需要一种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的本体论视角,在本体论实践的舞台上深化关于自然种类的形而上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真理、逼真性和实在论张志林在语义学层面,有两个论题对科学哲学中的实在论具有典型意义,RI.科学理论的命题具有真值。RZ.科学理论的术语具有指称。据此,我把科学哲学中侧重于研究RI的实在论称为真值实在论,把侧重于研究RZ的实在论称为指称实在论。由于许多实在论者强调RZ是RI的必要条件,或RI是RZ的证据,所以研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是两类实在论共同的基本任务之一。鉴于断定科学理论真理性的严重困难.实在论者往往以对逼真性的探讨作为补救之策,波普尔主张真值实在论,但当他主张真理和实在可相互定义时,他确实在逻辑上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Harr’e等指称实在论者认为真值实在论者把理论规定为命题集,而命题的无限后承必然导致无限性困难。Harr’e等人把理论规定为自然类有序结构的模型簇,认为理论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对未知过程类比物的揭示。实际上这一理论隐含着一个先验的预设:可能经验的领域和不能经验的领域必定存在着经验领域客体或事态的类似物。这一未得合理说明的预设实际上也是指称实在论者定义逼真性的基础。他们的逼真性概念不仅在理论上有这一基本性的缺陷,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困难。他们的所谓一类型相似”和真值实在论者的“相对内容”一样,在实用  相似文献   

7.
后实在论的科学哲学庠夫自进入“分析的时代”以来,逻辑经验主义作为当代科学哲学的先锋,着手研究科学实践和理论中所碰到的一些难题。这些研究导致了科学哲学领域的争论迭起。60年代,出现了“后实证主义”哲学,要求用“历史”的拐杖引导科学哲学。之后,又出现科学实在论的“新的争论”。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事物自身本质之间关系的学说。一方面,这个学说主张事物自身本质的存在;另一方面,它主张成熟的科学理论近似为真,新近的理论比以往的理论更接近真理。这就是说,理论描绘了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真理就是理论与事物自身本质的符合。这种确立指称的方法和对应规则,引起了近10年来西方科学哲学家激烈的争论,以劳丹、范·弗拉森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坚持以人为中心批判实在论的观点。劳丹认为,实在论的真理论是以科学的成功为基础的,然而,在历史上,成功的理论不一定真、真的理论也不一定成功。范·弗拉森则认为,观察、语言、实验、真理都是与理论休戚相关的,都是建构性的,所以,科学的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求得“经验的适当性”;两个等价的理论并不意味着具有共同的本体论承诺,真理、实体等往往只存在于理论内部。近年来,由于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不断交锋,  相似文献   

8.
任晓明  吴玉平 《世界哲学》2007,114(2):11-17
达米特从反实在论出发,通过探讨真概念与语义理论的关系、真与意义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弱化的真概念。通过将真理理解为人们对于陈述句的一种辩护的能力,提出了一种辩护主义的真理观。主张把“语力”因素作为语义理论的支柱,把语句的真值条件与这种语言的使用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言哲学中的语用学转向,也体现出解释学对分析哲学的影响和渗透。达米特的辩护主义真理观尽管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并引起较大争论,但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真理,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杰 《哲学动态》2007,(11):36-42
玛丽.兰(Mary Leng)是英国当代数学哲学界的青年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学中的虚构主义、数学反实在论以及数学应用中的哲学问题等,其即将出版的著作为《数学与实在》。2006年5月她专程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讲学访问,在此期间,笔者对她就当代数学哲学中的各种代数式观点进行了专访。问:传统的数学哲学最关注数学基础问题,哲学家与数学家们都试图为数学找到一个坚实而明确的公理基础。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以及直觉主义者三大基础纲领已经被发展起来,但学界就这一问题始终未达到共识。请问,数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在当代西…  相似文献   

10.
论普特南后期由内在实在论向自然实在论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 70年代末 ,当普特南放弃科学实在论而创立内在实在论学说时 ,英美哲学界反响强烈。然而十多年后 ,普特南又出人意料地否定内在实在论的基本立场 ,转向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视野。对于普特南的这一新转变 ,西方学术界至今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或许与普特南后期轻视理论的精确性和系统性有关。然而本文试图表明 ,普特南的这一转变值得关注 ,因为这一转变不仅在学理层面上比内在实在论更进了一步 ,而且整个改变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世界观 ,在元哲学的层面上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内在实在论的困境在创立内在实在论之初 ,普特南的矛头所…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交锋集中在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上:如何划清可观察物与不可观察物之间的界限,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如何论证从可观察物经由仪器、工具、理论和推理方法而推导出不可观察实体这一整个过程的合理性?范弗拉森等狭隘经验论者认为这个过程是不合理的,因而对这后者实体的存在持怀疑态度。普特南、萨尔门和刘普林等各种形式的实在论者(趋同实在论、理论实在论和方法实在论)则坚持这整个过程的合理性和这些实体性、理论术语的有所指称和自然界的普遍因果联系。争论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发展和替代,这集中反映在理论的成功与实在论解释的关系问题上。劳丹等反实在论者把理论的成功与实在  相似文献   

12.
道德实在论是具有本体论取向的非虚无主义的伦理认知主义形式,其否认了道德命题的真理价值,又被进一步划分为强、中、弱模式。与之对应的道德反实在论认为,道德命题的"真"与"假"是无法被认识和确证的。作为一种范式,道德怀疑论主要涉及认识论道德怀疑论、非认知主义和道德误差理论,旨在反道德客观主义,而道德反实在论从内涵上涉及投射主义、语义学的表达主义以及误差理论,特别体现在怪异性论证和相对性论证逻辑上。另外,从本质上来说,道德实在论同道德虚无主义存在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我们持续不断地提出真之诉求,这一基本事实是我们哲学思考的出发点。真理包含了三个层面:实在论层面、实用主义层面和现象性层面,它们在根本上相互关联着,这使得真理概念具有了一个三元结构。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是"、时间、空间、话语、意识、自由和幸福等哲学事态,并在其中发现同样的三元结构。借此,真理概念最终得到了完整论证,它在哲学上的位置也得到了明确呈现。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早期提出了一种"共识论"或"话语理论"的真理观,将西方哲学长期以来以"看"为中心的认识模式转变成了以"说"为中心的模式。然而这一理论完全缺乏实在论的维度,因此面临许多哲学上的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哈贝马斯后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借助于这种新的真理论,哈贝马斯力图将真理的"看""说""行"三个维度整合在一起。这一整合后的理论尽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却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戈特洛布·弗雷格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奠基人,也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大部分工作都致力于建立一种数学哲学———逻辑主义:算术真理都是逻辑真理。长久以来,哲学家一直认为,罗素悖论彻底瓦解了弗雷格的工作。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弗雷格那里隐藏着另一个证明:算术公理可以纯粹逻辑地从休谟原则推出。休谟原则是说,概念F的数和概念G的数相同当且仅当存在F和G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结果被称为弗雷格定理,它引发了一种新的逻辑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6.
卡瓦耶斯的概念哲学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瓦耶斯 (JeanCavaill埁s,1 90 3— 1 94 4)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他依靠历史方法批判了数学基础问题上的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 ,进而把数学看作一种自主的、不可预见但又必然生成变化的。他在思考数学基础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哲学 ,用来反对笛卡尔、康德和胡塞尔的意识哲学。卡瓦耶斯的重要性在于他为巴歇拉尔、康吉莱姆、列维 -斯特劳斯和福柯等人提供了反意识哲学的思想养料 ,在于他在结构主义者们和福柯宣告主体死亡之前就提出一种反主体哲学和反意识哲学的概念哲学 ,从而导引了以后几十年法国哲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当代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它可以表述为:像自然数、函数或者集合这类数学对象是否是独立于我们思维的真实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立场,即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反实在论:数学实在论认为,存在抽象数学对象,它们既独立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同时又独立于我们的思维;数学反实在论认为,不存在抽象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对象不独立于我们的思维。①  相似文献   

18.
福德的意向实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福德的意向实在论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特别是他从心理语义分析的视角,通过自然化的物理主义途径,给出科学命题态度的实在论解释的尝试,推动了对命题态度这一深邃的哲学难题的实在论研究,具有突出的科学认识论的价值。一、对自然主义意向实在论立场的选择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坦诺提出了一个心理学难题,即命题态度或命题表征能够根据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进行解释吗?或者说,在科学研究中,在语义上有价值的“无理智语句”与命题态度是相关的吗?对这一难题的回答,引生…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欧陆哲学对20世纪流行的种种反实在论思潮进行了反思与批判,由此引发了实在论的思辨转向与思辨实在论的兴起。思辨实在论深刻批判了作为反实在论的哲学根源的关联主义,进而从思辨哲学的理论视角,系统发展出了思辨唯物主义、以客体为导向的本体论、新生机论与思辨的自然主义等反思客观实在的诸多理论进路。作为一个至今仍在发展壮大的哲学流派,思辨实在论将在21世纪的欧陆哲学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进化揭露论证"是一种通过为人类道德判断给出进化论解释来降低健全道德实在论地位的论证方式。乔伊斯的谱系学揭露论证和斯特里特的"达尔文式困境"这两个流行并且重要的进化揭露论证,能够帮助我们来探究这类论证中蕴含的核心挑战。健全道德实在论者为捍卫自己立场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解释消除非循真的道德判断与独立于立场的道德真理之关联中存在的"反事实巧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