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的终结?——后冷战时代西方政治哲学述介(上)姚大志哲学总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这不仅表现为哲学关心现实,而且表现为现实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时刻给哲学以重大影响。冷战的结束就是这种重大历史时刻,它直接引发了关于后冷战时代的大辩论。关于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2.
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邓小平在革命和建设当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系列政治运作,有其坚实的政治哲学基础。尤其是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运用于现实政治实践,返本开新,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的二元论政治思维模式的超越和转换,为“后文革时代”(国内)和“后冷战时代”(国际),提供了一种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功能的新的政治思维范式和政治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3.
宋宏 《学海》2005,(3):118-122
引言随着冷战时代的终结,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国际间的冲突和西方国家内部存在的种种危机并未因此得以消弭,反而更加引人注目了。几乎在福山抛出颇为乐观的“历史终结论”的同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即尾随而至,给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就西方自由主义国家的民主实践而言,盛行于上个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激进民主浪潮挑战了自由主义对民主的规范理解,也显示了西方国家政治系统的危机,这刺激了西方思想家对民主问题的深层思考。在《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一文中,查尔斯·泰勒忧虑当代西方民主国家的…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5—16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等3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西方政治哲学”这一主题下,与会代表围绕“人权”、“世界主义”、“普遍主义”等议题,从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两个层面展开了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的研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重要意识起源,自主性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哲学概念.康德政治哲学的深层问题意识正源于“自主性”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康德的自主性政治哲学不仅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谱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西方现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产生了实质性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代哲学”即ancient philosophy或者classic philosophy的汉译,特指古希腊、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乃至基督教早期的哲学,国内长期以来习惯将这一时期的哲学称作“古希腊罗马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西方古代哲学领域在理论研究、文献翻译与整理,乃至人才培养方面,都逐渐迈向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从两个转变的划时代意义看21世纪中国哲学的生长点郭金平、顿占民真正的哲学都是回答时代最尖锐问题的哲学。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反映到哲学上,即是哲学的最前沿问题。现代哲学最前沿的问题之一,则是“古今、中西”文化的会通点问题。中西方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个...  相似文献   

8.
谭芝灵 《学海》2012,(4):210-212
在当前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翻译、评介、批判西方政治哲学各流派的基本思想是当前政治哲学研究的主流。王岩教授等著的《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不是满足于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简单批判与汲取,而是立足于时代与实践,从理论深层与历史发展维度全方位把握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的演进路径、内在本质、理论框架、思想精华及其理论困境与实践缺陷,其研究目的是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从而使该书具有深沉的理论底蕴与历史向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今西方强势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际政治伦理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学理价值取向。西方国际政治伦理主义在一战后、冷战时期、冷战后经历了不断的历史演进过程,围绕人性与道德、战争与伦理、人权与正义、生态变迁与伦理法则等国际性问题,展示了独特的伦理关怀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日至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来自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以及政治哲学领域的学者一百余人,就“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阐释与建构”、“马克思政治哲学与西方政治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1.政治哲学复兴的社会生活条件与社会意义对于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陈晏清教授认为,仅仅从哲…  相似文献   

11.
唯识学对哲学的超越胡晓光“哲学”一词来源于西方,由于历史时代不同人们对哲学概念的理解也不同,一般来讲,西方哲学经历了三个转变,在古代,西方哲学是以哲学本体论为核心。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则是以哲学认识论为核心,在当代西方哲学是以分析逻辑为核心。不论是古代还...  相似文献   

12.
反契约论──评诺奇克的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理论。三百多年来,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一直是自由主义,而自由主义的国家理论是“社会契约论”。长期以来,“社会契约论”作为西方国家理论的正统“范式”似乎是不可动摇、不受挑战和不可替代的。一、契约论的理想“社会契约论”最经典的表达首次出现于霍布斯的《利维坦》(1651年)之中,后来经过历代政治思想家们(斯宾诺莎、洛克、卢梭和康德等)的补充、调整、磨确和完善,造成为西方正统的国家理论。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说法,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按“自然法”行事。“自然法”赋予每…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公共哲学”这个术语似乎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讲英语的世界开始使用。然而,假如我们把公共哲学这个概念定义为“从哲学上探讨诸如政治合法性、社会正义、战争与和平、环境问题、公共记忆等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的哲学”,那么,可以在西方国家及东亚国家的经典作品中找到与此相当的概念。确实,一种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例如,亚里士多德主义实践哲学在古希腊被提出,这种由伦理学、政治和修辞学组成的哲学可以被视为西方国家公共哲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在他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一书中,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哲学思潮概括为四个:分析哲学、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属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理论领域,或者说是“社会理论”领域;而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则是一种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等形而上学诸问题的理论领域,哈贝马斯称之为“纯粹哲学”领域。显然,马克思的思想构成了社会理论领域的最重要的理论资源,在这个领域,要绕开马克思是不可能产生好的理论的。然而,在所谓“纯粹哲学”领域,我们却几乎看不到马克思的身影,或者说马克思基本上“不在场”。这不…  相似文献   

15.
韩庆祥  张健 《哲学动态》2023,(3):5-12+127
要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明确其研究对象、基本方法、哲学范式、核心概念、主体理论、总体框架、理论地位等,其中哲学范式是最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和“西方中心论”的哲学根基是“主客二分”,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主主平等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确立的新范式是系统为基的“主主平等普惠”。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也反映了21世纪世界发展大势和走向的时代逻辑。系统为基的“主主平等普惠”,摒弃主统治客的“主客二分”哲学范式;反对基于“一元”的对立,立足“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把系统各要素都看作主体,而非有的是主体、有的却是客体;强调各要素作为主体都是平等的“主体”,主体之间是平等关系,具有“平等性”;注重主体际所具有的“普惠”性,即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和谐共生、合作共赢;蕴含“利他为善”“化人为善”“善治普惠”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荣誉光环中的罗尔斯美国外交家W .里德曾把W .E .格莱斯顿① 誉为英国最伟大的领导人 ,其理由是格莱斯顿“比与他同时代的任何其他政治家更能把政治行为的实践技巧和高度道德标准的要求结合起来”。罗尔斯被西方学者推崇为“我们这个时代卓越的政治哲学家” ,② 我们中国国内有的学者也将罗尔斯誉为当代“公认的最重要的、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③ 。罗尔斯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之伟大与卓越之处 ,不但在于他写作出版了《正义论》 ,还在于他在他的第三部著作《万民法》 (TheLawofPeoples) ④ 中提出一种国际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17.
儒家政治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政治思考的主要部分,自孔子以来就提出了德与政的一系列讨论,孔子以为政者的“自正”转变了西周春秋政治“政以正民”的方向,孟子则引入“他正”的“批评政治”,并被朱子继承。以美德政治为古代中国政治特色,就刻画传统中国政治而言是不充分的,必须同时强调批评政治,才能反映古代中国政治与传统的实际。儒家与西方人文主义的政治观相接近,而与立宪主义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合法性证明与后现代政治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法性证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前提 ,也是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历时性现象 ,合法性证明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基础和形式 ,而它的转换也总是伴随着政治生活范式的巨变。后现代主义对迄今为止的合法性证明作出了势不可挡的“解构” ,从而使政治哲学不能不进行它有史以来最大的反省和转向。目前 ,后现代政治哲学正在通过反复曲折的摸索 ,以“交往互动”和“效用”为核心 ,尝试重构自己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个时代常常被人们称之为“技术的时代”。然而,不无讽刺意味的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却对技术研究得甚少,了解得也甚肤浅。原因并不是技术中缺乏值得探讨的哲学问题,也不是技术性思维方式不值得从哲学的角度加以反思。西方一些哲学家指出,哲学忽视技术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错误地认定技术是远离高雅的思想王国的”([1],p.219)。  相似文献   

20.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代化韩成“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①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人的哲学,既是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我们时代的伟大课题。人是什么?中国先哲说:“天地之间最为贵者”;西方哲人说:“人是万物之灵”;德国19世纪的资产者感叹道:“一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