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犹太民族极富艺术表现力。他们在以上帝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和犹太教信仰、教义及伦理道德等影响下,形成了犹太艺术摈弃具象写生、注重内在情感、意象思维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精神。他们的艺术具有象征性的特征,是一种表现的艺术,是一种意象化的艺术,主要表现在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一、语言古代犹太人使用的语言是希伯来语。他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擅长于通过语言意象来构建自己的文化世界。古代希伯来文学包括《旧约》、《次经》、《伪经》、《塔木德》等。其中《旧约》最重要,是犹太教的重要经典,也是基督教《圣…  相似文献   

2.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英译本的Word、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含义就是语词,是更加符号化与抽象化的;中译本的"道"却具有某种母性文化和阴阳和合型特质,是实践化倾向的。古犹太与古希腊文化的融合就在《圣经》的翻译和阐释中实现并生长出整体性的西方语词中心论的文化传统,这使其区别于较为独立的以《易经》等多文本为源头的行动中心论的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 英译本的Word、 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含义就是语词,是更加符号化与抽象化的;中译本的"道"却具有某种母性文化和阴阳和合型特质,是实践化倾向的.古犹太与古希腊文化的融合就在《圣经》的翻译和阐释中实现并生长出整体性的西方语词中心论的文化传统,这使其区别于较为独立的以《易经》等多文本为源头的行动中心论的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论语》"子在齐闻韶"章表述的是孔子与音乐交集的一个历史事件,历代学者围绕此章释义进行了多层面的思想对话。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认为孔子借闻《韶》忘味表达对天下无道的悲痛,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意识;程颐、朱熹等通过对孔子与《韶》乐关系的分析呈现了理学家所向往的圣人境界;而现代学者如钱穆、徐复观等人认为该章传达着儒家的艺术精神。本文通过对《论语》"子在齐闻《韶》"章的诠释史考察,揭示孔子"在齐闻《韶》"事在不同历史阶段被赋予的不同思想意蕴,最后落脚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借以深化对儒家与音乐关系的理解,领略经典在塑造文化传统中的历史影响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哥特式建筑,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持续至16世纪,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等特点。在设计中应用这些特征能够凸显建筑物的飞天感。哥特式建筑在外观上能够体现出其神秘、崇高,并在艺术领域对其他艺术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促进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很多建筑上都有表现,如果我们哥特式建筑看作是上帝的话,它就像上帝一样居住在我们的内心,光芒永放。  相似文献   

6.
阿波罗神形象发展经历了"自然之神"等三个阶段,代表"光明"与"预言"之神形象的阿波罗才真正显示了"日神"风貌;现存的阿波罗神像中以梵蒂冈博物馆贝尔韦德里宫的阿波罗像最为优美;而米开朗基罗所绘《最后的审判》中的耶稣基督形象,是对此神像形态的原样借用;梵蒂冈艺术中阿波罗神与耶稣基督的这种关联,向我们揭示了古希腊文明在基督宗教中的保存与演变,并启发我们深入探究艺术与神学、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西方艺术与文明史中,古希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最早的剧场建筑就出现于古希腊。本人从最早的悲剧演出引出世界上第一个以石头建造的剧场——戴奥尼索斯剧场,同时也是希腊悲剧发源地。剧场的出现对古希腊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出现、繁衍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同时,受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希腊人具有创造精神的天性,个性活泼开放,喜欢追求自由自在,崇尚运动,而且富有民主思想,因此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充满健康、自然、乐观、优雅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安东尼·高迪是当之无愧的建筑界天才,有着"上帝的工匠"之称,巴塞罗那那些盛名建筑几乎都是出自高迪之手,不管是他传奇的人生还是他的作品都有着聊不完的话题;高迪的建筑天马行空,造型怪诞陆离并且梦幻神奇;蜿蜒起伏的曲线是高迪建筑上最具特色的表达形式,是对大自然最真实的模仿;高迪的建筑是多种风格的融合,不但具有哥特复兴式和新艺术运动,还具有阿拉伯风格、巴洛克、自然主义和加泰罗尼亚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9.
《离》卦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离》卦以"丽"、"明"二义为主。"丽"蕴含着相互附丽、利贞后亨的文化思想,呈现联系、利贞之美;"明"蕴含着上下重明、前后继明的文化思想,呈现"重明丽乎正"、"大人继明照于四方"之美。《离》卦揭示的丽、明的美学思想,将天文之明和人文之明建立联系,以人文之明德传承发展为旨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美学根源,明德相继是门窗艺术"活"的生命,对当今的建筑门窗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珂 《中国宗教》2014,(11):50-51
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声乐艺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是由于那时的音乐史料留存下来的极少,所以人们通常把中世纪作为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1600年以前),西方音乐甚至完全是以声乐为主(参见《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随着音乐世俗化过程,器乐才逐渐兴盛起来。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西方音乐,大多是器乐作品。其实在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1.
重视"语词"的"命名"(Called)是从圣经首章《创世记》到《约翰福音》的重要主题。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命名就是存在的显现和万物的出场,从上帝为世界命名到人为万物命名,显示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确立和主体创造的开始。这种自由意志和主体创造有让人陷入以语词命名一个非神圣化的乌托邦的危险。命名原是神圣的,是属神之事,然而,当命名的权利被滥用之时,命名则成为某种僭越。《圣经》的"命名"神话可以成为观照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并可以将其视为古希腊哲学的概念思维传统的宗教化和神话化版本。阐释从《圣经》首章开显的概念命名神话,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希伯莱-基督教传统相对于古希腊-罗马传统所同样具有的对于西方文明的奠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其建筑开辟了欧洲建筑之先河。古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闪耀着光芒,其所散发出的人文精神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至今仍发人深思并备受瞻仰。  相似文献   

13.
<正>第二,加尔文从圣灵的描述来证明圣灵的神性说到圣灵神性的直接证据,加尔文说,《圣经》在论到圣灵时毫不犹豫地用"上帝"这称号称呼他。保罗之所以说我们是上帝的殿,是根据圣灵居住在我们里面(林前3:16-17,6:19;林后6:16)。"我们不要轻看这事实,上帝在《旧约》中多次预言信徒将作他的殿,而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就是这预言的应验"。奥古斯丁清楚地论到:"假设上帝吩咐我们用  相似文献   

14.
"子谓《韶》《武》"章是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关键。后世学者往往以对舜、武的历史评价,代替孔子对《韶》《武》的艺术评价。朱子从艺术与道德的角度区分了"美"与"善"的不同意味,但《韶》《武》的艺术身份,仍不免被道德的话语所遮蔽。然而,"美"与"善"首先是乐本身的"美"与"善",是孔子在观乐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的艺术经验。道德的精神在音乐艺术的演绎中具有了感性的形象,给人以特殊的境界觉受。只有从乐的"首出"地位出发,才能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真实意味。  相似文献   

15.
音乐、插画与建筑分属不同的物质形态,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艺术效果,基于交叉的关系可相互影响。文章通过对西班牙插画师兼建筑师费德里科·巴比那(Federico Babina)建筑插画作品的研究,从插画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插画、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性,从音乐与建筑的旋律、空间表现和艺术符号的象征、音乐与色彩等方面阐述建筑插画与音乐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韩思艺 《天风》2024,(3):15-17
<正>中国古代天与上帝观念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在先秦文献《尚书》《诗经》《礼记》《吕氏春秋》等书中出现最多,往往与祭祀、礼拜、美德、罪恶、命运、吉福、灾祸等内容相关。在其中,“天”与“上帝”都是与人交往的位格性的存在。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中华文化中的天与上帝观念也发生转变,宗教性的色彩渐渐淡薄,自然哲学的意义日益明显,天与上帝的信仰逐渐外化为政治秩序,内化为道德良心。  相似文献   

17.
<正>程志敏著《古典正义论:柏拉图〈王制〉讲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该书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柏拉图的《王制》(又译《理想国》)这一西方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作者认为:"正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正义"是"四主德"之一,是最为古希腊人所看重的理念;而广义的"正义"则指万物合序、万事顺遂、万音谐和、万民幸福的状态,堪称天地大法。与现代"正义论"不同,古希腊的"正义"主要不是"论",而是"法"和"行",其余诸如德性、法律(如惩罚)、政治(如权利、敌友)、技艺、利他、幸福等范畴,都可以在正义的框架下讨论,也  相似文献   

18.
北京故宫建筑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象"与"意"的概念源自于《周易》,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史艺术精神的总括。在建筑中,建筑的"象"是指其形式,"意"则可以理解为建筑所表达的精神。从北京故宫建筑的整体布局、色彩特征、装饰特征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解读北京故宫建筑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6)
<正>经文:林后9:15"感谢上帝,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在纪念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感恩礼拜上的讲道:保罗在《哥林多后书》9章提到的"恩赐"是指上帝恩典的运用结果的恩赐。上帝恩典的丰富超出人所能领会的。上帝救赎的主题是没有穷尽、深不可测的,超出人有限的理解范围。无论人对上帝恩典的研究有多少,永远都不能发现上帝所有的完美。从保罗个人来说,上帝在他身上有说不尽的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约伯记》要表明的应该是上帝的形像与作为;苦难是人认识上帝的途径之一,虽然这途径既残酷又现实;人心中对上帝的看法与上帝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形像是否一致?《约伯记》告诉人们,人对上帝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连提出问题的资格都没有。本文试就《约伯记》中的故事和各人的辩论,来浅谈《约伯记》中约伯的上帝观,希望在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