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勒 《天风》2007,(4):40-41
通常我们把教会历史分为四个部分:古代教会;中世纪教会;宗教改革时期;近现代时期。其中第一部分古代教会的时间是从主耶稣与使徒建立教会开始到六世纪末格列高利一世(Gregory 1540-604 A.D.)结束。本刊将首先以初期教会的宣道、受迫害的初期教会和初期教会的生活等几个部分来具体介绍古代教会。  相似文献   

2.
陈贻圣 《天风》2012,(12):38-39
纵观圣经及教会历史,圣乐侍奉在教会中的主体性地位确凿无疑。旧约时期大卫在圣殿设立诗班(参代上25:1-8),及至新约《启示录》所描绘将来新天新地十四万四千人的诗班在主前侍奉(启14:1—3)。诸如教会历史记载,教皇格列高利(PopeGregoryI)以及其后的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等,均以圣乐来建造教会、改革教会、发展教会。  相似文献   

3.
以勒 《天风》2008,(2):15
中世纪教会的宣道事工,有被称为"弗里西亚的使徒"威尔弗瑞德向荷兰的宣教,也有被罗马教皇任命为德意志的总主教、被称为保罗以后最伟大的宣教士的波尼菲斯向德国的宣教,还有向瑞士、奥地利等地区的宣教,本文主要叙述的是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向英格兰的传教事工.  相似文献   

4.
以勒 《天风》2008,(4):15-15
中世纪教会的宣道事工,有被称为“弗里西亚的使徒”威尔弗瑞德向荷兰的宣教,也有被罗马教皇任命为德意志的总主教、被称为保罗以后最伟大的宣教士的波尼菲斯向德国的宣教,还有向瑞士、奥地利等地区的宣教,本文主要叙述的是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向英格兰的传教事工。  相似文献   

5.
罗跃军 《世界哲学》2006,12(4):92-9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尼撒的格列高利的《论人的造成》,指出他如何从圣经的角度理性地透视人与人的本质。通常,那些不熟悉基督教思想史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基督教在有神论的背景下,一般会把人的问题置于上帝存在之下,而忽视对人进行科学的、整体的研究和探讨。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基督教早期希腊教父尼撒的格列高利在基督教的背景下从灵魂与身体相结合的角度对人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全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刘卫 《天风》2014,(12):37-37
现代通用的公元纪年历法与基督教有关。其原本是基督教会制定的教会历法,称为格列高利历法,于1582年2月24日颁布。这一历法可以追溯到525年,修士狄奥尼修奉命为西方教会制定标准历法,并被要求将耶稣基督降生的那一年定为新历法的元年。于足,他按照西方世界普遍使用的尤利乌斯·凯撒参照古埃及的太阳历制定的历法,并参照当时关于创建罗马城的相关资料推算出,其新历法的元年应该是罗马建城后第754年,并推算出耶稣基督降生的日期应该是罗马建城后第753年12月25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以来的研究表明,西欧11-12世纪的修道改革与同时代的格里高利改革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了天主教教会在11-13世纪改革后的历史格局。作为12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教会人物,改革派修会西多会的领军人物,明谷的贝尔纳穷8年之功,弥合了1130年裂教,维护了教会的统一,捍卫了格里高利七世之后的教会改革成果;同时引入修道改革的属灵原则,以补充格里高利派过于强调法律与威权,而导致作为教会基石的德性与灵修下降之不足,为推动12世纪教会改革继续发展并取得整个世俗社会的支持,提供了神圣性和凝聚力的有力保障。贝尔纳还创造性地扩大宗教教育方式和范围,奠定教宗道德象征共识原则,并主持建设了一个庞大的西多会母子修院系统,在促进修道改革的同时,为改革后的教会提供了最高修道典范标准和足够的优秀属灵人才队伍。贝尔纳对教会改革措施和道德体系建设的远见卓识,对今天宗教文明的发展走向,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早期希腊教父尼撒的格列高利在《论不是三神》(To Ablabius:On Not Three Gods)一书中,分析和探讨了他是在何种意义上运用三个个体的类比来论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格之间的区分的,并对有人指控其三一类比容易犯三神论的错误给予了回应,从而彰显出其三一类比思想所具有的语言分析意蕴。  相似文献   

9.
研究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选择60例接受冠脉支架植入并发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吡格列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个月吡格列酮15mg/d.结果显示吡格列酮组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降低(P<0.05),血清hsCRP、瘦素和ET-1水平显著降低和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管腔狭窄面积与血清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瘦素、内皮素、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吡格列酮能降低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加强了支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孟庆 《天风》2005,(1):56-57
基督教音乐在教内称圣歌、圣乐,演唱的乐队叫唱诗班(天主教称唱经班)。我对圣歌音乐不在行,只因多次观摩聆听,便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基督教圣歌是随着基督教的礼仪而产生的。公元六世纪末,面对各地教堂和修道院杂乱无章的圣歌,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发布统一瞻礼颂歌的诏告,之后,继位  相似文献   

11.
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照着耶和华的吩咐离开父家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筑坛献祭(创12:7、8,13:4、18)。亚伯拉罕当时的祭坛,可称是家庭的祭坛,用现代的话说,亚伯拉罕当时每到一处都要举行家庭礼拜。家庭礼拜也是教会一贯的传统(指家庭成员在一起的礼拜),目前也为世界各地教会所倡导,家庭礼拜到底有何意义呢?对信徒有何益处呢?  相似文献   

12.
赵鑫 《天风》2014,(11):46-47
<正>卡尔·亨利(1913-2003)美国当代福音主义运动的奠基者与塑造者,他的影响与印迹存留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是福音派神学的代表人物。卡尔·亨利(Carl F.H.Henry 1913-2003),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市,成长于一个德国移民家庭。父亲是信义会信徒,母亲则是天主教徒。在青少年成长期间,他受到来自家庭的信仰影响很少。虽然青年时受了圣公会的坚振礼,但他还是远离了教会,成为一名前途无量的  相似文献   

13.
傅真 《天风》2002,(5):38-39
雅各和以色列家的人都要听:你们出生以来,我就照顾呵护你们;直到年老发白,我还是这样地怀抱着你!我造了你,必定照顾你;我扶助你,也必定拯救你(赛46:3-4)。“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23:1-6)。教会是神的家,也是我最亲爱的家。我从小生在教会(河南信阳鸡公山),长在教会,我读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教会办的学校,我是在教会的  相似文献   

14.
晏阳初(1890-1990),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终身致力于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乡村改造事业。早在1943年,他就被美国百余所大学遴选为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爱因斯坦等人同享殊荣。晏阳初生于四川巴中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他在少年时代便皈依基督。教会组织、传教士、教会教育对晏氏的家庭、人生、事业等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正如他在《九十自述》中所言:“影响我一生至深的是内地会。”  相似文献   

15.
经典的设计可不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它是包含深刻而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在其中,它是隽永的,是人们可以将之视为留名设计史册的传世佳作。当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和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m)在《罗马假日》中骑着那辆经典的Vespa小摩托穿过古老的欧罗巴街道时,全世界的影迷都为之着魔。那么这款传世之作是谁设计的呢?让我们为你解开这个疑团。  相似文献   

16.
圣家的启示     
我们都有家,大家、小家、富家、贫家……无论怎么样的家,我们知道家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好,身体就好;同样,每个家庭好,社会就好。教会团体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教友家庭都平安、热心、和睦,我们的圣教会也就兴旺发达,传扬福音之路,自然也通畅宽广。所以圣教会鼓励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一个和睦、圣善、温馨的处所。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6,(13)
会议消息福建省漳州市基督教两会于2006年5月25日上午召开在漳常委(扩大)紧急会议,会议由市两会主席、会长庄静城牧师主持。把救灾工作定为当前各种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研究决定:一、市基督教两会捐款一万元给民宗局用于慰问少数民族受灾的家庭;二、市两会发动全市教会为受灾教会与信徒家庭举行专款奉献; 三、市两会筹集救灾款后将对本市受灾教会和信徒家庭进行慰问与经济上的补助;四、通过本年度按立牧师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0,(8)
完美的婚姻是神的心意,因为神与人之间最终极的关系,是以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来作比喻的。 使徒保罗以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来引伸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故此,在某一程度上,丈夫之于妻子好比基督之于教会。无疑,丈夫不是基督,但是他在家庭中,他对妻子及儿女的品行就好像主的样式;而妻子也不是教会,但在家庭中,她对丈夫及儿女的品行,就好像教会的样式。由此,基督徒在婚姻生活中,要培养责任感、爱心、分享、彼此顺服、谦卑和互相委身。兹简述丈夫及妻子的角色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教会在教会音乐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格列高利圣咏在礼仪崇拜中的应用和"复调音乐"(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但这时期的教会基于"特殊恩典"及旧约"献祭"的精神,认为只有教会才有谱写音乐的权利,只有神职人员和唱诗班才有教会音乐侍奉的权利,而会众只有"聆听"的权利。作为日内瓦宗教改革的奠基人和组织者,加尔文于16世纪将教会音乐的权利从中世纪教会的限制下释放出来,开始"俯就"会众,倡导"会众唱诗"。同时,正如他没有将他的作品(《基督教要义》)称为"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ae),而是称为"敬虔要义"(Summa Pietatis)一样,他基于"神的话语",创设与"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保持协调的"敬虔音乐"。本文藉着加尔文所开启的改革宗圣乐神学传统,首先阐述加尔文如何在基督教圣诗史上为教会树立了以"音乐"进行心灵和诚实敬拜神的典范,同时介绍加尔文音乐的"大众性"、"简洁性"和"朴实性"如何在音乐主观领域无形的推动现代音乐的发展,扩展了上帝赐予人类的"普遍恩典"的音乐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因着天主的恩宠,中国天主教会获得了社会和民众越来越多的支持,这对教会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这也让教会必须面对世俗更多的挑战。首先,任何宗教都有社会属性,天主教也不例外。如教会神职人员的家庭、社会关系,天主教与社会、政府的关系……因此,家庭、社会中的一些错误立场、观念和习惯就可能影响到教会活动,动摇教会的信仰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