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20,(4)
正强化质量,真正让读者开卷有益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天风》已陪伴我走过三十年的悠悠岁月。它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更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学识,让我的灵性和侍奉都日臻成熟。反过来说,三十年来,我也有幸见证了《天风》的成长。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荣耀与艰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2)
正我自年少时起就喜欢读与写。我的文字侍奉从2002年开始,那年我的第一篇灵修小品文发表在《天风》上,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坚持写作已有十几个年头。经年累月,积少成多,公开发表的文章已逾100万字。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三类,写教会的,近30万字;写社会的,逾30万字;写人生的,逾40万字。一、为教会书写,文字侍奉牧养,办好主教会作为教会牧师,我努力在话语侍奉和文字侍奉  相似文献   

3.
泥土 《天风》2021,(1):42-43
我是《天风》长期的读者,从第一次看到《天风》至今已有33年;我也是《天风》的铁杆支持者,订阅《天风》至今也有27年;我还是《天风》殷勤的作者,从第一篇投稿《天风》至今已有25年.因此,《天风》是我灵程路上的良朋益友,是我读书的良伴与教牧工作的重要参照!我与《天风》有一个情结,愿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8)
<正>我是《天风》的忠实读者。我爱《天风》,喜读《天风》的文章;它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我不知《天风》复刊前的内容如何,但我深知《天风》从1980年10月20日复刊后的点点滴滴。因我从《天风》复刊后至今的35个年头,每年都订阅,从不间断;并且将每年的《天风》装订成册,保存至今,无一遗漏。转眼间,《天风》创刊70周年,复刊35周年,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还记得35年前的一天,当收到《天风》复刊号时,我一到家门口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天风》,一边走一边看,爬楼梯时还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7,(1):19-19
<正>《天风》征集"见证会"栏目稿件:读者如在生活、工作、侍奉中有蒙恩经历、光盐见证,都可以写成文字(每篇2500字左右),邮寄或发到天风电子邮箱tianfeng@ccctspm.org,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6)
<正>四川省德阳福音堂92岁的蔡骥姊妹与《天风》结缘18年了。1997年复活节,蔡骥姊妹找到了重建的"福音堂",一眼便被《天风》吸引。从此,《天风》伴她一路敬拜神、信靠神、服侍神,一直走到今天。18年来所订的《天风》,她一直珍藏着。"《天风》确实是天上来的清风,吹醒我心,吹得我心里敞亮。因为《天风》教我读圣经,学习神的话,得着主耶稣,走永生的路。"蔡骥姊妹告诉我,最初读圣经,理解有困难,当时解经的资源有限,是《天风》中"青草地上"栏目及  相似文献   

7.
胡志刚 《天风》1995,(2):6-7
自1994年12期《天风》拿到手,我手头已经有27期了。可以说,《天风》是我的新朋友。比起老读者来说,我读过的《天风》还不算多,但是这一位新朋友,我与之相识是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每一本《天风》我都读过三四遍以上,这样算来,我也已经读过100多遍了。《天风》激发我的爱心,伴随我的灵程道路。我读《天风》  相似文献   

8.
葛大威 《天风》2020,(1):28-29
侍奉中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我做通讯员已经十年有余了。随手翻看相册,思绪所至都是对这份服侍的深刻感触:每一次快门的闪烁,保留住岁月的影像:每一下键盘的敲击,凝炼成记忆的文字;每一季收获的喜悦,转化为服侍的动力。勤奋的早鸟精神2008年,基督教全国两会发起《天风》通讯员培训时,我还只是一名初入禾场的新人。  相似文献   

9.
读了《天风》刊登的“如何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讨论后,笔者颇有感触。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教会侍奉的牧师,我认为要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必须在健全教会管理组织,作好讲台侍奉和探访这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做到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第一、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教会组织。做牧养工作,必须先牧养好教会的领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6)
<正>记得我小时候,所在的农村教堂只订阅一份《天风》,当时在农村要订阅《天风》不是一件易事,复刊以后的《天风》不能直接订阅,只有零售。所以,教堂一本《天风》,信徒轮流传阅。每一期《天风》至少经过十几位信徒的手,传阅到最后页码残缺,纸张污腻。当时我父亲是那个教会唯一的传道人,因此他有第一个阅读《天风》的权利,因为他在讲道时还要负责向信徒传达《天风》里的新闻与见证。因此,我们全家常有机会在饭桌上先听为快。在我父亲的讲道记录本里有很多从《天风》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8)
<正>1998年我蒙召时,就在教堂书刊组看到了《天风》杂志,当即买回、阅读,爱不释手。其中许多文章,像甘露滋润我干渴的心田。从此我与《天风》结下了不解之缘。《天风》成为我灵性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她给了我太多的启迪、太深的印象,那是我属灵生命的初恋,难忘而美好。刚刚信主时的我,心中火热,忙于诗班、青年团契的服侍,很少动笔墨,也没有要从事文字事工的使命感。在不断阅读《天风》等灵修书刊后,我的灵  相似文献   

12.
沈承恩 《天风》2005,(3):13-14
我从1980年开始担任《天风》主编,到2002年离任,足22年,恐怕过去的《天风》主编没有一个任期这样长的。可是时间长,并不说明工作好,因为长不等于好。我所以一直占着这个位子,因为在这个年段,中国教会正好最最缺乏人才,没有一流的主编,二流、三流的拉来顶着,第六届全国会议时曾考虑换个主编,未果,想不到一顶顶了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7)
<正>光阴荏苒,转眼间我成为《天风》的读者、作者已三十多年。时光流逝,在《天风》这个群贤荟萃、人才济济的大平台上,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一路收获,留下了一幕幕记忆犹新的画面。1981年,单县统战部在湖西宾馆召开贯彻落实党的宗教自由政策的会议,会议期间,县基督教三自筹备领导小组段才顺组长借给我一份刚刚复刊的《天风》。我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如鱼得水如获至宝,心中喜乐甘甜。《天风》让当时还是青年人的我明确了信仰和办好教会的正确方向。如丁光训主教指出:"基督教要在  相似文献   

14.
讣告     
《天风》2017,(11):47-47
<正>原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沈承恩牧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0月20日下午3点30分在上海蒙召归天,享年86岁。沈承恩牧师一生奉献为主,坚持爱国爱教,为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呕心沥血。他信仰虔诚,忠心侍奉教会,热心社会活动;为中国基督教两会《天风》杂志及文字出版事工做出了突出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11)
正今天是2020年10月20日,同工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三自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赫然写着:40年前的今天,《天风》杂志复刊。我即从书柜上找到一本封面早已破旧的《天风》,封底果然写着——《天风》复刊号,1980年10月20日出版(定价:六角)。此时此刻,重新捧起这本已经发黄的《天风》复刊号时,我还真的有点心潮澎湃。回想那一年,我还在高中就学。主日去教会,城里一位牧师给了我一本《天风》复刊号,郑重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6)
<正>读初中时,我有幸在叔父家看到《天风》,甚觉新奇。可惜"文革"中,《天风》停刊,叔父先被抄家,后进"牛棚",我再无机会看到《天风》。"文革"结束,宗教政策开始变暖,我又见到了《天风》,并在叔父的影响下订阅了。但那时的我,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整天忙于手头的工作,疏懒于灵命的追求。即使偶有闲暇,随手翻阅一下,然而竟像一位来去匆匆的过客,对所见之事,没有留下多少清晰的印象。我对《天风》的真正关注,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之时。从那时起,在我心里,《天风》就像一扇打开的窗户,扑  相似文献   

17.
左东煜 《天风》2022,(6):23-23
看着书柜里的几本《天风》,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和《天风》之间的几个小故事. 我原来并不知道《天风》这本杂志.信主后,我心中常有感动,就会写一些小诗,聊以自娱.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教会的书报架上看到一本1998年5月的《天风》.我下意识地把它拿起来翻了翻,看到里面有《禾场艺歌》栏目,刊登的是原创的赞美诗.我能不能也给《天风》投稿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用平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小诗《主啊!我算什么》投递了出去.不久,我就淡忘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奇妙的安排     
张文博 《天风》1995,(2):5-6
我最早接触《天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金陵神学院读书时期。在神学院时,同班的邵升堂学兄常向《天风》投稿,并被刊用。我受到鼓励,快毕业时,也试着向《天风》投稿。因此,当时的《天风》主编可能对我的名字留下了印象,成为后来能到《天风》工作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去留两重天     
《天风》2007,(22):22
《天风》编辑部的同工:你们好!我是一个乡镇教会的负责同工,在教会侍奉有15年。我们教会从一个贫穷小屋,发展到有500平米,在本县位列第二大的教堂,我不能不向神感恩。当我走进教堂的时候,我就止不住感恩的泪。作为一个贫困县乡镇教会,我看到了同工们的努力,弟兄姊妹的付出。如今我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的四个孩子,两个读大学,一个休学,  相似文献   

20.
王荣伟 《天风》2010,(12):29-30
<正>又到年终,《天风》征订工作开始了。为了进一步办好2011年的《天风》,满足读者需求,本刊记者于2010年11月8日至10日,走访了山东省菏泽市基督教两会,参加在单县中心基督教堂举办的2011年《天风》征订会,现场了解读者对《天风》的评价和建议。作为地方基督教两会举办的《天风》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