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心理剧《孩子的烦恼》让隔代教育这一话题再次升温,很多家长在肯定这部剧的同时,也思考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老人带孩子确实给家长省了不少事,但由此而激发的家庭矛盾接踵而来,"家和万事兴"一时难以实现,稍不小心火就烧到了孩子身上。专家指出:隔代教育中的问题对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年轻家长绝不能撇清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1.家里学校祖父母出镜频率高最近,校园心理剧《孩子的烦恼》受到家长们  相似文献   

2.
正问:我们一家原本很和睦,但随着孩子长大,在育儿方式上出现了冲突。爷爷说"不打不成器";奶奶说"一个孙,宠都来不及!长大了一切自然就会好";而我坚持"科学育儿,照顾孩子情绪,培养孩子独立性",但孩子他爸则认为"没那么多讲究,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听爷爷奶奶的没错……"因为意见不同,而导致家庭气氛紧张。我们当怎么办?一位无奈的妈妈:思宁  相似文献   

3.
和谐家庭     
《天风》2009,(4):12-12
<正>导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基督教是十分重视家庭伦理的,"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是圣经的要求。为此,我们特推出本期话题——和谐家庭!盼望能对每  相似文献   

4.
要让一个家庭在婚后长久的岁月里始终保持新鲜和谐的气氛,妻子的角色尤为重要。婚后调节和控制自我心理和外在行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女人自结婚后就开始放任自己,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缺乏自身形象的塑造,不注重生活的艺术和质量,家庭生活渐渐变得苍白而无生机,日复一日,生命的活力便失去了。青惕的“特工”,却看不住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家庭,和谐,温馨。但是妻子敏感多疑,她时常感觉丈夫在拈花惹草,总是放不下心来。有一天,她接一个电话,“喂”了两声对方没出声就把电话挂断了。她的心立刻惊恐起来,冷汗也从脊背上…  相似文献   

5.
高考是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必由之路,它往往牵动着千万人的心。根据历年的高考经验,在高考中获胜,既取决于智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又取决于素质因素,而后者容易被人忽视,以致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高考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场考验。每一位家长都要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调整好各自的心态,让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跟他(她)离婚了”“我不离婚是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等类似的话,但是不离婚就一定对孩子好吗?离婚似乎是解决父母冲突的一种很高效的方法,但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于是选择勉强维系婚姻关系。那么当孩子生活在看似完整但高冲突的父母关系中时,对他们来说,究竟是爱还是害?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显然,将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怎样做一个好父母便成了首要的问题。我们通过持续跟踪的社会调查将有关的问题归纳整理成这份问卷。这份问卷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时空跨度较大,从孩子出生、进入青春期、到长大成人……通过答卷,你不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属哪种类型的父母,而且还将学会怎样去做称职的好父母。本问卷适合所有的母亲和父亲。但每个人都必须诚实作答。一、在你的孩子降生后的头6个月中,你抚育他的重点是什么?A.让他在安静、轻松的气氛下生活,并经常抱他、抚摸他。B.经常守着…  相似文献   

8.
生育动机指的是引发、维持与导向生育行为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生育动机是生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对于生育动机的探讨与研究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利于我们制定和完善党和政府的生育政策,有利于缓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干群矛盾,有利于解决生育问题上的国情与民意之间的冲突。生育动机是由孩子的功能或价值决定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功能或价值概括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1)给父母提供生活的乐趣。例如国外一些高阶层的人们将孩子看作“玩具”,他们认为能从  相似文献   

9.
杜睿 《美与时代》2005,(3):91-92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很多家庭拥有了一架钢琴,为的是陶冶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基本的艺术修养,使其具有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的情操,这也是天下父母们共同的、热切的期望.为了使孩子的艺术天分得到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在音乐的道路上成才,家长每周要接送孩子上老师家学琴,回家后提醒孩子练琴.但如果父母没有参与到音乐教育中,那音乐教学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成功.因为学生一周不过上一次课,其余时间都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所以家长应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他们也应做"家庭教师",这是孩子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仅就家长在孩子上课、练琴中的作用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0.
<正>问:又是一年高考时,我们家孩子今年也面临高考,妻子口口声声说"一考定终身""考上好大学才能荣耀上帝"。全家人都处在紧张的氛围中,我俩常常为一些小事而意见不合,结果闹得不开心,弄得正常的灵修生活受影响,家庭欢乐也不再。请问,信徒家长应如何面对孩子高考?信徒:祁天荣  相似文献   

11.
泛爱与乏爱     
近年来,培养孩子有爱心和感恩之心一直是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而一份对“问题儿童”的分析发现,孩子缺乏爱心和感恩之心,是父母(教育者)给予他的爱的方式不恰当,主要为两种方式,即“泛爱”与“乏爱”。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相互交往的频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协同游戏,当然是很快乐。可他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常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陷入与家长沟通的尴尬,家长们也难免因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而大伤和气。究竟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利用好纠纷这一教育契机促进孩子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蔡建伟 《天风》2006,(3):28-32
“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人不能拥有真正快乐与光明的远景。同样,也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当全社会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家庭的和睦与和谐就成了社会和谐的基础。本文从实践神学的角度,立足圣经的教导,阐述了基督徒家庭的儿女教育。前言部分为提出问题的社会与家庭背景;第二部分阐明了基督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第三部分从灵、德、智、体、群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塑造一个健全平衡的孩子的方法和建议。结语部分在于强调基督徒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14.
也许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也许在今天你不太相信还有这样的事,但这却是真的。“我的父母伤害了我,我不会伤心流泪;但是,如果同学或朋友伤害了我,我想我会很难过的”。在一次“实话实说我自己”口语交流课上,一位女同学这样说道。当她说完时,全班一片哗然,在这群稚气而又单纯的初一孩子当中,她的自我介绍显得伤感而又有点老成。多年的教育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问题”孩子。之后,我对她多了一份留心与关爱,心灵的关怀让我走近了她,一个伤痕累累的女孩:她出生在城市郊区的一个比较富裕的个体户家庭之中,父母为了要一个弟弟把她送给外婆抚养,并且…  相似文献   

15.
大一新生网络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编网络心理问卷研究了669名大一新生在情绪反应、动机冲突、现实疏离、躯体症状四个维度上的性别、家庭来源、家庭气氛、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网络使用的负性心理总体上不严重;在情绪反应和现实疏离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家庭气氛主效应;在动机冲突和躯体症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家庭气氛与父母教养方式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单元,一个家庭相处和谐与否的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注重家庭伦理道德关系的历史悠久的传统大国中,"家和万事兴"是对"小家"和谐促进"大家"发展的最好诠释。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是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从人类产生至今,亲子关系都一直是引人瞩目的问题。结合现阶段孩子与父母相处的具体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通过古今纵向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横向对比以及地域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以四川省乐山市几大高校为切入点,进行了四川省大学生与父母相处和谐度的调查研究。在以往只针对父母与孩子如何相处、研究较少的基点上,逆向思维,翻转过来系统研究影响父母与子女相处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改善父母与孩子相处方式的具体策略,使父母意识到与孩子和谐相处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使孩子意识到与父母相处和谐对整个形成积极向上家庭风貌的重要性。以此促进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使家之梦与国之梦的共同实现寻找到一个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突围母爱     
有句俗语“有苗不愁长”,当今社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有苗怎么长”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问题。“上帝不能亲自到你家,所以它创造了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是个重要的角色,她们在孩子成长、教育上倾注了无私的爱,每个母亲的教育方式、爱的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母爱既会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动力和快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担,成为孩子的羁绊。我身边有两个家庭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家庭:父亲是一个厂领导,他把精力都奉献给了企业的管理和改革创新,母亲就成了当然的后勤和“教育部长”。母亲自小包办了女儿生活上的一切,从头到脚,从床上到书包里,…  相似文献   

18.
每个家长都会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成长的艰辛,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要重视哪些问题,进行哪些科学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心理门诊或咨询电话中,我们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例如,3岁以前的孩子多见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但学习成绩还能凑合;八九岁(三年级)是咨询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有些领导责怪下属不自觉,有些人因同事或家人与自己有矛盾、闹别扭而非常苦恼。谁都知道“和为贵”,希望自己与他人的交流有效,人际关系和谐。可是,我们有时会遇到有的人不通情达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和谐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作者认为“和谐是物质现实和认识的发展过程的一个的必要成分”,“是辩证法规律、首先是对立”统一规律作用机制的一定环节”;和谐概念应被“当作在研究共产主义一般规律时在方法论方面一个最重要的‘支撑点’。”因此要“把和谐的思想导入哲学概念的结构本身及其相互关系之中。”这种提法反映了修正主义哲学家想把近年来的各种矛盾调和论用一个新概念概括起来的企图。第二部分说明和谐概念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作者装出一幅公允的面孔,既反对斯大林忽视对立统一规律的统一性方面,也反对斯大林的批判者过分强调统一性。但他终于漏了马脚,认为后者“正确地注意到在共产主义条件下统一与和谐在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机制中的特殊作用。”因为“生活本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通过联合(融合)的办法克服某些非对抗性矛盾。”作者一面说没有对立面的斗争,就不可能有发展;一面又说矛盾各方面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自己发展”,“起着运动和发展的推动力的作用”,而和谐就是“统一的发展了的形式”。第三部分谈“和谐的统一”的特征。作者认为和谐的统一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其统一中矛盾双方都是进步的,并且双方都促进发展。作者一方面认为和谐之中有差异和矛盾,但又说什么“只在所有各方面都互相一致的地方才发生和谐。”在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矛盾没有破裂,没有飞跃和衰落,“而是按照一定节奏和谐地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