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自信耶稣以来,我的信仰历程就与圣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和合本》圣经不仅领我认识神,也帮助我信仰成长,引导我人生道路。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在我信仰成长经历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圣经伴我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2.
李世峥 《天风》2017,(4):17-18
<正>"互联网+"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教会的文字事工何去何从?这是今天的教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我想从挑战、机遇和出路这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挑战"互联网+"时代,给整个信息传播的生态链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传统出版走向数字出版,让媒体呈现融合趋势,但也让传统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骆振芳 《天风》1995,(6):12-13
目前中国教会正在上帝的恩典中健康地发展,这是主要的一面,但同时我们注意到也有少数异端的个别现象。我们对此不必顾虑,只要我们高举圣经,正确理解上帝的话,这些异端就会被攻破。我们考查新约和早期教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刘贻 《天风》2012,(5):20-21
感谢上帝的恩典,随着中国教会不断的发展,如何建设好教会,包括如何完善教会礼仪,也成为教会领袖不断思考的问题。其实,对于基督教会的崇拜来说,教会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会崇拜礼仪拥有古老的教义、历史基础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崇拜礼仪并非绝对真理,但也绝不能任牧者肆意妄为,随意更改。其实。  相似文献   

5.
林培泉 《天风》2003,(1):32-34
鸟瞰教会历史的发展 思考中国教会的现状 中国教会的自治原则有着坚实的圣经依据,并非凭空想象。 从中国教会的现实处境看,自治原则是要长期坚持的。 出于爱心的普世教会资源分享,从使徒时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6.
<正>丁光训主教曾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相应地,我们可以说,中国神学就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中国教会在自己处境中的思考。有人说,中国的教会缺乏教会性,要办好中国教会,就需要加强其教会性,让教会成为教会。历史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差传的教会,曾经宗派林立,基督的身体被撕裂。现实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后宗派的教会,或者更合适地说是一个联合中的  相似文献   

7.
单渭祥 《天风》2010,(9):62-62
感谢教会元首耶稣基督的恩典,把中国教会带进了一个复兴的春天。教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将得救人数天天加给我们。然而,中国教会复堂之后普遍存在、也是至今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羊多牧少”,尽管这些年来各地教会培养了大批青年走上了侍奉岗位,但与与日俱增的信徒人数相比,教牧同工的数目仍旧赶不上教会的实际需要,加之在位同工也缺乏相应的训练,面对社会问题以及教会内部变得更加多元化需要时,牧养工作更加显得有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我们中国教会一直在谈"办好教会",原则问题大家有共识,譬如坚持三自原则,要健全教会的规章制度、民主管理、人才培养等。但是办好教会的内容决不单单就是这些,在《马太福音》第28章里面,主耶稣托付门徒把他的名传到地极,叫万民作他的门徒。可以说教会从起头,教会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在神的恩典与周围未信的人群之间作传递和作见证,让神的恩典临到众人,也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可以作基督的门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8)
<正>"互联网+"提醒教会不能再忽略互联网的作用,也鼓励教会把握契机使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牧养。对于"互联网+",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把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重点在于,后互联网时代里,如何在教会中推行"互联网+教会牧养"。教会牧养模式的滞后很明显,教会属于神的国,本质上不属世界,但教会在世界中,却受着文化的影响。从主耶稣离世前的祷告(参约17)中得  相似文献   

10.
洪天凑 《天风》2001,(6):18-19
主耶稣曾把困苦流离、急需慰藉的灵魂比作成熟的庄稼,发出了“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的感慨。中国教会也出现了羊多牧少的情况。感谢主的恩典。近十几年来,随着一批又一批神学毕业生补充到各地的教会中去,给教会注入新鲜的血液,中国教会展现出勃勃的生机。更使人感到欣慰的是,新一代神学生敢于面对现实、勇负重托。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教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正>神学教育至少包括教育、研究、培训这三方面的内容(神学教育的内容),这些方面与中国教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息息相关,神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就会直接影响中国教会什么样的"发展",神学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国教会在当下的生存及其未来的发展(神学教育的落脚点)。神学教育要立足中国的处境和教会的实际(神学教育的道成肉身性,即神学教育的"此时此地"性),才能为中国教会培育符合时代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6,(5)
本刊讯:一场旨在与美国基督徒们分享中国教会在圣经事工方面所蒙的祝福和恩典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将于2006年4月27日至5月4日在美国洛杉矶水晶教会;5月19日至5月24日在亚特兰大第二庞塞里昂浸信会教会;6月6日至6月15日在纽约圣约翰主教座堂作巡回展览。这是自1979 年中国教会重新开放以来第一次在海外举办的圣经事工展,这次展览将分成六个展区。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丁主教,叶局长,全国两会的季主席,曹会长,各位政府的官长,教会人仕,各位来宾:本人蒙邀请出席金陵协和神学院五十周年院庆的庆典,并在开幕式中作简短的致词,感到十分的荣幸。谨代表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向金陵协和神学院致以热烈的祝贺。自从开放改革以来,在国家宗教政策贯彻落实执行之下,中国教会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见证了上帝丰盛的恩典,亦证实了中国教会的三自原则是正确的路线。今天的中国教会是爱国爱教,独立自立的教会。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8)
<正>编者按2015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于是"互联网+"这个词瞬间成为热门词汇,很多人试图阐述这一新生名词的含义,并使自己融入其中。作为基督徒和基督的教会是一味地跟风,还是辩证地考量?这值得我们探讨。本期我们就请几位牧者谈谈"互联网+"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吴兵 《天风》2015,(2):8-9
<正>谁被赋予了传道的职分,谁就领受了基督里的最高使命。牧者当为自己谨慎、为全群谨慎,教会也当尊重上帝所设立的职分。这些年来,中国教会按立了许多圣职人员,在教会中从事宣道、教导、管理等牧养事工。虽然目前中国教会"羊多牧人少"的现象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但相对于以前,已经大有改善。这是让我们为之欣喜和兴奋的,但同时,作为一名服侍教会多年的牧者,我衷心希望在新的时代里,教会和牧者能够回归圣经教导,使被按立的圣职真正体现出其神圣性,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建  相似文献   

16.
岳清华 《天风》2022,(2):11-13
加强教会的管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基督教践行中国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也是促进教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应有之义.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教会必须与时偕行,以"正本清源、正大光明、正言正行、正心诚意"设严明之教规、育纯正之教风.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8,(17):36-37
编者按:从"三自"到"三好"是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与努力的方向,也是中国教会各项事工的着眼点.从本期起,本刊将不定期报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就如何按"三自"的原则办好教会的情况,交流事工,分享经验,办好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18.
朱致国 《天风》2005,(7):32-33
当中国教会处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空间中时,我们应该而且更愿意以教会有效地宣讲与更多人群分享基督与所有人分享生命一样,成就和睦。一个处在时代中的中国教会,必然也应该是与人民在一起的教会,无论在何处、何时,这都是来自中国教会的声音,而这一声音也必然成为中国教会及中国基督徒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会的发展,是随着国力的兴盛而广扬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而是涵容着社会大变革的深刻内容。50年来,教会的发展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烙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期间,教会同样经历了奠定———发展———拓展的时代痕迹,从而以崭新的面貌立于普世教会之林。此间,有三位牧者在领导中国教会走向福传之路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是皮漱石主教、张家树主教、宗怀德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已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解放出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立国之路。中国教会也必然从帝国主义奴役中站起来,走向与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祖…  相似文献   

20.
陈志华 《天风》2017,(8):11-12
教会应当秉承"总要肢体彼此相顾"的教导,互相支援农村教会是中国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农村教会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中国教会也就无从谈起。但放眼当今农村教会,其总体情况令人担忧,亟须引起必要的关注。但比关注农村教会内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先关注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